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章节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精品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四章节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精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四章节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精品课件.ppt(1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食叶害虫取食植物的叶、嫩枝、嫩梢等部位,形成孔洞、缺刻或咬断针叶,减少光合作用面积,增加水分蒸腾,严重时可使枝条或整株枯死。此外,有的种类(如刺蛾与青毒蛾)的幼虫体具毒毛,引起人体皮肤肿痒。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有蛾类、蝶类、金龟甲、叶甲、蝗虫类及叶蜂类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褐边绿刺蛾 在长江以南1年23代。以幼虫在树下及附近浅土层中结茧越冬。在湖南一带以老熟幼虫在树下部枝干上结茧越冬。 翌年45月化蛹,6月成虫羽化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67月、89月。初孵幼虫有群集性,4龄后分
2、散为害。第一代幼虫部分在叶背结茧化蛹,有的在浅土层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3)褐刺蛾 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的疏松表土层或草地丛间、树叶堆和砾石缝中结茧越冬。次年5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6月上旬为羽化产卵盛期。第1代、2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具趋光性。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4)扁刺蛾 华南、华东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发生期
3、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至第二年4月。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幼虫开始取食卵壳和叶肉,3龄后开始啃叶形成孔洞。5龄幼虫食量大,为害重。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一、刺蛾类4、防治方法(1)灭除虫茧灭除虫茧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与部位,在土层中的茧可采用挖土除茧。也可结合保护天敌,将虫茧堆集于纱网中,让寄生蜂羽化飞出寄生。(2)灯光诱集灯光诱集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药杀应掌握在幼虫23龄阶段。常用药剂有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2001500倍液。此外,选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前2种药
4、剂混用或单独使用亦有很好的效果。(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选用Bt杀虫剂在潮湿条件下喷雾使用。在除茧时注意保护寄生蜂类天敌。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1、分类地位 袋蛾又名蓑蛾、避债虫等,属鳞翅目袋蛾科。常见种类有: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分布于华东、华南及华北部分地区,寄主有600余种,以阔叶林木为主,亦能取食针叶树及草木植物;茶袋蛾( Clania minuscwla Butler),又名茶窠蛾,分布及取食范围与大袋蛾相似;桉袋蛾( 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npson)分布范围与前
5、二种袋蛾相似。主要寄主植物有马尾松、杉、油茶、茶叶及山茶、桉、栗、柿、白玉兰、火力楠与金钱松等。 袋蛾类幼虫能负袋而行。取食时多把虫体前部伸出袋外,取食树叶、嫩枝及幼果,大发生时,几天能将全树叶片食尽,残存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开花结实,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是园林植物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2、形态特征(1)大袋蛾 成虫:雌虫长2230mm,乳白色。雄虫长1520mm。前翅近前缘有4块透明斑,体黑褐色,具黑褐色长毛 。 幼虫:体长3237mm,头赤褐色,体黑褐色,胸背骨化程度高,具2条棕色斑纹,腹部各节有横纹 。 护囊:长约60
6、mm,灰褐色,外表常包有一至数片枯叶。护囊丝质较疏松。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2、形态特征(2)茶袋蛾 成虫:雌虫长 1520mm,米黄色。雄虫长1520mm,前翅有2个长方形透明斑,体具白色长毛。 幼虫:体长2024mm,具黑色网纹,头黄褐色,胸部各节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正中的2条明显。 护囊:长约30mm,以细碎叶与丝织成,外层缀结平行排列小枝梗。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大袋蛾 长江流域1年l代。以老熟幼虫在护囊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上、中旬开始化蛹,5月底至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雌成虫把
7、卵产于护囊内的蛹壳内,每雌可产卵2000 3000余粒。卵多在白天孵化。初孵幼虫食去卵壳,从护囊排泄口外出,吐丝下垂,随风飘至枝叶上,咬取枝叶表皮并吐丝缠身做成囊袋。幼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故而树的顶部及外层受害较重。l2龄幼虫咬食叶肉,3龄后蚕食叶片,仅留叶脉,79月幼虫老熟。幼虫在护囊封口前为害最烈,78月若遇高温干旱常会严重发生。反之若此阶段雨日多,雨量大则不易成灾。因为湿度大时影响幼虫孵化,并会引发病害流行,造成幼虫大量死亡。大袋蛾幼有较强的耐饥能力,不取食可存活3周左右。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袋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茶袋蛾 每年发生2代。以3、
8、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取食活动,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至7月为第一代幼虫为害期, 8月上旬化蛹,8月中、下旬羽化产卵,8月下旬孵出第2代幼虫,至11月上旬进入越冬。雌雄成虫交尾后,雌虫产卵于护囊内蛹壳中。初孵幼虫从囊口涌出后随风飘散,随即吐丝黏附各种碎屑营造护囊。初孵幼虫亦先啃食叶肉,留表皮呈星点状透明斑痕。稍大后蚕食叶片成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虫口多时可将叶片食光,还能啮食枝皮、果皮。护囊随虫体长大而增大,4龄后可咬食和长短不一的小枝并列于囊外。幼虫取食或爬行时,护囊挂在腹末随其行动。多在清晨、傍晚或阴天取食。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二、
9、袋蛾类4、防治方法(1)摘除越冬虫囊摘除越冬虫囊 雌成虫无翅,产卵又集中在护囊内,尤其在植株不高的绿化苗圃、花圃、茶园、果园、灌木花卉等处摘除虫囊效果更好。(2)黑光灯诱杀黑光灯诱杀 结合防治其他害虫用黑光灯诱杀雄成虫。(3)保护天敌保护天敌 幼虫阶段有多种寄生蜂,少用杀虫谱广的化学农药而改用Bt乳剂等生物类农药,此外防除护囊时,可用手捏碎,既灭除了成、幼虫,又保护了天敌。(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幼虫大量发生初期,使用胃毒性强的90%敌百虫晶体12001500倍液喷雾,也可因地制宜选择其他杀虫剂,如80%敌敌畏1500倍液、5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
10、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1、分类地位 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种类很多,国内记载1200余种,为害园林植物的有近百种。夜蛾食性杂,为害方式有食叶性、切根(茎)性及钻蛀等。此外,还可为害蕾及花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2、形态特征(1)斜纹夜蛾 成虫:中型蛾子,体长1416mm。头、胸及腹均为褐色。胸背有白色毛丛。前翅褐色(雄虫颜色较深),前翅基部有白线数条,内、外横线间从前缘伸向后缘有3条灰白色斜纹,雄蛾这3条灰白色斜纹不明显,为1条阔带。后翅白色半透明。 幼虫:初龄幼虫黑褐色,老熟时体长4050mm,为褐色、黑褐、暗绿或灰黄色等。背线及亚背线橘黄色
11、,中胸至第9腹节在亚背线上各有半月形或三角形两个黑斑。 卵:半球形,直径约0.5mm,表面有纵横脊纹,黄白色,近孵化时暗灰色。卵块上覆黄白色绒毛。 蛹:棕红色,腹部末端有棘1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2、形态特征(2)银纹夜蛾 成虫:体长1517mm。头、胸及腹部灰褐色。前翅深褐色,后缘与外缘金色,中室后缘中部有一马蹄形银边褐斑,其后有一近三角形银斑,基线及内横线银色。后翅暗褐色,有金属光泽。 幼虫:体长2535mm,黄绿色,头部小而圆,胴部逐渐变粗,背线为2条白色细线,亚背线白色,气门线黑色,第1、2对腹足退化,行走如拱状。 卵:馒头形,淡黄绿色,直径0
12、.50.8mm,具纵走的格子形斑。 蛹:长约20mm,初为绿色,后变淡褐色,近羽化时深褐色。茧丝较薄,黄白色。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斜纹夜蛾 每年发生48代,南北不一。大部分地区以蛹,少数地区以幼虫在土中越冬,也有在杂草间越冬的。在华南地区可终年繁殖。 成虫昼伏夜出,取食花蜜为补充营养,具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成虫产卵于叶背。每雌产35块,每块150350粒。幼虫多在晚上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下表皮与叶肉,留下叶脉与上表皮。2龄末期吐丝下垂,随风转移扩散。56龄为暴食阶段。67月阴湿多雨,常暴发成灾。荷花、芋、菜豆受害最重。长
13、江流域一带6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草坪受害最重。幼虫有群集迁移的习性。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银纹夜蛾 每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间成虫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产于叶背,多为单产。初孵时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仅留上表皮,3龄后取食嫩叶成孔洞。老熟幼虫在叶背吐丝做粉白色茧化蛹。长江流域一带幼虫为害期分别在6月、8月上旬和9月上旬。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三、夜蛾类三、夜蛾类4、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人工防治 结合冬季养护管理翻耕消灭越冬蛹或幼虫,夏季摘除卵块或
14、群集初孵幼虫处理。珍稀花木品种也可采用人工捕捉幼虫等方法。(2) 诱杀成虫诱杀成虫 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蛾。(3) 药剂防治药剂防治 在幼虫初龄阶段和幼虫尚未分散时,喷50%杀螟松乳油12001500倍液,50%乙酰甲胺磷1500倍液,20%杀灭菊酯25003500倍液。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1、分类地位 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尺蛾类又名步曲、造桥虫。常见种类有丝棉木金星尺蛾 、国槐尺蛾等。多为害林木、果树、茶叶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2、形态特征(1)丝棉木金星尺蛾(又名大叶黄杨尺蠖 ) 成虫:雌蛾体长1315mm,翅展
15、3743mm。雄蛾体长1013mm,翅展3343mm。翅底银白色,有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银灰色斑纹。前翅外缘有连续的淡灰色斑,外横线呈1行淡灰色斑,上端分岔,下端有1黄褐色大斑。中室端部有1大斑。翅基有1深黄褐、灰色花斑。腹部金黄色,有由黑点组成的条纹9行,雄蛾腹部斑纹7条,后足胫节内侧有黄色毛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mm左右。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的黑斑,足黑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及亚腹线白色,气门线及腹线黄色。 卵:椭圆形,黄绿色。 蛹:棕褐色,长1315mm。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2、形态特征(2)国槐尺蛾 (又名槐尺蠖 ) 成
16、虫:体长1217mm,翅展3045mm。全体褐色。触角丝状,复眼圆形,黑褐色。口器发达,黄褐色。前翅有3条明显的横线。前足短小,中、后足较大。 幼虫:初孵时黄褐色,取食后为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040mm。幼虫分为春型与秋型:春型幼虫体粉绿色,气门黑色,气门线以上密布黑色小点;秋型幼虫头及背线黑色,每节中央呈黑色“十”字形,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为间断的黑色纵条。 卵:钝椭圆形,长0.60.7mm,宽0.40.5mm,初产时绿色,孵化前灰褐色。 蛹:长1317mm,初为粉绿色,渐变为紫褐色。臀棘具钩刺2枚。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丝棉木金星
17、尺蛾 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寄主下松土层中化蛹越冬。3月底成虫出现,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及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为害最重,常将大叶黄杨食成秃枝,甚至整株死亡。成虫多在叶背产卵成块,排列整齐。初孵幼虫常群集为害,啃食叶肉,3龄后食成缺刻。3、4代幼虫在10月下旬及11月中旬吐丝下垂,入土化蛹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3、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2)国槐尺蛾 每年34代。以蛹在树下松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在墙壁、树干或灌木丛中停落,夜出活动产卵。卵多产于叶片正面主脉上,每处1粒。每雌平均产卵420粒。5月中旬刺槐开花时,第
18、一代幼虫为害;6月下旬及8月上旬,第2代、3代幼虫为害。幼虫共6龄,4龄前食量小,5龄后食量剧增。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至松土中化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四、尺蛾类4、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人工捕杀 尺蛾成虫一般不甚活跃,可在早、晚间人工捕捉,也可结合防治其它园林害虫进行灯光诱杀。结合养护管理,在9月至次年4月底之前松土灭蛹。(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尺蛾类幼虫防效好。在幼虫低龄阶段用下列药剂喷雾: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等,此外,40%乙酰甲胺磷、50%辛硫磷及50%马拉硫磷等都有很好的效果。(3)保护天敌保护天敌 尺蛾幼虫有
19、多种寄生蜂寄生,用药时注意错开寄生蜂繁殖高峰。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1、分类地位 枯叶蛾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幼虫为害园林植物,常见的种类有:马尾松毛虫 。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2、马尾松毛虫的形态特征: 雌蛾成虫体长2032mm,翅展42.880.7mm;雄蛾体长2132mm,翅展36.162.5mm。颜色变化大,有灰白、灰褐、黄褐、茶褐等色。雌蛾体色比雄蛾浅。头小,下唇须突出,复眼黄绿色。雌蛾触角短栉齿状,雄蛾羽状。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拱出,翅面有3、4条不很明显而向外拱起的横条纹,沿外横线黑褐斑列的内侧为淡褐色。
20、中室白斑小。后翅三角形,无斑纹。老熟幼虫体长3888mm,体色棕红色或和黑色,有纺锤形倒伏鳞毛贴体。鳞毛色泽有银白和银黄2种。头黄褐色。胸部第2、3节间背面有蓝黑色毒毛簇,体侧有灰白色长毛,并各有1条纵带。纵带上有1个白色斑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 3、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年发生24代。发生世代的多少随不同地区而异。在长江流域一带越冬幼虫于4月中、下旬结茧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5月中、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7月上旬结茧化蛹,7月中旬羽化产卵。7月下旬孵化出第2代幼虫: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9月上旬结茧化蛹,9月中旬羽化产卵,9月下旬至10月上
21、旬孵化出第3代幼虫,第3代幼虫于11月中旬越冬;另一部分第2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滞育,生长发育缓慢,延续至11月越冬。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 3、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卵产于松针或小枝上,聚集成块。初孵幼虫嚼食卵壳,然后在附近的针叶上群集取食。1、2龄幼虫受到惊扰即吐丝下垂,并可借风传播。3、4龄幼虫分散为害,遇惊即弹跳掉落。幼虫一生蜕皮次数随世代不同而异。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单食性的大害虫,在一般情况下只为害马尾松。但近年来,随着湿地松、火炬松等的引进栽培,对这些松树的为害也日趋严重。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五、枯叶蛾类
22、4、防治方法(1) 黑光灯诱杀成虫(2)人工防治 摘卵、捕幼虫、剪除虫茧。消灭越冬幼虫及蛹。(3)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利用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招引益鸟。(4)利用致病病毒 可收集核型多角体病毒致死的虫尸,经捣碎粗提加水稀释后喷施虫口密度较高处,待感病垂死时再扩大收集,重复利用,或喷青虫菌液。(5)化学药剂防治 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 1、分类地位 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多为杂食性,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有:星白雪灯蛾 、人纹污灯蛾 、美国白蛾
23、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2、美国白蛾的危害 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对象。美国白蛾食性极杂,可为害100多种植物。如杨、柳、悬铃木、白蜡、樱花、海棠、丁香、桃、李、五叶枫、绣球珍珠、爬山虎等。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 3、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mm,翅展雄虫2334mm,雌虫3344mm。纯白色。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端部黑褐色。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蛾触角黑色,双栉齿状;前翅上散生多个黑褐斑点。雌蛾触角褐色,
24、锯齿状,前翅为纯白色,后翅常为纯白色或在近边缘处有小黑点幼虫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我国目前发现的多为“黑头型”。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色具光泽,从侧线到背方具1条灰褐色的宽纵带。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为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生白色长毛丛,混杂少量的黑毛。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4、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在辽宁1年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两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l代幼虫发生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2
25、代幼虫发生期8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幼虫为害盛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9月初开始化蛹越冬。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飞翔力不强,雄蛾对黑光灯有一定趋性。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1个卵块500600粒,最多达千余粒。卵块上覆盖白色鳞毛。第四章 园林植物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六、灯蛾类4、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幼虫孵出几小时后即拉丝结网,34龄幼虫的网幕直径可达1m以上,有的从树冠沿树干拉至地面,高达3m。幼虫在多数地区为7龄,一般可经历58龄。5龄后,幼虫开始抛弃网幕,分成小群在叶面自由取食。1头幼虫一生可吃1015片叶。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沿树干下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章节 园林植物 主要 虫害 及其 防治 精品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