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秘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秘籍.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识版:1 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 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 概括 答: 此文记叙了 (描写了、 说明了)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 (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7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
2、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 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10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 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
3、、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 揭示本质,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 突出事物的特点, 更好地表现文
4、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3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
5、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 为后文作铺垫15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6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7.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
6、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阅读规则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7、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问题版:1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
8、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请注意要添加原文内容进行分析 )答题步骤:1.结构2.内容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
9、,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答题步骤:1.内容综述2.思想感情例句: 文章描述了 通过了 表达了作者3、概括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主旨 (注意主旨是要有思想感情的,概括文章内容是不用需要的!)对于这种题目, 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首
10、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答题步骤:1.手法2.作用例句:采用了 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有什么作用5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 8 种,比喻、比拟、夸张、
11、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拟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
12、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 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答题步骤:比喻:用 XX 比喻 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 把XX拟人化 (或赋予人的情感)
13、 ,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 使句式更整齐, 气势更强调了 (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 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 XX 代 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 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 其作用通常为 “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吸引读者”6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
14、我们什么深刻的、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答题步骤:1.对这句话进行简要阐述2.总结出道理3.你对道理的理解7.请你分析文中划线句子或字词讲过几百遍,就不分析了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若没有,则应选择描写手法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系上
15、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 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答题步骤:1.手法2表面含义3深层含义8.请你分析某个人物答题步骤:1.这个人物的行为(注意截取你要表达的品质)2.引起的后果3.综合性评价例句:文章描述了 ,通过了 表达了这是一个 的人9.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表时间, 表范围
16、等) , 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最后一句都是:最后一句都是:替换之后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什么?例句: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10.10.段意或全文的归纳段意或全文的归纳例句: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
17、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11.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步骤:1.描写了什么景物2.作用3.表达了什么 (注意有的是没有表达的,看分数,三分的通常是表达的,二分的就没有了 )2、公式: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 ,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12.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艺术类艺术类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答题模式: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 (或作用)人称类人称类提问方式: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常识版中更详细,自己去背 )13.人物分析题型人物分析题型答题步骤:1.综述全文,描述了什么事2.这件事导致的后果3.对人物下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例如,这是一个品德高尚,大公无私的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