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附详解).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附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附详解).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20222022 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月考化学试卷(1010 月份)月份)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用海水晒盐 一氧化碳中毒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B.牛奶变酸 米酿成醋D.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作燃料B.铁锅作炊具C.二氧化碳灭火D.氮气作保护气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
2、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火焰,产生大量烟雾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第 1 页,共 24 页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结束时停止加热5.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C.湿衣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子构成不同6.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试管破裂B.量取的液体偏少C.橡皮塞弹出D.灯内酒
3、精燃烧7.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不包括二氧化碳8.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 2 页,共 24 页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9.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B.用10mL的量筒量取8.76mL的水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7度D.用10mL量
4、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10. 把分别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 两种方式放置, 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 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 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B.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11. 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A.水通电氢气+氧气C.水+二氧化碳碳酸B.镁+氧气点燃氧化镁D.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12.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
5、气与二氧化碳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第 3 页,共 24 页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13. 党的十九大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使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C.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B.禁止露天烧烤D.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14.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15. 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
6、 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 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16.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C.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17. 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 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 这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C.移动游码B.向右盘中加砝码D.调节天
7、平的平衡螺母18.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 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第 4 页,共 24 页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19. 生活中应用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酒和醋的酿造C.酒精灯平稳燃烧B.农家肥料的腐熟D.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20. 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氧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与该反应事实相符的是()A.B.C.D.21. 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
8、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放置方法有如图六种那么,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试管的放置方法分别是(填序号):(1)给试管的固体加热:_。(2)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_。第 5 页,共 24 页(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_。(4)往试管里倾倒液体:_。(5)往试管里滴加液体:_。(6)洗涤后的试管放置:_。22. 下列物质:空气;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碘盐;五氧化二磷;硫酸铜;液氧;水;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洁净的空气(以下均填序号)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_;属于纯净物的有 _。23. 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
9、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名称A _,B _,C _,F _。(2)加热紫黑色固体A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 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_反应。(3)写出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24. 如图所示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 _
10、。(3)甲、乙两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属于 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5.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1)空气的成分: 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第 6 页,共 24 页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处。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2)空气的保护: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_。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26. 为了探究催化剂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
11、影响, 某兴趣小组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如表四组实验:氯酸钾质量试验编号1234/g5X55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铁氯化钾催化剂质量/g0.50.50.50.5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s1714958154_(1)实验中, X的值为 _, 对比实验和实验,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的催化效果更好。(2)对比实验和实验可知氯化钾 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再继续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小于171s,原因是_。(3)要比较催化剂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 除了测量收集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还可以测量_。第 7 页,共 24 页27.根
12、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并且反应过程中能控制反应速率,则选用的装置是 _和 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3)为了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可用如图2装置,氧气从 _端进入(填序号),量筒的作用是 _。(4)小枫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从E、F、G中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选用F,由此可知氨气所具有的性质是 _、_。(5)比较用过氧化氢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两者的共同点是 _(填序号)。A、发生装置相同B、都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C、完
13、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6)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有: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装置;把导管移出水面;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点燃酒精灯加热,熄灭酒精灯;检查装置气密性。则以上步骤正确顺序为 _(填序号)。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做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28.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体,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来制取氧气呢?【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和氧化钙,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猜想与验证】(1)写出本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2)提出猜想:加热
14、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第 8 页,共 24 页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 ,松开后,有 _ ,说明气密性良好。加入过氧化钙,加热,立即收集气体。收集满2瓶气体。第一瓶用来检验气体,方法是_ 。待小木条快要点燃绑有铁丝的小木条,燃尽时伸入到第二瓶气体中,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3)验证过程中小明发现实验第五步失败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分析出了原因。你觉得可能是:_。【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第 9 页,共 24 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DA、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 属于物理变化, 一氧化碳中毒属于化学
15、变化,【解析】 解:故 A 错;B、牛奶变酸有酸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米酿成醋有乙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错;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
16、B【解析】解: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铁锅作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基础性强,掌握概念即可解答。3.【答案】C【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第 10 页,共 24 页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
17、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红色火焰、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答案】A【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A 正确;B.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当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
18、冒出时再收集。故B错误;C.收集满氧气后要先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住,再拿出水面,故C错误;D.实验结束后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故选:A。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相应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B【解析】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的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C、湿衣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
19、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第 11 页,共 24 页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 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答案】C【解析】解:A、由于焰心的温度很低,加热时,试管接触到焰心,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正确;B、量
20、取一定量的液体时,要平视,如果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少;故正确;C、给固体加热时,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药品中含有的湿存水就会以水蒸气的形式, 流向导管, 当它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口时,又会冷凝成水珠,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而不是橡皮塞弹出;故错误;D、 用完酒精灯后, 必须用灯帽盖灭, 不可用嘴去吹, 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灯内酒精燃烧的现象发生。故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一致的是,故答案为:C。A、从焰心的温度很低去分析;B、从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21、实际体积偏少去分析;C、从给固体加热时,如果试管口向上,这时水就会倒流到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从而导致试管底部因骤冷而炸裂去分析;D、从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去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7.【答案】B【解析】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 A 说法正确;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 B说法错误;第 12 页,共 24 页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故C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不属于有害气体,故D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进行分析;B、根
22、据空气的组成进行分析;C、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不属于有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和用途。8.【答案】D【解析】解: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故选项说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 瓶底的水, 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 即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均为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D【解析】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
23、,能准确到0.1g,故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NaCl固体,故选项数据不合理。B、 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 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 故无法量取,故选项数据不合理。C、用普通温度计测出室温为25.67,不符合普通温度计的精确度为0.1,故选项数据不合理。D、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故选项数据合理。故选:D。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B、根据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第 13 页,共 24 页C、根据普通温度计的精确度为0.1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10mL
24、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10.【答案】D【解析】解: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A瓶混合较快,B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D、本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D。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11.【答案】B【解析】解:A、是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B、 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属化合反应, 又是与氧气的反应故又是氧化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山东省 潍坊市 诸城 实验 中学 九年级 月考 化学 试卷 10 月份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495396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