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 .pdf





《202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 .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地理必修笔记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3、区域的空间结构: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乡村地域是城市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
2、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发程度、对外联系。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区域的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表现为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1.2 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综合性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
3、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阶段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加速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1.3 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三大经济地
4、带的划分:东部:沿海12 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中部 9 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 10 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东部 13 个省(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部 6 个省(晋、豫、鄂、皖、湘、赣)西部 12 个省(内蒙古、青、藏、新、陕、甘、宁、云、贵、川、渝、桂
5、)东北 3 个省(黑、吉、辽)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东北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 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8 图)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 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北方南方区域特征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 森林、 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多山地丘陵, 热量丰富,
6、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 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 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3、西部大开发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的 :为了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范围: 西部 12 个省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 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优势条件: 自然资源 ,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制约因素 ( 劣势 ): 西部基础设
7、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脆弱 . 措施: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意义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4 区域经济联系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原因: 资源能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意义: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 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
8、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 “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线路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调水量较大较小大水质差较好最好地形、地势的影响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地形复杂,工程量大现有配套设施好,
9、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较好,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差,可利用的设施极少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 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 ,途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二线工程 是从新疆霍尔果斯铺设输气管道到广州 途经新、甘、宁、陕、豫、鄂、赣、粤。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意义: 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影响: 社会经济: 输出地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输入地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
10、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 输出地 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并可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输入地 东输的西气在很大程度上可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 极大程度上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 输出地 推动天然气勘探、 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省区基建、商运等的发展潜力,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输入地 东部地区各省市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立天然气网络和城市天然气主环网,极大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 :输出地 促进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因砍伐森
11、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但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输入地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西电东送: 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 ,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北线: 送山西、内蒙古的火电和黄河上游的水电到京津唐地区。中线: 送长江中上游的水电到华东地区(长三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学
12、习必备欢迎下载南线: 送云南、贵州火电和广西水电到珠三角地区意义: 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课本 P313、产业转移原因: 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开拓市场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 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明确四次产业转移的内容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分类: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13、等)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自然 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人为 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3、危害: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造成大量农田、牧场消失; 流动沙丘掩埋或破坏农田、村庄、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退化, 使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引发饥荒; 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沙源,加剧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4、治理措施: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 2022 年湘教版 高中地理 考试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