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G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中国移动-202004.pdf
《2020年5G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中国移动-2020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5G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中国移动-202004.pdf(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8ZbWvYtVgZmVlXeXyXnNqNbRcM6MsQnNmOrRkPmMtPiNqQwO8OmNmRuOqNnNvPsQmQ CONTENTS 目 录 3 3 4 5 7 8 9 10 10 1. 城镇的建设与智慧化发展 2. 何为“5G 新型智慧城镇”? 1.1. 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城镇建设 1.2. 小城镇将成为城镇化发展关键 1.3. 以智慧城镇推动城镇建设 1.4. 智慧城镇建设存在的误区 2.1. 5G 发展的趋势与特性 2.2. 定义“5G 新型智慧城镇” 2.3. 新动能:以 5G 为主引擎赋能新型智慧城镇发展 2.4. 新要求: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 2.5.
2、新路径:在城镇践行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建设理念 13 14 14 15 3.5G 新型智慧城镇的建设理念 3.1. 数字孪生 3.2. 以人为本 3.3. 开放包容 3.4. 持续运营 17 19 4.5G 新型智慧城镇的建设目标 4.1. 六大领域建设目标 4.2. 城镇分级建设目标 21 22 23 23 24 24 5.5G 新型智慧城镇的需求与实现 5.1. 5G 新型智慧城镇需求理论 5.2. 基础设施:5G+AICDE 构建泛在智能 5.3. 网络安全:智慧城镇建设运营的基本保障 5.4. 数据资源:城镇管理与运营的核心资源 5.5. 场景融合:5G 技术在智慧城镇应用落地 5.6
3、. 城镇大脑:5G 重构赋能的数字孪生城镇 8. 总结和展望 43 44 45 46 7. 典型 5G 示范小镇乌镇 7.1. 项目背景水乡乌镇 7.2. 实现路径定位到未来 7.3. 目标效果四大映射 7.4.5G 场景可体验的未来街区 28 29 31 33 34 36 38 40 6.5G+X,城镇的 8 个典型场景 6.1. 招商引资 6.2. 产业提升 6.3. 智慧政务 6.4. 智慧安防 6.5. 交通物流 6.6. 智慧教育 6.7. 智慧医疗 6.8. 文化娱乐 2 5G 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2020 版 1 5G 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 城镇的建设与 智慧化发展 SMART TO
4、WN 3 城镇智慧化趋势与定义建设理念建设目标需求与实现典型场景示范-乌镇总结展望 城镇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柱,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经之路。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也显露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资源紧缺等城市病。从 2012 年开始,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批智慧城市(镇)试点建设, 旨在通过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这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城市病。但是随着城镇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高,原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数据流通机制以及传统的工作流程,都无法匹配
5、城镇智慧化发展的新要求,智慧城镇建设亟需寻 求新的突破。 1.1. 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城镇建设 城镇,可以狭义理解为建制镇,人口、面积、经济规模等指标小于一般城市,行使区域内的政治、 经济、 文化、 民生等各类城市职能。 城镇的建设有赖于以镇中心区域辐射带动其所辖社区及行政村的有序、 稳定发展。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14年3月, 我国正式发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 2020 年),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的 制定实施,为
6、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 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更加强调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发展质量为导向,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建设 国际一流的城市群和城市带,提升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强化集聚效应和国际竞争力。要加快发 展中小城市,引导产业项目在中小城市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 共服务资源向中小城市配置。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赋予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
7、限,支持符合条件特大 镇有序改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1.2. 小城镇将成为城镇化发展关键 当前,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资源和人才向东南部集聚,导致东北、西 部等区域发展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 不同规模的城市发展不协调, 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畸形发展, 空气污染、 交通堵塞、房价高企等城市病蔓延恶化,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流失、产业结构落后问题短期内难 以逆转。城镇化的不均衡与不协调又进一步导致了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 产业互动、 节约集约、
8、生态宜居、 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仅局限于人口从农 村向城镇、城市的转移,还要强调人口与经济社会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均衡分布。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注 重大中型城市培育的同时,依然要注重小城市、城镇的协同发展。 小城镇是城乡一体发展的关键环节, 是展示城市文明、 防范现代城市病、 建设和谐社会的最佳实践区, 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战场和重要载体。小城镇是乡镇向城市转变的过渡地带,承担着巨大的农业人 口转化、就业吸纳等社会功能,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城镇体系协调发展中的明显短板,面临着基础设施投 资少、产业基础薄弱、为农服务体系
9、不健全、基层治理待完善、民生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促进人口、资源、生产力在不同规模城市、城镇间的合理布局,更加注重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发 4 5G 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2020 版 展质量,加快提高小城镇在城镇化体系的基层治理水平和协同发展水平,是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 要命题。 1.3. 以智慧城镇推动城镇建设 智慧城镇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 合的必然趋势, 是综合解决 “城市病” 的一种有效途径, 是一种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从技术角度来说, 智慧城镇是通过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遥感、全球定位、虚拟现实、异源异构数据集成等先进技术
10、构 造起的,在信息感知、智能分析、后期运营、信息互联、管理决策等方面更具智慧的城镇。 智慧城镇将“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科学”的概念引入了城镇,以城镇的生态化、网络化、数 字化、幸福感为出发点,通过打造智慧城镇为城镇化提供可以居住、生产、休闲、工作、便利的美丽环境, 从而加快产业城镇、文化城镇、科技城镇建设,推动城镇经济社会进步。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镇的健康发展,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 2012 年 12月正式发布了 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和 国家智慧城市 (区、 镇) 试点指标体系 (试 行)。 2012 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共 90 个(含 3
11、个镇) 2013 年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 点共 103 个(含 6 个镇) 2015 年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 点共 84 个(含 3 个镇)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 湖南省浏阳市柏加镇 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 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 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 浙江省温岭市富阳市常安镇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 2016 年,在我国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以人为 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 特色小城镇的智慧化建设是新型城
12、镇化的有效载体、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通过城镇、乡村、社区、 街道、开发园区、学校等广泛采用“互联网 +”解决方案,实现基础设施、政务、民生、产业、安全、 教育等与互联网的泛在连接与充分融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政务服务能力、经济发展活力、居民 生活品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各地城镇化所处的阶段不同,目前我国智慧城镇建设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主要是由部委指导的智慧城市(镇)试点地区,其目标明确、规划领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和进度计划,及考核和标准。此类通常将智慧城镇的建设工作紧密地与城镇化工作联系在一起,以城镇 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主要针对民生核心要求(水、空气、食、行、住、
13、就业和城市建设)。 第二类是在原有的城镇信息化建设项目基础上的升级。项目由政府与服务商签约共建,主要涉及电 子商务、智能交通、远程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基于前期建设内容向智能化和智慧化方向拓展,归并 列入智慧城镇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内容多侧重于单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无法对整个城镇的全面规划做 出支撑。 5 城镇智慧化趋势与定义建设理念建设目标需求与实现典型场景示范-乌镇总结展望 1.4. 智慧城镇建设存在的误区 城市和城镇在内涵上各有异同,但在功能方面很大程度上并不具有明显的边界,这就使得智慧城镇 在建设过程中容易进入两种误区: 一是智慧城镇和智慧城市的绝对割裂。城镇向城市的规模演变是我国新型城
14、镇化道路的既定要求, 智慧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阶段性建设内容。住建部主导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及出台的相关 评价标准中都将建制镇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可见无论是发展路径还是评价方式上对智慧城镇与智慧城 市都做了趋同化处理,在实践过程中要避免两者的绝对割裂从而造成重复建设。 二是智慧城镇和智慧城市的完全同质。建设智慧城镇不能当做智慧城市的新包装,不能对智慧城市 建设项目完全照搬照抄,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重点解决城镇发展中面临的特异性问题。在推进智慧城镇建 设过程中也要逐步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有别于智慧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时对智慧小镇建设存在 的特性问题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 智慧城镇和智慧城
15、市是城市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用,在推进智慧城镇过程中既要把握好与 智慧城市项目数据互通、应用共享的高效协同,又要突出解决城镇特定问题的独特智慧,从而避免两者 间的绝对割裂和完全同质这两个误区。 6 5G 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2020 版 2 5G 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 何为“5G 新型 智慧城镇”? SMART TOWN 7 城镇智慧化趋势与定义建设理念建设目标需求与实现典型场景示范-乌镇总结展望 2.1.5G 发展的趋势与特性 当前,5G 已经成为全球研发的关键技术。作为全球网络最大、用户最多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从 2012 年起启动了 5G 研发工作,在需求制定、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制定
16、、联合产业试验、跨行业应 用创新等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已经成为中国 5G 研发的“主力军”。 2019 年 6 月 6 日,我国工信部正式向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四家运营商发放 5G 商用牌照,意味着 我国正式进入 5G 商用元年。与当下普遍应用的 4G 网络技术相比,5G 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大带宽、 低时延的优势。在网络速率方面,5G 通信技术理论传输速率可达 10Gbps,远超过当前的 4G 网络传 输速率;容量方面,5G 网络通信容量是 4G 网络容量的百倍至千倍,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延时方面, 5G 端到端延时可以控制在 5-10ms,最低可以控制在 1ms,约缩短为 4G 的十分之一
17、。 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移动通信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与行业产生深度融合,5G 所提供的移动通信网络要可以 满足各个垂直行业提出多样化的业务需求,面对不同应用场景在用户体验速率、流量密度、时延、能效 和连接数方面不同的性能挑战。 5G移动通信网络的三大主要技术应用场景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 、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海量机器通信(mMTC)。通过各自的技术特性和特点,5G 三大典 型场景特性可以助力城镇智慧化发展。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是传统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5G 在前代的基础上提出更高 的要求标准,其中连续广域覆盖和热点高容量场景主要满足未来移
18、动互联网的业务需求。为用户提供 1Gps 的极高数据传输速率和数十 Tbps/ 平方公里的极高流量密度。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车联网、工业控制等物联网及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 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 100% 的业务可靠性保证。 海量机器通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镇、智慧农业、环境监测等以低速物联网为代表的应用场 景,业务主要目标是信息传感和数据采集,具有传输数据小、连接数量多、终端功耗低等需求指标,还 要求通信网络支持千亿级别的海量连接和 100 万 /km 的连接密度。 8 5G 新型智慧城镇白皮书2020 版 中国移动“5G 之花” 2.2. 定义“
19、5G 新型智慧城镇” 20世纪, 城市学家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 强调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的生活和工作而设计, 但不能太大且被农村所包围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但在今天的中国, “田园城市”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城镇”,在中国无疑是最接近“田园城市”的存在,虽然在学术界和官方政策上并没有对“城镇” 的明确定义或者界定,但是通常情况下“城镇”与农村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且承担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 但是同时它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公共管理水平、 民生服务水平、 产业规模等与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5G 新型智慧城镇,首先是拥有以上特征的城镇,狭义上来说是建制镇。 据国家统
20、计局统计, 2018年末, 我国建制镇个数达到21297个, 城市个数仅为672个。 过去十多年, 社会各界将目光聚焦在 600+ 城市上,使得“智慧城市”也从概念初探与传播阶段进入了深入探索建设 阶段。5G 时代来临,中国移动会更加关注中国的 20000+ 城镇,在这个领域,小城镇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并且 20000+ 城镇的智慧化建设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5G 新型智慧城镇是以城镇为建设对象,以人为服务对象,通过以 5G 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泛在智能 基础设施构建物理城镇与数字孪生城镇的精准映射和实时反馈, 实现物理城镇与数字孪生城镇同步运行、 交汇融合、
21、相互协作,支撑城镇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智慧决策,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 等便捷全覆盖,从而构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形态。 中国移动一直行走在以智慧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从过去的实践探索中,结合中 国移动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可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5G 新型智慧城镇的基本内涵,包括: 体验速率更快 4G的100倍数 (0.1-1Gbps) 频谱效率 能效 成本效率 流量密度大 峰值速率更高 4G的20倍 (10-20Gbps) 连接数密度更大 100万个/平方公里 空口时延更低 4G的1/5 (1毫秒) 移动性更快 4G的4倍 (最快达500km/h) 9 城
22、镇智慧化趋势与定义建设理念建设目标需求与实现典型场景示范-乌镇总结展望 2.3. 新动能:以 5G 为主引擎赋能新型智慧城镇发展 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作为新型基础设 施重点建设。而 5G 作为底层网络基础设施,是具有融合性、构建性和开放性的信息传播基础技术,是 其他“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和基础。 与之前代际的通信技术相比,1G 到 4G 主要是面向个人的通信,而 5G,凭借其超高速率、低功耗 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等显著优势,将主要应用场景扩大到产业经济和社会城市(镇)领域。 5G 作为新型智慧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石,是其泛在智能基础设
23、施的核心引领,它为万物互联互通、 交互融合、实时在线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前述的三大特性赋能城镇部件数字化、智能化并持续不 断产生运行数据,推动数字孪生城镇的构建和运行,为突破传统条块化建设智慧城镇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和强大驱动力。 在 5G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下,新型智慧城镇的公共服务领域、城镇治理领域、生活环境改善等将 发生深刻变革。比如依托于数字孪生城镇的运行和数据支撑,对城镇部件、居民行为、生态环境的全面 实时感知能力、模拟预测能力,尤其是对城镇部件的动态控制能力全面增强,伴随 5G 应用场景的不断 扩展,必将带来政府行政效能和城镇治理水平的大幅提升,居民获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出
24、行等 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可靠,生活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5G 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和产业生态,它不断推动现有信息技术进行革 命性的创新,并渗透到与产业经济尤其是数字经济相关的各产业链环节,赋能城镇经济创新发展,为产 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5G 本身就是巨大的新兴产业,随着 5G 商用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5G 网络建设全面铺开,5G 通信 设备、芯片、终端等上下游产业链必将加速前进,推动相关软硬件产品丰富迭代,形成庞大的 5G 采购 和消费需求。 5G 是各行各业融合创新的催化剂、转型升级的使能者。同时 5G 也是巨大的创新孵化新平台, 5G+ 将促使创新创业爆炸性增长。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新型 智慧 城镇 白皮书 中国移动 20200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