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二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幻灯片.ppt





《最新十二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十二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幻灯片.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二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十二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頞 骭厥 贲响 核骨 掌后锐骨 何谓腧穴?腧穴与经络的关系如何? 4下腋三寸:距腋下三寸,与乳头相平处,为天池穴。 5太阴、少阴之间:指手太阴、手少阴之间。 6下臂:此指前臂。 7两筋: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8掌中:劳宫穴所在,当第三掌骨桡侧。 9中指:中指的桡侧。 10小指次指:无名指,即第四指。 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 胸中支脉,沿着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达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行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至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
2、)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 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1肾经与心包经交接的支脉是( ) 2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是( ) A“去腕两寸,出于两筋之间” B“上出两指之间,出手表腕” C“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D“循胸出胁,下腋三寸” E“出渊腋下三寸,布胸中”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1,心中澹澹2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是主脉3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灵枢经脉)。 1)支满:支撑胀闷的感觉。 2澹澹:音淡,形容心悸。 3主脉:心主脉,心包为心之外卫, 本经主治“脉”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3、: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故主脉所生病。 脏腑病:心痛、胸闷、心烦、癫狂等;经脉病: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何为心包络?临床有何指导意义?何为心包络?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心包络,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为人身之君主,不得受邪,所以外邪侵心,则心包络当先受病,故心包有“代心受邪”之功用,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称之为“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 手心主之别,名日内关,去腕两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 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取之两筋间也。 1烦心:原作“
4、头强”,据甲乙经千金方改。 手厥阴络脉,名内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 出于两筋之间,经向上联系心包,散络于心系。分支走向手少阳经脉,并沿经向上联络心包,散络于心系。 其病:实证,见心痛;虚证,见心烦。可取手厥阴络穴治疗。 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1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2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3之下。 经别别,入胸腹部(合)出(颈项穴)合(阳经)手少阳入缺盆走三焦,散胸中手少阳手少阴下腋三寸入胸中(天池)属三焦,循喉咙出耳后(天牖) 1)渊腋:指腋部,其下三寸当天池穴处。 2出循:太素作“上循”。 3完骨之下:约当天牖穴部。 手厥阴经别,从腋下三寸处(天池)分出,进入胸腹,分别归属上、中、下
5、三焦,上经喉咙,浅出于耳后,与手少阳经会合于完骨下方。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贲1。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及胸痛、息贲2(灵枢经筋) 1)贲:原误作“臂”,据太素改。此指膈部。 2息贲:气息急迫之症。 手厥阴经筋:起于中指,与手太阴经筋并行,结于肘内侧;经上臂内侧,结于腋下,分散前后挟两胁。分支进入腋内,布散胸中,结于膈部。 其病症:见经筋循行部位僵滞不适,转筋,以及胸痛或成为气息急迫之症。 第二节 手厥阴腧穴 手厥阴心包络,由胸走手,起于天池,止于中冲, 体表循行:乳旁上肢内侧中中指, 无名指 体内循行起于
6、胸中,属心包络,络三焦 本经一侧9穴,1穴分布于胸前,8穴分布于上肢内侧。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心、胸、胃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命名“天”指高部,“池”指水池。乳峰似山巅,有乳涌出,穴在乳旁,状若天池,从其泌乳作用而得名。 定位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联系平第四肋间隙的穴位神封、膻中、乳中、天池、天溪) 取穴 仰卧,先定第4肋间隙,然后于乳头中点外开1寸处取穴。妇女应于第4肋锁骨中线向外1寸处定取。 1心悸、心痛,本穴位于乳房部,其下为胸腔,内居心肺,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规律,可治心、肺、乳房病症。 2胸痛,咳嗽,气喘。 3乳痈(初期)乳房位于胸,故心包经的腧
7、穴多是治疗乳痈的常用穴。 操作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可灸。 据报道,本穴治疗房颤疗效甚好。心主神明,故又为治疗各种神志病的常用穴。 临床配伍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乳腺炎、心绞痛等。配膻中、乳根、少泽主治乳痈、乳少;配委阳、极泉主治腋窝淋巴腺炎。 命名“天”指上部,上接天池位于上臂,其间有肌肉凹陷如“泉”,故名。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取穴伸臂仰掌,于腋前皱臂上端与肘横纹上的曲泽连成直线,在肘横纹上7寸处取穴。 1。心痛,心悸,胸胁胀满。咳嗽,胸痛其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历络三焦”。肺属上焦,故本穴可治心肺疾患。 2上臂疼痛局部作用。手厥阴心包经
8、归肝经相接,肝主筋。本穴治疗足不收,痛不可以任地,即基于腧穴的接经主治作用。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治疗臂痛、支气管炎等。配曲池主治肘臂疼痛;配期门主治胸胁胀满。 问:手三阴经在上臂部(臑)共有哪几个腧穴? 手三阴经在上臂部有四个穴位,分别是:心经的青灵(在少海与极泉的连线上,少海下三寸,肱二头肌的尺侧缘。)肺经的天府、侠白(天府:坐位,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是穴;侠白:腋前纹头下四寸,肱二头肌桡侧缘)。一般上臂部的穴位均可治疗瘿气,如天府,侠白、青灵等。 命名“曲”,弯曲,“泽”,较“池”浅而广。位于肘弯处,形似浅池,微曲其肘始得其穴,故名。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
9、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有正中神经本干。 取穴仰掌,微屈肘,于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肘弯横纹上取穴。 1、急性吐泻、胃痛,腹痛合主逆气而泻。心包经“历络三焦”,脾胃属中焦,通过放血的方法,使邪热随血而去,故为治疗急性吐泻、中暑的常用效穴。 2、心痛,心悸、心烦、胸胁痛。 3、臂肘挛急。 4、发热性疾病。 操作直刺115寸,或点刺静脉出血,可艾条灸 . 清热宁心,降逆止呕。 参考分别进行有关指标的测定,对心功能等参数均有改善。患者施灸局部穴区后,均为温热感,心闷减轻,心前区舒适。 临床配伍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等。配内关、中脘主治呕吐、胃痛;配委中、曲池主治中暑。 命名本经郄穴,位于
10、两筋相夹分肉相对之处如门状。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之间。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指浅屈肌指深屈肌间膜。浅层分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和前臂正中静脉。深层有正中神经伴行动、静脉,骨间前动脉,神经等结构。 心痛,心悸,疔疮,癫痫。 呕血,咳血。 操作直刺05-10寸。 郄门穴对肺功能有调整作用,如可改善因开胸而引起的纵膈摆动。在开胸手术中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仅二氧化碳含量增高。针刺郄门穴对心脏功能亦有调整作用,如对冠心病,心绞痛,可使心率减低。 现代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十二 章手厥阴 经络 幻灯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