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pdf
《2022年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1、环境的概念 是指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于周围的事物。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本课程所讨论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内涵: 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按属性分: 自然环境 ( 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它是人类发生、发展与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工环境 (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社会环境(是指
2、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2. 按空间范围可分为:聚落环境 【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与其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污染是由居民的生活“三废”造成的。提倡院落环境园林化,在室内、室外,窗前、房后种植瓜果、蔬菜和花草,美化环境,净化环境,调控人类、生物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与氧气平衡。)村落环境(农业人口聚居的地方,村落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源。特别是农药、 化肥的使用和污染有日益增
3、加和严重的趋势,影响农副产品的质量, 威胁人民的健康。必须加强农药化肥的管理;开展综合利用, 使农业和生活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自然能源。)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 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而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 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因此,城市气温、云量、雾量、降雨量、烟尘、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以及多环芳烃等有害气体含量较高。 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
4、影响水的循环;耗水量的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2)对水质的影响: 水环境的污染。 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 、 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由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生态平衡破坏以至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情况称之为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4、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四
5、点):(1)影响范围不同。 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城市、 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不但包括了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包括了众多发展中国家。(2)危害后果不同。第一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也对经济造成损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损害人类健康,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3)污染源不同。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只要一个城市、一个工矿区或一个国家下决心,采取
6、措施,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 而且来源杂, 既来自人类的经济再生产活动,也来自人类的日常生活活动;既来自发达国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只靠一个国家的努力很难奏效,要靠众多国家, 甚至全球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4)第一次高潮的“公害事件”与第二次高潮的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也不相同。一是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5、造成第一次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1)、首先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速度加快。(2)、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八大公害: 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由
7、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八次较大的轰动世界的公害事件。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1、马斯河谷工业区烟雾污染事件;2、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烟雾污染事件;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伦敦烟雾; 5、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6、米糠油事件; 7、水俣病;8、骨痛病。6、第二次环境高潮:( 1)全球大气污染【重大突发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莱茵河污染事件)、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2)大面积生态破坏。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CO2 )、甲烷、氟氯烃、
8、一氧化二氮、低空臭氧等。由于这些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造成“温室效应”,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灾难,它会导致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危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此外,气候变暖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臭氧层耗竭 ,人类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制冷剂氟氯烃类化合物、氮氧化物, 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 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
9、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耗损意味着大量紫外线将直接辐射到地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而减产;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高空中臭氧虽在减少,但低空中臭氧含量的增加还会引起光化学烟雾,危害森林、农作物、建筑物等,并会造成人的机体失调和中毒。酸雨: pH 小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SO2 )和氮氧化物(NOx )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后,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雨。水资源危机: 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
10、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7、当代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枯竭与污染、大气污染、能源短缺;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生物多样性锐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森林面积锐减、 海洋污染等; 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污染及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8、十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2)臭氧层耗竭(3)酸雨 (4) 水资源危机(5)大气污染( 6)资源、能源短缺(7)森
11、林锐减( 8)土地荒漠化( 9) 生物多样性减少(10)10 垃圾围城( 11) 海洋污 染 ( 12)有 毒 化 学 品 污 染 ( 13 ) 危 险 废 弃 物 越 境 转 移9、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1)限制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2) “三废”治理阶段(3) 综合防治阶段(1972)( 4)规划管理阶段。10、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改造环境, 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因此,人类社会要与环境协调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
12、和经济规律;2、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4、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第二章1. 生态平衡: 这里所指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及相对稳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中。生态平衡包括三方面,结构上的平衡,功能 上的平衡, 以及 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是动态平衡。2. 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 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
13、个方面:(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 稀释,其浓度下降, 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 2)自动调节作用,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 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3、破坏生态平衡因素:( 1)a. 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b. 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 c. 信息系统的破坏。(2)自然因素,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3、生态平衡的调节能力,与下列因素有关:(一)、结构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简单, 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二)、功能的完整性(功能的
14、完整性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物生理机能的控制下能得到合理地运转。运转得越合理,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保持其相对稳定的基础。 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大于其调节能力,则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不使生态系统丧失调节能力(或未超过恢复力)的最大干扰强度,称为生态平衡阈值。4、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一)结构缺损:它包括一级结构缺损和二级结构变化, 一级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级结构是指生产 者 、 消 费 者 、 分 解 者 和 非 生 物 成 分 各 自 的 组 成 结 构 。(二)功能失调:功能失调
15、包括能量流动受阻和物质循环中断。能量流动受阻是指能量流动在某一营养级上受到阻碍; 物质循环中断是指物质循环在某一环节上的中断。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具体包括物种结构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 种的空间配置和时间变化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时空结构 (生态系统中个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 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营养联系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是指植物、 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
16、提供人类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艺术的源泉;生物多样性提供基因,培育生物新品种;生物多样性对科学仿生的贡献。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网络;保护对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的野生物种及作物与家畜的遗传资源;建立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4、生物监测 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生物评价 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特点:综合性和真实性,长期性,
17、灵敏性,简单易行。5、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一)、大气污染物的生物净化利用植物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滞尘、消减噪声和杀菌等。(二)、水体污染的生物净化利用生态学原理,协调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使水体得到净化。第三章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内涵:(1)需求人的基本权力,(2)限制“人人平等”,不剥夺后代人的权力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一)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基础(二)生态可持续发展- 条件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持续性原则要求:经
18、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三)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的。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 公平性原则同代人的公平。代与代之间人的公平代际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2) 持续性原则社会和经济发展不超过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3) 共同性原则由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所谓 公平 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 即指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持续性 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力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第四章3、清
19、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的原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
20、不利影响; 对于服务, 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两个目标 :节能减排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在生产、 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 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包括3 方面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 2)清洁的生产过程(3)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的实施途径: (一)原材料及能源的有效利用和替代(二)改革工艺和设备(三)改进运行操作管理(四)生产系统内部循环利用4、循环经济的定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
21、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的简称,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过程。5、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减量化(输入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 ,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 (过程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污染) 、再循环 (输出端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最终实现3z 零排放,零增长,零填埋)。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对比:(1)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资源产品废物 高消耗, 高能耗, 高污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数量型增长( 2)循环流动的生态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低开采,高利用
22、,低排放与环境友好的经济质量型增长6、低碳经济的定义: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 “低碳经济”,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来提高能源效率并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行低碳经济的作用目的:(一)保障能源安全(二)应对气候变化(三)促进经济发展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一)提高能效
23、和减少能耗(二)发展低碳能源并减少排放(三)发展吸碳经济并增加碳汇(四)推行低碳价值理念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最终目标上,都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但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三位体的三赢模式; 低碳经济是有特定指向的经济形态,针对的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碳基能源体系, 旨在实现与碳相关的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在实现的途径上, 二者都强调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但低碳经济更加强调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循环经济强调提高所有的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排放。
24、第五章1、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自然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两方面。自然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广义,UNEP提出)。自然界中可以直接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自然物(狭义)。自然资源的属性:分布不均匀性、整体性、有限性、区域性、多用性自然环境: 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2、可更新资源 :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力得到恢复或再生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资源。恒定资源: 被利用后,
25、在可以预计的时间内不会导致其储量的减少,也不会导致其枯竭的资源。3、水的社会功能:1、水是生命之源 2 、水是农业命脉 3 、水是工业的血液 4 、水是城市发展繁荣的基本条件 5 、水的生态保障作用。水资源含义: 可以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能在某一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被利用。水资源特性: 1、流动性和溶解性2、再生性和有限性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4、社会性和商品性。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 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发展水运、水产等,这类利用需要河流、湖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环境保护概论考点总结 2022 环境保护 概论 考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