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论语读书心得感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论语读书心得感悟8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初中论语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论语读后感1 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意思是孔子说:“一个有德行的士君子应当矜持、庄重,而不会与别人争斗;会和谐的与人相处,而不会结党营私。” 这段经文中孔子讲了一个士君子应当何以处众的道理。矜,是矜持、庄重、肃穆的意思,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假如一个人能达到矜,必是德行人格厚重,境界才智高深,常人无法比拟的。这种人特别坦然,因其人正心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卑不亢,所以在面临一些重大事务时会显得很泰然。而正是这种时候,人须要进行冷静的思索和选择。能够做到“矜”的人,无论天大的事
2、,都会坦然面对,不会轻浮焦躁。故圣人云:“临大节而不行夺”。 相反,小人则不泰不矜,傲慢自大,自以为是,喜好彰显表现,每当大事来临之际,却显得焦躁担心,无所适从,不堪一击。故孔子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此之谓也。 争,是争吵、争斗的意思。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核心便是争,是博弈与争夺。不论过程手段,只在乎最终的结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理念,有害于道,会破坏社会政治秩序。而如今的中国正是这种状况,拜金主义严峻,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和盈利,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缘由便是近百年来,受到西方资主义的文化入侵。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把竞争博弈作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推动力,
3、才导致这一后果。 西方资本主义强调竞争,西方国家也因此博得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但这仅仅是它的文化硬实力,在其硬实力背后有文化软实力支撑,那便是西方的信抑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西方清教徒认为经商是上帝赐予他的使命,因此,经商便有了神圣的合法性。无论从事政治事务还是经商,这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因为这样,西方才会出现比尔盖茨这种赚了一辈子的钱,最终全部奉献给了社会的宏大企业家。这都归结于一个文明的文化软实力,而我们只学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硬实力,没有学到他们的软实力。所以才导致这么多的负面结果。 当然,西方的软实力我们也学不来,因为软实力要符合地域人文,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
4、己的历史人文,每个文明都会有适合于自身的政治制度,而这种政治制度一旦更换历史文化背景便不能发挥原有的功效。就犹如热带植物到了高原地带生存不了。所以我们才要制定出符合于华夏文明和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儒家讲“体用不二”,这也进一步说明白“中体西用”的不对之处。 群,是群体、群众。这里指与人相处得很好,很和谐和谐,很简单相处共事。孔子云:“君子易事而难悦也”,君子虽然很好共事相处,但却难以取悦。因为君子的德行远在常人之上,能辩是非,明善恶。通常,小人在行事时,为了能讨领导喜爱,赐予他更好的机会与利益,便会对上司领导进行谄媚、拍马和贿赂。而许多领导上司也是小人德行,乐于接受。在利益面前,当然原形毕露。
5、 曾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如今的中国人:一个百货大楼的电梯坏了,老板便要找人把它修好。中国人、印度人和德国人都想来接活。印度人报价3000;德国人说:“我们材料和技术好”,因此报价5000”;而中国人却以10000元的天价接下了这个活。缘由是这个中国人找到了项目负责人说:“5000给你,剩下3000交给那个印度人做”。 由此可看出,小人假如居于上位,政治便会腐败,国家便会不得而治。君子则刚好相反,不论多大的利益摆在他面前,只要不符合于义,不符合于道,都不会取一分一厘。故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亦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哪怕符合于道,取了,首先想到的也是天下苍生而不是自己。
6、故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之谓也。所以,一个君子圣贤的人格德行和胸怀都可以从这方面体现出来。 由此观之,一个国家必需要君子与贤臣在位,方能和谐大同,长治久安。故孔子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又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天下无所措手足。”此乃治国之道,不行不知也。 党,就是党羽,这里指在政治中和社会上结为同党,谋利谋私。结党,便是奸诈的小人为了更好的谋得利益,集结起来,相互私助营利,作恶偏袒。为君者管理国家时,必定要留意朝中结党结派,互袒互利的状况发生。因为一旦这样,贪官污吏的势力便会
7、强大,政治便会腐败至极。而在政治上,假如有小人之党,便应有君子之朋出现相与之抗衡。而为人君者,必当明是非善恶,分清小人之党和君子之朋,并把小人之党铲除于朝,天下方能大治。朋党论云:“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从这段可以看出,一个君子为人处事的才智。只有矜而不争,才能时刻保持严谨,庄重坦然,才能临大节不夺,不怒而威;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别人才情愿和你交往。只有群而不党,才能在互补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受不良之友的影响和误导,从而趋善远恶。如此,才是君子之为,圣贤之为。 论语读后感2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8、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它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而论语导读则是针对你在论语中不明白的,留意说明背景、说明用意,并对原义作适当的发挥和绽开,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论语,并学会运用其。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那么在孔子眼里何为君子呢? 论语导读中有许多话都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看法并作了说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认为家世国的基础,治国之前必需先齐家,家齐而后国治。为什么呢?因为家就是人的调教之所,在家里把人调
9、教好了,知道孝顺父母、敬重兄长了,到社会上去自然会听从领导,尊君爱上。知道听从与敬重,也就自然能与社会和谐,恪尽职守。 孝顺父母、善事兄长,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 所以作为君子首先必需具备的基础就是“孝顺父母、善事兄长”。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说明白仁在孔子眼里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导读中还有更多的学问等着我们去学习,论语是君子的一堂必修课。 论语读后感3 最近的几节语文课上,我们都是在探讨论语。看了视频后发觉,论语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提到了君子。我想,君子这一词,应当是孔子毕生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他教育学生要奋斗的目标。 在孔子的理念当中,君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像一张白纸一样雪白
10、,同时又带有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名贵。虽然他不肯定是大富大贵的富家子弟,但却散发着名贵,令人敬重的气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孔子的志向,世界上根本不会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存在,就连提出这一理论的孔子,自身也有做不到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是要向着这样一个目标去发展。虽然不能成为完备,但至少做到接近完备。 要成为君子,就要学会培育自己的高尚情操。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等等。这些看似简洁的话语做起来是特别困难的,特殊是要坚持下去的时候。我们现在身处中学,因此同学之间都应当是没有猜疑,大家赤诚相待的。但是当我们身处社会中时,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身份,地位的差异,使得
11、人们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曾经读过一本书,在里面贯穿其中的一句话是“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因此,即使是我们自身怀着赤诚之心,秉承君子之道与人交往,还是得到处当心。不过我也信任,若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秉承君子之道,在人们的相互感染下,整一个社会的氛围也会有所变更。 论语读后感4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为后人探讨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12、于人。”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贡问他的老师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说:“那应当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主见“以宽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佳句,表明白孔子儒家之道“仁”的学说的一个方面,也是谈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同学们,要知道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懂得去“宽恕”的心是多么重要,这样博大的胸怀,自然也会给其本身带来华蜜。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易地而处之,自己想想,看看对方对待自己,自己又不怎么对待别人的,总可以找到自己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还必需改正。许多事,看开了,自然就
13、不会去怨天尤人了。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养、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详细状况,赐予不同的训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珍贵精神。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孔子是中国宏大的思想家,他的精神时刻都在激励着我和我们要不断的进步,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论语读后感5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
14、恒久是最简洁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 我最观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洁,欢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变更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化,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
15、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情愿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亲密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宠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妙。品尝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看法,是一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看法,孔子并
16、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暖和的,欢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当着缺一不行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尝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开心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
17、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约而同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丢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全部人的过失。论语告知我们,要本着同等和理性的看法去敬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爱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行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尝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开心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育我们欢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静。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