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备考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备考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历史综合备考练习题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作为一门必学的科目,历史的学习显得特别重要。想在考试中取得满足成果,抓紧加强复习吧。下面是我整理共享的高考历史综合备考练习题,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考历史综合备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汉初有歌谣盛赞:“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高兴。”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材料反映了汉初“萧规曹随”的现象,这是汉初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的反映。 答案C 2.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
2、的有() “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待时而动”提倡“因时制宜”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黄老之学精神实质的理解。依据材料叙述可知,理解为人既要敬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黄老之学的理论依据,是黄老之学的详细表现。 答案A 3.汉武帝时“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对这一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儒家学派战胜了黄老学派 B.适应了西汉社会发展的须要 C.不利于解决王国问题 D.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了正统思想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汉武帝结束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的统治地位,采纳主见“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这有
3、利于加强中心集权,解决王国问题。 答案C 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_理论由先秦法家遵守,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战国时期韩非子主见君主_,而汉武帝时董仲舒创立新儒学主见大一统,发展完善了君主_理论。 答案D 5.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汉书董仲舒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上述两者的思想共同点是() A.实行国家思想统一 B.采纳法家
4、思想治国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禁绝一切学派思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比较的实力。B项只符合李斯主见;C项只符合董仲舒思想;D项说法太肯定;A项是其共同之处。 答案A 6.董仲舒说:“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使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富者愈贪利而不愿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行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董仲舒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 A.消退贫富差距 B.保障财政收入 C.维护_统治 D.缓和阶级冲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实力。解题时可结合董仲舒强化中心集权的思想来理解材料。从材料中的“易治”和“难治”可
5、知其着眼点是维护_统治。 答案C 7.“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难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引文的出处应为()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春秋繁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实力。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学说,这应出于春秋繁露,D项正确;A项是老子的著作;B项是记述孔子的言论;C项是法家韩非的著作。 答案D 8.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
6、.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实力。“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道家的主见;“以教化为大务”是儒家的主见;“正法度之宜”反映了法家重视法治的思想。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答案B 9.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弟,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化、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依据所学学问,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兼相爱,交相利” 解析本题实质在于考查
7、董仲舒的思想学说,A、B、D三项分别是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只有C项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C 10.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学学派 解析“天人合一”是汉代儒家大师董仲舒提出的重要学说,对“天”敬重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答案C 1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统治起先与儒学亲密结合 B.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
8、一 C.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解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文化_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2.天坛是明清时期皇帝祭天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将天、地、人联系在一起。这一理论被汉武帝所接受,并将董仲舒的新儒学奉为正统思想。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
9、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h),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填之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前汉书 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史记 材料三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行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天
10、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1)材料二中,汉初统治者采纳了什么政策?其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如何?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如何? (3)材料四宣扬的观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材料四与材料三的关系如何? 解析回答(1)问时要留意材料一中的凋敝景象是材料二中“养精蓄锐”政策的缘由。(2)问材料二中的政策使材料三中的现象能够出现。(3)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1)养精蓄锐政策。黄老学说。由于汉初经济凋敝,统治者被迫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2)由于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前的七十年间,
11、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百姓致力农耕,到汉武帝时出现了家给人足、国库充盈的局面。二者是因果关系。 (3)“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汉武帝时,黄老之学已不适应现实须要。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以适应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二者之间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12、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见。 (2)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两种主见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缘由。 (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见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解析材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要求禁绝其他学说,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主见。前者,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须要;后者,为当时统治者所亟需。分析历史事物的影响,一般都要留意两个方面。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主动和消极两
13、方面的影响,回答问题时两个方面都要叙述。 答案(1)孔子主见“以德治民”;董仲舒主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2)孔子的主见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孔子的主见无法实施。 董仲舒的主见加强了中心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_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被汉武帝所接受。 (3)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2 000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显露,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高考历史综合备考练习题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