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 学问是人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为有学问,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知道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地理气象与气候学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气象与气候学问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改变。 (2)对流层特点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对流现象显著,天气困难多变。 地面是低层大气的干脆热源。 逆温现象 A.对流层气温随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出现逆温现象。 B.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无逆温逆温生长逆温层最厚逆温减弱逆温消逝 C.逆温现象,风力小,使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刚好扩散,污染更
2、加严峻。 雾形成条件:空气中水汽足够;水汽遇冷凝聚成水滴;凝聚核足够;逆温现象,风力小。 (3)平流层特点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 分布有臭氧层,剧烈汲取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4)高层大气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上升,此层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分布有氧原子,剧烈汲取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2.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白天阴天气温低。 汲取作用:汲取作用有选择性,水汽和CO2汲取红外线,O3、O汲取紫外线。 散射作用
3、:散射作用既有选择性有无选择性,可见光中的蓝光、紫光最易被散射,天空呈现为蓝色。空气质量较差时,可见光都易被散射,天空呈现灰白色。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 一半以上的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汲取太阳辐射而增温。太阳是地面的干脆热源。 地面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CO2汲取,低层大气因汲取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的干脆热源。 大气受热后,向外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夜晚阴天气温高。 全天晴,日较差大,全天阴,日较差小。 效
4、率低和成本高:比常规能源在利用中效率低、成本高。 (3)大气热状况应用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增加,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加,保温作用增加,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深秋露水、霜、雾多出现在晴天的夜晚。 (4)影响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角大,光照集中,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路径短,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反之的话,夏季昼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 地形因素:海拔高,空气淡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亮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反之,相反。 天气状况:晴天多,
5、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下垫面:地面反射率等。 气象与气候学问点2 大气环流 1.热力环流 (1)最简洁的一种大气环流。 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垂直方向的大气运动,从而在同一高度面上产生气压差异,进而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天气状况:A受热,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B冷却,气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 热力环流的应用 A.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白天滨海地区易形成阴雨天气,夜晚海洋易形成阴雨、多雾天气。 B.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坡、山顶易形成阴雨天气,夜晚吹山风,山谷和盆地气流上升,易形成雾、阴雨天气,而且山谷和盆地内多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
6、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C.城市风: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生活、交通、工业等排放大量废热使城市形成热岛、雨岛、混浊岛。 2.大气的水平运动 (1)近地面风的画法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转30?45?。 风的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三力的特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是形成丰的源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快,它还影响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降低风速,影响风向。 (2)高空风(一般1500米以上)的画法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北(南)半球向右(左)偏转90?。 风的受
7、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3.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受低气压限制,气流上升,降水较多。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 受高气压限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冰原气候。 受西风带限制,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降水较多;风由海吹向陆地,降水较多。温带海洋性气候。 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限制,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降水较少;信风带热带
8、沙漠气候;极地东风带苔原气候。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限制,雨旱两季。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地中海气候。 4.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月份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大西洋冰岛低压。 7月份亚洲(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高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亚速尔高压。 (2)季风环流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月份 7月份 气象与气候学问点3 气候 1.气温 (1)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 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两点,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9、 一年中,北(南)半球陆地均温最高出现在7(1)月,海洋8(2)月。北(南)半球陆地均温最低出现在1(7)月,海洋2(8)月。 气温的日(年)较差改变:大陆大于同纬度的海洋;内陆大于同纬度的沿海;海拔低的地方大于海拔高的地方;纬度较高的地区大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晴天大于阴天。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北(南)半球较曲折(平直):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则向北凸出;7月份相反。 (3)气温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辐射):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凸,7月向北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地理 气象 气候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