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docx
《2022年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 仰视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努力学习,冲刺高考,我带来的高三数学理科学问点归纳,祝你金榜题名 高三数学理科学问点归纳1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写出点M的集合; 列出方程=0; 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直译法:干脆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
2、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定义法:假如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意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意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干脆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找寻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
3、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意的关系式; 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三数学理科学问点归纳2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推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困难,应先化简,再推断其奇偶性; (5)
4、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探讨函数的问题肯定要留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随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随意点关于对称
5、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
6、)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
7、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ogaN=(a0,a1,b0,b1); (3)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alogaN=N(a0,a1,N0); 8.推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需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肯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娴熟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推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驾驭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数学 理科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