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docx
《202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 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是古诗鉴赏中常出的一类题型,那么这类题型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学习啦我为您整理的关于202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 1、从人物形象切入。 古典短诗经常通过精练传神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或细微环节等的描写,来塑造抒情主子公的形象。发觉并抓住其中的一个亮点,就可以拟出一道好题。例如: 阅读辛弃疾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
2、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的下片描写诗人醉里挑灯看剑的动作神态,与词里哪一句是照应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里挑灯看剑这一精彩的细微环节描写,凝合了诗人报国的灼热之情与报国而不能的极端苦痛。它是作者思绪和情感的触发点,同时又与可怜白发生遥相呼应,使全词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因此,它是全文的关键,是表现人物形象的传神之笔。命题人正是以这一细微环节为切入点,设计了两个问题。 2、从景物形象切入。 一个画面经常是由多个景物形象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而这个画面只有一个景物的形象是主体或关键。命题人便可抓住这一景物形象深化设题。例如2003年春季北京高考试卷第20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
3、-(2)题: 闻雁(韦应物) 寒塘(赵瑕)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唯见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略)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两首诗的景物形象当然不仅是雁,前者还有故园淮南秋雨夜高斋;后首还有梳临水寒塘秋南楼,但它们只是画面的背景和环境,雁才是整个画面的主体。命题人紧紧抓住雁这个美点,也就抓住了画面的关键。由此切入,激发考生向深处、向全诗观照。并将两首诗进行比较,找到共同的文化积淀和共同的感情。 202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咏怀古迹鉴赏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4、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起先,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怜悯昭君,也感慨自身。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旁边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原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美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此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
5、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可说是一个好玩的比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争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宏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震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震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
6、的宏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慎重。亦与此意相接近。原委谁是谁非,如何体会诗人的构思,须要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才能说明白,所以留到后面再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也许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细致地比照一下之后,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
7、得很对。 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洁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好像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覆盖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想到这里,这句诗自然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阔而沉重之感。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这是紧接着前两句,更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
8、之情。画图句承前第三句,环佩句承前第四句。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事实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恒久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据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立刻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立刻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
9、常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很多人怜悯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亲密难分了。 前面已经反复说明,昭君的怨恨尽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恒久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话又回到此诗开头两句上了。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诗句只能用于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长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适当,正是因为他只从哀叹红颜薄命之类的狭隘感情来理解昭君,没有体会昭君怨恨之情的重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震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慎重的看法,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语文 古诗词 人物形象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