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 .pdf





《2022年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十三图表、图像专题用图表、图像表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景信息是化学的基本表达方式,简约化是理科考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思维特征,而图像正是化繁为简的妙法。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每年试题中都有通过图表、图像的形式把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数据和处理、应用数据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图表、图像的创新得以体现,这也是新课程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所以,图文转化能力是学生适应高考的必备能力。【题型分析】该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表、图像
2、题,一般是将数据处理和化学问题融为一体;结合图像、图表数据进行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及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等。(2)借助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酸碱中和滴定的pH 曲线、溶解度曲线等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有关知识。(3)通过热重分析图表、 图像判断物质的组成及受热分解或物质在空气中灼烧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计算能力。【典例解析】类型一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图像. 【解题指导】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看图像, 认清坐标系, 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 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所谓看图像,是指:一看轴(即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点(
3、即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等,这是解题的基础。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注意图像的走向是否符合给定的反应,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也可以根据坐标的数据,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在方程式中的系数,或据此求反应速率。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注意图像是否经过“原点”,即是否有“0”项,尤其是特殊点的意义,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5、先拐先平。例
4、如,在转化率- 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6、定一议二。 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像中有多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7、注意图像题中物质的转化率与百分含量的关系:某物质的转化率与其 “百分数”相反。类型二 有关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图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典例 2、 常温下, 用 0.1000 mol/LNaOH 溶液滴定 20.00mL 0.1000 mol/L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
5、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 B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C点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H)+ C(CH3COO-) D点所示溶液中:C(Na+)C(OH-) C(CH3COO-) C(H+) 【解题思路 】A 项用极值思维, 一桶酸(碱)与一滴碱(酸) 。B 项点是酸碱按照2:1 混合,看生成物,即醋酸和醋酸钠为1:1 的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C 项点是中性的点,即酸稍微过量的点,醋酸和醋酸钠,再用守恒不等式法。D 项
6、点是中和的点,即醋酸钠盐溶液,再用守恒不等式法【答案】 A 【解题指导】借助于酸碱中和滴定曲线考查有关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相关问题是一种再现率比较高的题型,解决这类考题着重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先分析图像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碱性,尤其是特殊点。如典例2 中:点是醋酸和醋酸钠为 1:1 的溶液,点是中性的点,点是恰好反应点,为醋酸钠溶液。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题。( 1)三大守恒、等量或比例关系的存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即水电离产生的H+和OH-总量相等。 若是单纯的可水解的盐溶液可以直接快速得出质子守恒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
7、出。若是复杂的混合溶液则可由电荷和物料守恒进行等量代换而慢慢间接得出。(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强酸、 强碱、大多数盐 (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混合溶液的处理:能反应的物质混合溶液,按照反应后生成物质的比例处理(注意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引起浓度变化) ;不反应的溶液,按照主要微粒次要微粒;可水解的盐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混合溶液,讨论水解和电离相对大小,某些题设条件可得出水解和电离的相
8、对大小。(3)恰好中和与溶液呈中性的区别:一定浓度或一定pH 值的酸碱中和反应时,恰好中和、酸过量、 碱过量时溶液的酸碱性的讨论。恰好中和是反应物质的量的关系,溶液呈中性是溶液的H+和OH-量的关系。类型三 热重曲线图像典例 3、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 现有一 CaC2O4 nH2O 试样,分别在氮气气氛、 氧气气氛中进行热重分析,得到如下热重 (TG)曲线。(1)图中曲线上有三个失重台阶,分别表示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了三个反应。 根据第 1步反应的失重数据计算试样CaC2O4 nH2O 中的 n 值(精确到整数 )为_。(2)根据第 2 步反应
9、的失重数据推测第2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观察曲线说明氧气存在时有利于第2 步反应进行,原因是 _ 。(3)第 3 步反应中释放的气体产物是_。观察曲线可判断出,氧气存在时不利于第 3步反应进行,可能原因是 _ 。【解题思路 】 (1)由图中质量变化列式:12812818n12.814.6,可得 n1。(2)设分解后固体物质的原子量为M, 则M1281012.8, M100, 故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CO3CO,此反应中加入O2后,CO 与 O2反应生成CO2,降低 CO 的浓度有利于正向进行。(3)同理可得第三步反应的固体产物为CaO,气体产物
10、为CO2。答案: (1)1 (2)CaC2O4=CaCO3CO氧气可跟CO 反应,促使草酸钙分解向正向进行(3)CO2氧气存在时第二步反应产生CO2会抑制 CaCO3=CaOCO2进行【解题指导】热重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 或时间 ) 的 变 化 关 系 。 当 被 测 物 质在 加 热 过 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热重曲线往往是以试样质量或残留率为纵坐标,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在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样品在某一温度下反应程度或含量。在热重图像的计算中一般采用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差量法等。其次要掌握
11、一些技巧,一些巧解方式,如典例3 中:如果首先计算出草酸钙摩尔质量为128 g mol-1、碳酸钙摩尔质量为100 gmol-1结 合 纵 坐 标 所 给 的 14.6g 、12.8g 、 10g、5.6g 很容易得到对应的结论。再例如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热重图像,质量减少的比例关系体现的就是各阶段失去结晶水的个数比。最后还应注意热重图像是物质失水过程,还是分解过程,甚至也可能是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不同价态氧化物的过程(有O2参与反应) 。【专题突破】1 、 为 了 探 索 外 界 条 件 对 反 应aX(g) bY(g)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12、- - - - -第 2 页,共 5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cZ(g)+Q 的影响,以 X和 Y物质的量比为 ab 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 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Q 0,abc B Q 0,a bcC Q 0,abc DQ 0,abc2、 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下产物 A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他条件相同)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使用催化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pH=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变化越小D可采用调节 pH的方法使反应停止3、已知反应: 2NO2(红棕色) N2O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二轮复习专题十三化学图像图表专题 2022 二轮 复习 专题 十三 化学 图像 图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