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学问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须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须要同时提升实力,填补学问、技能的空白。那么有关高考政治学问点复习资料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政治学问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考政治学问点复习资料1 一、国体 1.国家(含义;属性) (1)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或者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属性: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 (1)含义: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
2、国家中的地位。详细地说,就是国家政权驾驭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确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确定国家的性质。 (3)推断标记:国家政权驾驭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推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记。 3.民主 (1)含义及其阶级性:是指在肯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同等的原则和少数听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肯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根据同等原则和少数听从多数原则)的统一。民主具有显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3、。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分、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 (1)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2)分类: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确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5、我国的国体: (1)名称及含义: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2)首要标记,阶级基础:
4、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记。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夫、学问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特点及优点:广泛性和真实性。第一,民主具有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其次,民主具有真实性。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高考政治学问点复习资料2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
5、独创,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记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缘由,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涵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缘由: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涵性。 (2)包涵性: 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汲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主动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涵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
6、沟通,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亲密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才能创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接着更加壮美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
7、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记之一。) 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意实际运用,具有行好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意义:中华民族在相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建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才智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建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
8、汲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珍宝,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建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合力。 高考政治
9、学问点复习资料3 【一】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运用价值和价值 运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意人们某种须要的属性。 (留意:有运用价值不肯定是商品,商品必需有运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留意:运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运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行 运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没有运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运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运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 1、货币的产
10、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别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缘由: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肯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状况下,商品价格
11、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须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留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需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
12、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需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运用的价值符号。 (留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须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运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缘由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随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需以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13、假如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须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留意:通货膨胀的产生缘由许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点击查看:中学政治学问点总结及学习方法 【三】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削减
14、现金的运用,简化收款手续,便利购物消费,增加消费平安,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托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肯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推断汇率上升和跌落的标准:假如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上升,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改变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政治 知识点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