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技术标准规范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技术标准规范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技术标准规范书.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程编号52-Q235C 桐梓、上坝、涪陵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工程 桐梓、上坝、涪陵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控制装置技术规范书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2009 年 4 月 贵阳目 次1总则12工程概况23 技术要求74 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配置和功能要求145 对装置柜的要求196 供货范围217 技术服务228 质量保证和试验259 包装、标志、运输和保管26附件 投标者应提交的资料271总则1.1本规范书适用于桐梓220kV变电站、上坝220kV变电站、涪陵220kV变电站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装置设备。卖方应提供高质量(可靠性高、损耗低、运行维护方便)的设备和附件来满足规
2、范书中设计及工艺的标准要求。1.2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1.3 卖方应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款逐条做出详细应答,确认对本规范书要求的满足和差异,对偏差部分应列出偏差表作详细描述。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有偏差时,按高标准执行。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1.7 标准 本规范书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
3、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对国家有关的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GB/T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 478-92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 428-1991 电力系统低频减负荷技术规定DL/T 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 DL/T10922008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国南方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入网管理及实验规定规范书中所有设备、备品备件,除
4、规定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的IEC标准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卖方在执行本规范书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2工程概况(一)桐梓220kV变电站已投产运行,上坝220kV变电站、涪陵油房220kV 变电站为新建变电站,即将进行建设,预计于2009年投产。其中桐梓220kV 变电站以2回220kV线路接入海龙220kV变电站、1回220kV线路接入习水电厂,以2回220kV线路送出至上坝220kV 变电站,上坝220kV 变电站以2回220kV线路送出至涪陵油房220kV 变电站。本期工程新增安全稳定控制装置主要解决当海龙桐梓双回线路其中一回线路故障时,运行线路过载,及习水桐
5、梓一回运行线路过载,需就地切除桐梓220kV 变电站,及需远方切除上坝220kV 变电站及涪陵油房220kV变电站的110kV部分线路,保证桐梓、上坝、涪陵220kV变安全稳定运行。桐梓、上坝、涪陵油房每个站各配置两套稳控装置,每套装置单独组屏,安装于继电器室。另外在通信机房桐上线路(上油线路)通信接口屏装设安稳的通信接口装置,用于远方通信;桐梓、上坝、涪陵油房变A套装置通过2M光纤通信,桐梓、上坝、涪陵油房变B套装置本期通过载波通道通信,远期通过2M光纤通信。(二)控制策略见下表桐梓、上坝、涪陵油房220kV变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控制策略表序号站名故障形式稳定情况稳定措施备注1桐梓变习桐、海桐回
6、、海桐回三回线运行,其中海桐I、回任一回跳闸习桐或海桐I、回任一回运行线路过载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1,切桐梓变负荷及向上坝、涪陵变传送切负荷量优先切桐梓负荷,桐梓就地可切负荷不够时,向上坝发切负荷量,当上坝就地可切负荷不够时,再向涪陵发切负荷量海桐回、海桐回双回线运行,海桐回跳闸海桐回过载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2,切桐梓变负荷及向上坝、涪陵变传送切负荷量海桐回、海桐回双回线运行,海桐回跳闸海桐回过载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2,切桐梓变负荷及向上坝、涪陵变传送切负荷量其它原因(本区域机组跳闸)线路过载(主要是单回线路运行过载,但也考虑三回)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3
7、,切桐梓变负荷及向上坝、涪陵变传送切负荷量习桐、海桐回、海桐回三回线运行相继跳闸或单回线运行单回跳闸区域电网解网无控制措施桐梓变三台主变运行,当任一台主变故障跳闸运行主变过载功率方向为正时,以切负荷量公式4,切桐梓变本地负荷其它原因主变过载(主要是单台主变过载,但也应考虑三台主变过载)功率方向为正时,以切负荷量公式5或6,切桐梓本地负荷。区域电网低频、低压(共五轮)就地低频低压功能,按照切负荷量选切本站负荷2上坝变接收桐梓变远方切负荷量选切本站负荷当上坝就地可切负荷不够时,向涪陵发切负荷量桐上回、桐上回双回线运行,桐上回跳闸。桐上回过载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7,切上坝就地负荷以及向涪陵
8、变传送切负荷量。优先切上坝就地负荷量,当上坝就地可切负荷不够时,向涪陵发切负荷量桐上回、桐上回双回线运行,桐上回跳闸。桐上回过载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8,切上坝就地负荷以及向涪陵变传送切负荷量。其它原因(本区域机组跳闸)。线路过载(主要是单回线路运行过载,但考虑双回)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9,切上坝就地负荷以及向涪陵变传送切负荷量。桐上回、桐上回双回线运行相继跳闸或单回线运行单回跳闸。区域电网解网无控制措施上坝变三台主变运行,当任一台主变故障跳闸运行主变过载功率方向为正时,以切负荷量公式10,切上坝变本地负荷其它原因主变过载(主要是单台主变过载,但也应考虑三台主变过载)功率方向
9、为正时,以切负荷量公式11或12,切上坝本地负荷。区域电网低频率、低电压(共五轮)就地低频低压功能,按照切负荷量选切本站负荷3涪陵油房变接收上坝变远方切负荷量选切本站负荷上油回、上油回双回线运行,上油回跳闸。上油回过载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13,切涪陵就地负荷。上油回、上油回双回线运行,上油回跳闸。上油回过载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14,切涪陵就地负荷。其它原因(本区域机组跳闸)。线路过载(主要是单回线路运行过载,但考虑双回)功率方向为负时,以切负荷量公式15,切涪陵就地负荷。上油回、上油回双回线运行相继跳闸或单回线运行单回跳闸。区域电网解网无控制措施上坝变三台主变运行,当任一台
10、主变故障跳闸运行主变过载功率方向为正时,以切负荷量公式16,切涪陵就地负荷。其它原因主变过载(主要是单台主变过载,但也应考虑三台主变过载)功率方向为正时,以切负荷量公式17或18,切涪陵就地负荷。区域电网低频率、低电压(共五轮)就地低频低压功能,按照切负荷量选切本站负荷控制策略说明:a) 习桐一回、海桐双回故障前断面功率P前1= P习桐(-200ms)+P海桐(-200ms)+ P海桐(-200ms);当旁路代路时,考虑旁路的断面功率b) 海桐双回故障前断面功率P前2= P海桐(-200ms)+ P海桐(-200ms);当旁路代路时,考虑旁路的断面功率c) 切负荷量公式1= P前1-习桐热稳定
11、定值-海桐(或II)回热稳定定值d) 切负荷量公式2= P前2-海桐(或II)回热稳定定值e) 切负荷量公式3=习桐t1时刻功率+海桐回t1时刻功率+海桐回t1时刻功率-习桐热稳定值-海桐回热稳定值-海桐回热稳定值(如单回运行则不考虑线路热稳定值)f) 桐梓三台主变故障前断面功率=P1B(-200ms)+ P2B(-200ms)+ P3B(-200ms)g) 切负荷量公式4=桐梓三台主变故障前断面功率-运行主变1热稳定值-运行主变2热稳定值h) 切负荷量公式5=桐梓三台主变过载时断面功率-1#主变热稳定值-2#主变热稳定值-3#主变热稳定值i) 切负荷量公式6=桐梓变1#(2#、3#)主变过载
12、时断面功率-1#(2#、3#)主变热稳定值j) 桐上双回故障前断面功率=P桐上(-200ms)+ P桐上(-200ms)k) 切负荷量公式7=桐上故障前断面功率-桐上回热稳定定值l) 切负荷量公式8=桐上故障前断面功率-桐上回热稳定定值m) 切负荷量公式9=桐上回t1时刻功率+桐上回t1时刻功率-桐上回热稳定值-桐上回热稳定值(如单回运行则不考虑线路热稳定值)n) 上坝三台主变故障前断面功率= P1B(-200ms)+ P2B(-200ms)+ P3B(-200ms)o) 切负荷量公式10=上坝三台主变故障前断面功率-运行主变1热稳定值-运行主变2热稳定值p) 切负荷量公式11=上坝三台主变过
13、载时断面功率-1#主变热稳定值-2#主变热稳定值-3#主变热稳定值q) 切负荷量公式12=上坝变1#(2#、3#)主变过载时断面功率-1#(2#、3#)主变热稳定值r) 上油双回故障前断面功率=P上油(-200ms)+ P上油(-200ms)s) 切负荷量公式13=上油故障前断面功率-上油回热稳定定值t) 切负荷量公式14=上油故障前断面功率-上油回热稳定定值u) 切负荷量公式15=上油回t1时刻功率+上油回t1时刻功率-上油回热稳定值-上油回热稳定值(如单回运行则不考虑线路热稳定值)v) 涪陵油房变三台主变故障前断面功率= P1B(-200ms)+ P2B(-200ms)+ P3B(-200
14、ms)w) 切负荷量公式16=油房三台主变故障前断面功率-运行主变1热稳定值-运行主变2热稳定值x) 切负荷量公式17=油房三台主变过载时断面功率-1#主变热稳定值-2#主变热稳定值-3#主变热稳定值y) 切负荷量公式18=油房变1#(2#、3#)主变过载时断面功率-1#(2#、3#)主变热稳定值z) 过载功能设有独立的告警轮和4轮顺序动作轮,动作轮切负荷量为各轮次中过载量的累加和。aa) 多条线路同时发生过负荷情况时,每条线路分别计算各自的过载量,然后累加在一起作为策略机需要切除的过载量。bb) 低频低压功能共五轮,前4轮为顺序轮,第五轮为特殊轮,每个站按照各轮的切负荷量切负荷,如果各轮同时
15、或相继动作,切负荷量为各轮次中所需切负荷量的累加和。cc) 在一次整组复归时间内,如果多个命令源需要切负荷(桐梓变:线路跳闸引起过载、线路其它原因引起过载;上坝变:远方命令、本地低频、本地低压),则比较每个命令源所需的切负荷容量,按照所需的最大容量切除,不做累加。备注:1、上坝变、油房变将可切负荷传至桐梓变装置; 2、油房变将可切负荷传至上坝变装置;3、最终控制策略待贵州电力调度通信局确定。(三)切负荷原则1) 桐梓变、上坝变和涪陵变主变过载时,根据主变过载量,按照预先设定的优先级排队切除本站110kV负荷。2) 对习桐及海桐、桐上、上油三组联络线同时过载情况不予考虑,通过过载延时(定值)来协
16、调控制,即习桐及海桐过载延时桐上过载延时上油过载延时。3) 桐梓变、上坝变和涪陵变的电源联络线过载时,根据联络线过载量优先切除就地“可切的”110kV负荷线,将“剩余过载量”通过数字通信下发至下一级控制站。最后一级控制站为涪陵变。4) 桐梓变、上坝变和涪陵变的电源联络线单线发生跳闸故障时,根据联络线过载量优先切除就地“可切的”110kV负荷线,将“剩余过载量”通过数字通信下发至下一级控制站。最后一级控制站为涪陵变。5) 负荷线路说明 对于110kV负荷线路,通过采集单相电流电压计算线路功率; 如果线路功率为负值,该线路不纳入切负荷考虑; 如果线路功率8额定功率,则认为该线路投运,允许切除,否则
17、为停运,不纳入切负荷考虑; 各站负荷线可以通过定值分别设置切除优先级。优先级整定值为“0”时,该负荷线不参与切除选择。优先级整定值为“1”时,该负荷线优先级最高,最优先切除。优先级整定值为“12”时,该负荷线优先级最低,最后才被切除。就地切负荷时,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从112)的顺序,依次切除本站负荷线路,直至满足所需切除负荷量,允许适量过切。(四)本期工程在220kV桐梓变电站按双重化配置综合稳定控制主站装置。整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220kV海龙-桐梓双回线路及习桐线路故障时,主站装置根据线路过载量决定切负荷量,选切220kV上坝变电站及220kV油房变电站的110kV部分线路。(五)本期工
18、程在220kV上坝变电站配置两套安全稳定控制子站装置构成双重化系统。整套系统的功能是:(1)220kV海-桐双回线路及习桐线路故障时,上坝变子站装置根据桐梓变主站装置传输的切负荷量命令,选切220kV上坝变、220kV涪陵变110kV部分线路。(2)220kV桐-上双回线路故障时,上坝变子站装置根据线路过载量决定切负荷量,选切220kV上坝变、220kV涪陵变110kV部分线路。(五)本期工程在220kV涪陵变电站配置两套安全稳定控制子站装置构成双重化系统。整套系统的功能是:(1)220kV海-桐双回线路及习桐线路故障时,涪陵变子站装置根据桐梓变主站装置传输的切负荷量命令,选切220kV涪陵变
19、110kV部分线路。(2)220kV上-涪双回线路故障时,涪陵变子站装置根据上坝变子站装置传输的切负荷量命令,选切220kV涪陵变110kV部分线路。(六)各变电站110kV出线回路为:(1)220kV桐梓变电站110kV为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最终出线10回,目前已出线为10回,分别为“燎原I、桐铝I、桐东铝、桐东II、桐太松、桐太II、桐正、桐习、桐怀、燎原II”以及1回旁路间隔。(2)220kV上坝变电站110kV为双母线接线,最终出线14回,目前已出线为4回,分别为“务川变、道真 I、道真 II、正安”。(3)220kV涪陵变电站110kV为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最终出线18回,目前已
20、出线为9回,分别为“中堡湾、白塔I、白塔II、清溪I、清溪II、龙桥I、龙桥II、天源化I、天源化II” 以及1回旁路间隔。3 技术要求3.1气象特征与环境条件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最湿月平均相对湿度 90%最高环境温度 40最低环境温度 -5地震烈度 6度3.2 装置技术参数要求3.2.1装置的额定值 额定交流电流:5A (桐梓变、涪陵变);1A (上坝变) 额定交流电压:相电压100/ 3V , 线电压100V 额定频率:50Hz 额定直流电压:220V3.2.2 装置功率消耗装置每相交流电流回路功耗1A回路0.5VA装置每相交流电流回路功耗5A回路1.0VA装置每相交流电压回路功耗1V
21、A3.2.3 装置的采样频率不小于1200Hz,即每波采样点数不小于24。3.2.4 装置精度要求交流电压有效值测量误差1%(0.21.2UN)交流电流有效值测量误差1%(0.21.5IN)功率测量精度1%频率测量(必须采自电压)精度0.01Hz相位角测量精度13.2.5 交流输入量的允许工作范围电压: 1.2Un允许连续工作、1.4Un允许工作10s电流:2n允许连续工作、10n允许工作10s、40n允许工作1s频率:4555Hz3.2.6 故障间断时间突变量启动时间5ms线路故障跳闸判出时间收到保护动作信号或开关位置变位信号后10ms线路无故障跳闸判出时间线路实际跳开后20ms3.2.7
22、装置动作时间本地装置整组动作时间30ms安稳系统整组动作时间设计规范中依据稳定计算提出的允许动作时间0.2S3.2.8 直流电源要求直流电源输入允许偏差:最大允许正偏差为额定电压+10%,最大允许负偏差为额定电压-20%。直流电源输出电压纹波系数应不大于2%。逆变电源的自启动性能A、当合上装置逆变电源插件上的电源开关,直流电源由零缓慢上升至80%额定电压值,此时逆变电源插件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应亮,装置工作正常。B、当外部直流电源调至80%额定电压,断开、合上逆变电源开关,逆变电源应能正常启动,装置工作正常。3.2.9 低通滤波装置交流模拟量输入回路应加低通滤波,把高频分量滤除,并可进一步采取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kv 变电站 安全 稳定 不乱 控制 节制 装置 技术标准 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