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三知识点 .pdf
《202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三知识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三知识点 .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资料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地 理 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人口增长模式(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的阶段对比阶段原始低增长阶(A) 加速增长阶段 (B) 增长减缓阶段 (C) 低速增长阶段(D)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低低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较高开始下降,较低进一步下降,低死亡率高迅速下降,较低继续下降,低低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提高,高逐渐降低低人口增长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长开始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 20 世纪50 年代
2、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现在典型地区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 肯尼亚等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人口增长 过快 带来的 问题: 人均资源不足、就业困难;经济生活水平下降,青少年儿童比例过大,加大环境的压力,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对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增长 过慢 带来的 问题:人口老龄化突出,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加重。对策: 鼓励生育政策;适当接纳海外移民;建立并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人口老龄化是指60 岁以上人口比重达10以上或65 岁以上人口比重7以上。中国目前 人口增长模式是“低低低”模式,即现代型。中国当前人口政策
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XX 年 1月 1 日起)的原因:图 2-1 人口增长模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1、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目前为 1.51.6,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总量虽保持增长,但惯性趋弱。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总和生育率将继续下降,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将快速减少,影响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 速度加快,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20XX年仍高达 117.7。 )3、家庭规模持续
4、缩减。(独生子女家庭1.5 亿多户,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4、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 )实施“二孩”政策的意义:1、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3、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二、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
5、容量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成正相关,与科技水平成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成负相关。资源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 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估计:乐观者(地球人口还没达极限),悲观者(地球人口爆炸) ,介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地球人口可以达100 亿) 。中国环境人口
6、容量应控制在16 亿。三、人口迁移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长 和人口 机械增长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气候、资源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等。人类早期的人口迁移时期迁移原因原始社会追逐生活资料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15-19 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迁移原因流向地理大发现结束了“
7、旧大陆”和“新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洋洲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二战后的人口迁移迁移原因具体表现政治原因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分国界,人口相互迁移印巴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人口迁移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殖民者被遣返回国经济原因欧洲、北美洲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新兴工业城市转移二次大战前后,拉丁美洲由迁入变为迁出,欧洲由迁出变为迁入,北美洲大洋州始终为迁入国内人口迁移分为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80 年代中期,计划经济,户籍管理,人口迁移有计划有组织
8、进行,从城市内地、边疆地区,东部西北、东北。改革开放后,自发迁移 为主 ,从内地沿海,西部东部。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原因:迁出地【东北部】:1.地处东北老工业区,城市布局不合理,重工业发展缓慢,就业问题突出,地价升高。(经济因素)2.城市污染严重,不适宜居住。(环境因素)3.东北部气候条件较差,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迁入地【西部和南部】 :1.该些地区多为新兴的高新技术区,污染小,城市环境更好,就业条件也较好。 2.迁移人口多为老年人口,追求舒适的生活环境,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性气候。人口迁移的意义: (有利、不利)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
9、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迁出地 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造成人才、劳动力流失。迁入地 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展;但人口增加,也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地域文化与人口: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 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青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第二章城市与环境1、城市空间结
10、构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 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往往以一种功能为主,同时兼有其它功能。主要功能区: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它们没有明显的界线。住宅区 是城市中 最广泛 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分高级住宅(在城市外缘,环境好,面积大)和低级住宅(在内城和工业区,环境差,高层,面积小)。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 发展的趋势,影响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主要因素 社会因素。商业区 分布以 市场最优 为原则 - 分布在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地方。以 交通最优 为原则 - 分布在市区环路边缘和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工业区 主要分布城市
11、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中心商务区简称CBD :集 商业、服务 、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区;特点 -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历史原因: 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原因 :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 , 另一方面商业、 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从市中心向四周郊区地租变化:不呈直线,而是曲线,注
12、意做题目)图 2-3 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 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图P32-33 主要模式有:模式(成因:地租) 、模式(成因:交通) 、模式(成因:地租,交通)。 (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城市服务功能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城市活动一部分为城市本身服务,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以外的地区服务,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门槛人口 :指某商场、市场、酒楼等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如果服
13、务人数低于门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它难以正常运行,面临破产。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的服务范围呈六边形 形状,不同等级 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 的,等级较高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城市的服务范围。等级较高 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 ,服务范围较大,服务种类多 , 服务等级高;等级较低 的城市数目较多 ,城市相距较近 ,服务范围较小 ,服务种类少,服务等级低。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
14、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概念: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2)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 最主要标志 。上图体现了城市化过程。( 3)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发达国达7090,中国为50, )( 4)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2、世界城市化进程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城市问题少,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达30以上开始加
15、速,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规模扩大,郊区城市化,城市问题加剧。 (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现在所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发展减慢甚至停止,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逆城市化(发达国家现在)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l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慢。城市化水平高(7090)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水平较低(小于40) 。城市发展不合理。处于中期加速阶段。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
16、区。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出现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建设用地变多,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变大) 、对气候的影响- 如产生城市“热岛效应”“雨岛”;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l )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控制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 2)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人口和工厂向郊区扩散;建设卫星城。( 3)改善交通和居住
17、条件。(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地面积,发展生态城市。中国的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城市建设方针:积极建设中小城镇,就地吸收转化农村多余劳动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发展历史不同导致城市景观差异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和教堂地域文化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与城市统治权力不同导致城市格局不同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1、农业区位因素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
18、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举例: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类型案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作物主要特点区位条件以 种
19、植 业为 主的 农业 地域 类型水 稻种 植业亚 洲 季风区(图2-2)东亚、 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稻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 适宜水田管理;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商 品谷 物农业美 国 中部 平 原(图2-3)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和新疆 的 国 营 农场。小 麦玉 米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 水源充足、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
20、市场广阔; 地广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技先进以 畜牧 业为 主的 农业 地域 类型大 牧场 放牧业阿 根 廷潘 帕 斯草原(图2-4)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牛、羊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 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乳 畜业西欧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牛奶及其制品等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 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地形平坦,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 生活习惯影响, 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混合农业澳 大 利亚 墨 累-
21、 达 令盆地(图2-5 )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小麦羊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 牧草或休耕, 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做到忙、 闲错开, 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情况,农户及时调整种植与放牧的规模, 保证稳定的收入。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广人稀;市场广阔 (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 ;机械化水平高;交通发达;政府扶持。热带迁移农业亚 马 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和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生产原始粗放不固定;烧荒、 掘穴播种
22、; 不翻耕也不施肥就等收获气候极湿热;生产力水平极低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将 正 确选 项 的代 号 填在图2-11中的空 白 框内,使系统成立(每字母限填一次)A秸杆B牧草C羊粪D羊毛、羊肉E增加土壤肥力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2、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23、力的强有力措施)、环境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主导因素的变化: (钢铁工业为例)原料交通市场举例:工业区位选择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图 2-2 图 2-3 图 2-5 图 2-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0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 社 会效益国 家 政策 变 化的影响 : 从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 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国防的需要: 20 世纪 507
24、0 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2-6 )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水泥厂,酿造厂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化工厂,炼油厂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发电厂,钢铁厂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
25、,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图 2-6 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从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角度考虑,请将下列工厂的代号填在图2-12 中相应的空格中:皮革厂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印染厂造纸厂炼油厂钢铁厂电镀厂酿造厂水泥厂(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著名工业区形成条件发展特点传德 国 鲁 尔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衰落的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优势发展地区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三知识点 2022 年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