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化学知识点小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三化学知识点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化学知识点小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三化学知识点小结 高考化学考生的复习是对以往化学学问点的全面复习,为了便利复习,同学们最好将学问点都总结归纳起来。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学问点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学问点1 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学问的考查角度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改变与反应类型。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改变)、“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改变),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改变)等。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3)传统文化中的试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
2、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聚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煮沸、浸取、过滤等。 (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硝酸)性质的描述;古代铜器、铜钱成分为铜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等。 二、解答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学问问题的方法 (1)读题: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重要的操作等。 (2)析题:由于文中物质的名称一般
3、与现在化学教材不同,需通过性质联系所学化学学问分析所描述的化学过程。 (3)答题:该类题目多为选择题,依据题目要求正确解答。 高三化学学问点2 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依次相一样。 (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肯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肯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上升。 (5)稀硫酸
4、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 (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全部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价时的氧化性,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加。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肯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相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高三化学学问点3 一、有机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又称
5、缺氢指数,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记,用希腊字母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全部的原子均已饱和)。不饱和度是计算有机物的分子式和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式的相当有用的工具。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时 (1),对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机物,可利用公式 =(碳原子数2+2氢原子数)/2,式子的意义为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或醇的氢原子数与该有机物中氢原子数之差的一半,即将该1mol有机物完全加氢还原成烷烃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质的量; (2)对于含有N、P等三价原子的有机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将其补成(NH)或(PH),然后便可应用公式; (3)对于有卤原子取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化学 知识点 小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