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渗水管理计划方案方针.doc
《基坑开挖渗水管理计划方案方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开挖渗水管理计划方案方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目 录录 一、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2 2 二、工程概况二、工程概况.2 2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 2 1.工程地质.2 2.水文地质.3 四、地下连续墙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四、地下连续墙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4 4 1.地连墙易出现渗漏的部位.4 2.地连墙渗漏的原因.4 3.地下连续墙发生渗漏处理措施.5 五、地下连续墙渗漏水分析中得到的启示五、地下连续墙渗漏水分析中得到的启示.9 9 六、质量控制六、质量控制.1010 1.质量控制组织机构.10 2.质量控制要求.10 七、安全措施七、安全措施.1010 1.基坑开挖的预控管理.10 2.基坑开挖及渗
2、漏水的应急措施 .11 基坑开挖渗水处理方案基坑开挖渗水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 1、南昌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二标设计图纸; 2、南昌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二标工程地勘报告; 3、南昌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二标施工组织设计; 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 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 二、工程概况二、工程概况 长江路站位于南昌市昌北凤凰洲丰和北大道与长江路交叉处, 沿丰和大道下方呈南北走向,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为单柱双跨地下二
3、层结构。 长江路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墙厚 800mm,其中标 准段桩长为 21.65m;端头井处桩长为 22.41m。支撑系统各层型号尺 寸为:车站标准段沿基坑竖向设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 凝土支撑,间距 9m,第二道支撑采用 800mm(t=16mm)钢支撑, 间距 3m。第三道支撑采用 609mm(t=16mm)钢支撑,间距 3m。端 头井设四道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间距 45m, 其余斜支撑均采用 609(t=16mm)钢支撑。 基坑开挖深度:两端头井深度约 18.5m,标准段深约 16.5m,基 坑开挖土方量约为 70202m。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三
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1.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根据地质勘察,拟建场地长江路站位于赣江冲积平原区,第四 纪覆盖层厚度小于 50.0m。勘探深度内,场地地层由人工填土、第 四系全新统冲击层、下部为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按岩性及工 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分为2素填土、1-1粉质粘土、1-2粉质 粘土、2淤泥质粉质粘土、3-1含粘性土粉砂、3-2细砂、4中 砂、5粗砂、6-1砾砂、7圆砾夹砾砂、1泥质粉砂岩。 2.2.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车站建筑场地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孔隙性潜水、孔隙微承压水、 红色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1)孔隙性潜水 孔隙性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的松散中密状砂 土以及稍密中
5、密的砾砂、圆砾中,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勘察阶段 水位埋深 6.507.10m,高程 12.4313.52m。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 变化较大。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地下水位埋深年变幅 13m,地下 水主要接受赣江水体和大气的补给,受人为开采影响较小。贫水季 节及 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向赣江排泄;汛期,赣江水位上涨, 赣江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与赣江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水量丰富。 (2)孔隙微承压水 场地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的松散 中密状砂土以及稍密中密的砾砂、圆砾中,由于上层分布存在1- 1粉质粘土、1-2粉质粘土、2淤泥质粉质粘土等相对隔水层,该 含水层水位高度高于相对隔水层底板
6、,故具有一定的微承压性质。 由水位埋深及各土层的埋深分布情况可知,场地内仅在局部存在少 量的孔隙微承压水。 在枯水季节,当地下水位埋深低于相对隔水层底板,微承压水 转化为孔隙潜水;在富水季节,当地下水位埋深高于相对隔水层底 板,孔隙潜水转化为微承压水,故微承压水随季节的变化与潜水相 互转换。 (3)红色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红色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 砂岩层的裂隙中,主要受上部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补给。富水 性主要由裂隙孔发育程度,裂隙性质等条件影响。场地内泥质粉砂 岩裂隙少发育,裂隙性质多呈闭合状,勘察场地内的红色碎屑岩类 裂隙孔隙水水量极为贫乏。 综上所述,场地
7、内的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砂土、 碎石土中的孔隙性潜水和局部少量的微承压水。 四、地下连续墙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四、地下连续墙渗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1.地连墙易出现渗漏的部位地连墙易出现渗漏的部位 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连墙发生渗水、漏砂,常出现在地连墙的 接缝处、墙面上、水平裂缝等部位。 2.2.地连墙渗漏的原因地连墙渗漏的原因 (1)地下连续墙夹泥、内部窝泥 地下连续墙槽孔底部的淤积物是墙体夹泥的主要来源,混凝土 开浇时向下冲击力大,混凝土将导管下的淤积物冲起,一部分悬浮 于泥浆中,一部分掺混于混凝土中。处于导管附近的淤积物,随混 凝土浇筑时间的延长,又沉淀下来落在混凝土表面上
8、,当槽孔混凝 土面发生变化或呈覆盖状流动时,这些淤积物最容易被夹在混凝土 中,由于混凝土的流线呈弧形,拐角处的淤积物不可能完全挤升向 上,所以拐角处绝大多数有淤积物堆积。当为多根导管浇筑时,除 了端部接缝处夹泥外,导管间混凝土分界面也可能夹泥;另外导管 埋深影响混凝土的流动状态。埋深太小,混凝土呈覆盖状态流动, 容易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及淤积物卷入混凝土内。另外当浇筑速度 太快时,混凝土向上流动速度快,对相邻混凝土的拉力也很大,有 时会将其拉裂形成水平或斜向的裂缝,成为渗漏水的质量隐患。导 管提升过猛,或探测错误,导管底扣超出原混凝土面,涌入泥浆; 导管发生堵塞,拔出后重新下管浇筑,当导管插入已
9、浇筑混凝土内 继续浇筑时,导管内的泥浆被带入,夹在混凝土内。若重新下入的 导管未插入混凝土内,而继续浇筑,则新老混凝土面上形成一条水 平缝,缝内夹泥。混凝土浇筑时局部塌孔也会造成夹泥。 地下连续墙在采用传统接头管的施工中,液压抓斗在开挖紧靠 墙体街头一侧的槽孔时,不可避免的会碰撞或啃坏墙体接头,使墙 体接头凹凸不平;尽管在成槽后进行刷壁,但是在刷除墙体接头凸 面上土渣泥皮的同时,也将泥浆搪进了接头的凹坑之中。因此,成 墙之后,墙体接缝处的渗漏水现象仍然很常见。 (2)地下连续墙接缝处理 接头未清刷干净:只要施工中对先浇槽段接触面的清刷工作 稍有松懈,或因为泥浆护壁效果不佳,清刷和下笼过程中不小
10、心碰 塌了侧壁的土体,都会使槽段接头处滞带沉渣或局部夹泥,从而导 致渗漏水。 钢筋笼偏斜:某些槽段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采用跳跃式施 工,只能顺序施工相邻槽段,致使后施工的槽段钢筋笼不对称,吊 放时因偏心作用产生偏斜;由于接头处未清刷干净,留有前期槽段 留下的混凝土块,仍强行吊放钢筋笼,从而产生偏斜。 支撑架设不及时:由于基坑开挖过快,支撑架设不及时,地 下连续墙变形较大造成接头处渗漏水。尤其是对接头管接头,由于 接头刚度较小,对基坑变形更为敏感。 (3)施工过程中的其他原因 地下连续墙在采用传统接头管的施工中,在两幅墙之间的接缝 处进行旋喷加固止水,或者搅拌桩加固止水,以防止成墙后基坑开 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开挖 渗水 管理 计划 规划 方案 方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