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谈我国科普图书创作环节中科学家的“缺位”与“补位” .pdf
《2022年浅谈我国科普图书创作环节中科学家的“缺位”与“补位”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浅谈我国科普图书创作环节中科学家的“缺位”与“补位”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5 我国科普图书创作的“缺位”与“补位”刘蒙之科普图书出版是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门类,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我国公民的科学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普图书出版的本质是以图书为载体进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大众传播行为。科普图书是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精神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介。科普图书出版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载体之一。中科院李衍达院士认为“民族素质离不开科学素养,科学精神。”没有高科学素质的公众群体,建设创新型国家落不到实处。科普图书出版还是一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2061 计划”的发起人之一詹姆斯拉瑟福曾经说过:“在当今时代,任何不把科学当作基础的教育,都不能
2、被称为是教育。以后将尤其如此。实现培养科学素养的普遍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如果不这样做,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可以说,科普图书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图书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对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理念的普及以及科学理想的传承起到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普图书的出版、传播和阅读影响、培养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投身科学事业,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科学家群体,不计其数的杰出科学家都是受到科普图书的启蒙和影响而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享誉全球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在20 世纪 50 年代毅然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转向科普写作,一生完成了300 多部为人们喜爱
3、的科普作品。英国生理学家刘易斯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学则陪伴了19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的一生。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内分泌学家吉尔曼受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旅行探险类书籍影响而对科学家产生了崇拜之情。 198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赫希巴奇小时候受到国家地理的杂志的影响而喜欢上了科学。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奥尔特曼受到塞里格海茨的原子的说明一书吸引立志从事科学事业。2002 年 5 月 30 日,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森的科普名著寂静的春天出版,开启了新的“生态学时代”,让世界的人们关注农
4、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政府和出版界历来有重视科普出版的优秀传统。建国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普读物。如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华罗庚的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周明镇的我国的古动物,张玺的我国的贝类,沈嘉瑞的我国的虾蟹,方宗熙的生命进行曲和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新世纪以来,很多出版社在科普图书出版领域精耕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2 / 5 作,建立了品牌,形成了影响力。湖南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在科普图
5、书出版方面成绩显著,为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湖南科技出版社成功推出世界科普名著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策划出版了“第一推动丛书”,出版了史蒂芬 温伯格的终极理论之梦、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爱因斯坦全集以及走近费曼丛书等优秀科普图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哲人石丛书”,其选题精良、译笔谨严,该套书总量已突破50 种。上海科技出版社策划出版了的“生命旋梯书系”科普图书,云南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人与自然文库”系列科普图书,上海译文出版社策划出版了“绿色前沿译丛”系列科普图书,都是我国科普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收获与成绩。,应当说,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无论是引进版科普还是原
6、创科普,在绝对数量上都是增长的。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在“发展”的现象背后,仍然有一些严峻的现实不容忽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总体状况还不适应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总体要求,还不适应我国读者不断增长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业生产力的大解放,原创的优质内容的科普图书内容生产和写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出版产能和不断提高的阅读需要之间的矛盾,居然呈现出科普原创作品方面出现数量、质量双堪忧的现状。中国科普研究所对2002 年到 2008 年全国科普图书的出版情况做了一个普查。调查发现, 6年间我国参与科普出版的出版社共有135 家,共出版1 万 1 千多种科普
7、图书,年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其中,发行3000 册以下的科普图书占比29.44%,10 万册以上的仅有2.17%。科普图书的规模和市场都不够大,畅销书效应太明显。我国科普图书出版水平不高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科普图书内容陈旧。据笔者在北京、上海、西安三地的大型书城考察发现,科普图书内容上滞后于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是普遍问题。大多数的科普图书局限在常识性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性介绍功能上。一些经典科普作品仍然受到读者的欢迎,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年前乃至百年以前自然科学开始产生时候的作品。人类新近的科学发明和创造没有反映在科普图书出版中。其次,科普图书出版跟风现象突出。在科普出版领域,有一个突
8、出的现象,优质科普书出版之后,立刻有极为相像的科普图书大量涌现,互相抄袭,胡乱拼凑。最典型的就是少儿百科类全书,各种版本的少儿百科类全书居然有二十种之多,内容陈陈相因,缺乏创新,甚至错误百出。第三,大多数科普图书内容肤浅幼稚。调查发现,科普读物普遍存在着内容肤浅和幼稚化的倾向。在出版科普读物时,出版社惟恐读者看不懂,在选题和行文上都流于浅薄,把科普的范围仅仅陷于最简单的常识,没有涉及深层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新进展。第四,与其他出版门类比较,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比较落后,表现为大多数的科普图书销量不高,原创科普作品的质量普遍较低。最后,国内原创作品短缺,引进版是中流砥柱。目前的畅销科普图书中,以引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浅谈我国科普图书创作环节中科学家的“缺位”与“补位” 2022 浅谈 我国 科普 图书 创作 环节 科学家 缺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