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分数的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2014秋 ) (1).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分数的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2014秋 )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分数的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2014秋 ) (1).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卜映雯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 “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因此,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材对学生已学分数的知识加以梳理,从三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个图形、多个图形和多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整体“1”的重要性,本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相对关系。另外,还要求学
2、生能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学情分析: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认、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2、在活动中能表达解决问
3、题的过程,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如果“整体”不同,那么所对应的部分量就不同;如果 “整体”相同,那么所对应的部分量也就相同。四、教学策略(一)通过创设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二)通过涂一涂、分一分、画一画、选一选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获得积极
4、的情感体验。(三)借助“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及电子白板等技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复习旧知。1、直接出示课题:一起读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读写法、意义、大小比较)2、复习回忆:(1)三年级时已学过的分数,谁能来说几个?(2)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呢?谁能举例说一说。(强调平均分)3、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来表示。其实分数还可以表示其它的意义。(设计意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原有的
5、认知结构,沟通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环节的设计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在原有分数认识的基础上,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二)概括意义,体验关系。活动一:意义的概括。(涂一涂)1、现在请你试着涂出下列图形的3/4。(生学习本ppt上操作) 2、思考:第一幅图是和我们刚才说得是一样的,是把1个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为什么第2幅图,第3幅图表示的也是3/4呢? 3、小结:看来,一个正方形、几个正方形、几组正方形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4、那你还能再举个类似的例子再来说一说3/4表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分数的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2014秋 1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5.1 分数 再认识 北师大 20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