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胸怀幻想,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让青春载着幻想飞扬!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中学必修二地理学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必修二地理学问1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确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殊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
2、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袤,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
3、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阅历丰富 (3)特征: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供应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供应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复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有效合理的农事支配: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敏捷的生产
4、选择:依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暖和潮湿地形: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浇灌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便利市场广袤,面对国际市场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政府激励扶持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气候暖和、草类茂密;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4)措施: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探讨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开拓水源,种植饲料改善交通条件 5、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
5、缘由 主要特点 迁移农业 某些原始部落地区 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 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 乳畜业 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四周等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 集约化程度高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 中学必修二地理学问2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2、不
6、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供应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表现 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供应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 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供应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供应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肯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有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
7、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第三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 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
8、标记: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次、三产业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1)推力:哪些是的人群里开向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难影响大) (2)拉力:吸引人群来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改变、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
9、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常期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快速聚集,城市化推动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惊慌、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缘由 发达国家早 (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 趋缓(停滞) 高 高(70%以上) 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
10、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发展中国家晚 (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成功经济快速发展 4、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惊慌、生活质量下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削减;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动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当处理好城市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必修 地理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