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力学-06-3ppt课件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土力学-06-3ppt课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土力学-06-3ppt课件PPT课件.ppt(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力学土力学-06-3ppt-06-3ppt课件课件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FkGkdpk室内地面室外地面中心受荷的基础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2) 地基单一,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初步决定基础的埋置深度为1.5m;3) 计算基础底面积并决定其尺寸 考虑对fak作深度修正后代替fa使用。由题给条件查表得深度修正系数d=1.6,可得:由于是条形基础,故可得到: kPa01785051517610150503
2、mdbaka.).(.).()(dbff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取b=1.4m at+2h0,于是: 22200cm671450402221450240322212.).().(.)()(halhbblAl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kN12506710150.maxljlApFkN529445085011000170700mthp.haf 满足公式 的要求且富余不多,故所选基础高度合适。 0mthp70hafFl . b. 抗弯计算和配筋 对于锥形基础,控制截面在柱边处,有kPa81190331033800150380m312403m40,m40I1.).(.,.jpaba第六章
3、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21max1max121(2)()() 1211.3(2 2.20.4)(150 119.8)(150 119.8) 2.212191.74kN mjjMalapppp l2maxmin21() (2)()481(2.20.4) (2 3.00.4)(150.080.3)4899.5kN mjjMlabbpp长边方向短边方向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260IsImm22541021045090741910.9.hfMAy260IsIImm12241021020450905990.9)(.)(dhfMAy沿长边方向配筋沿短边方向配筋 沿长边方向选用1216190mm,
4、AsI=2413mm2;沿短边方向选用1610190mm, AsI=1256mm2。 取锥形基础边缘厚度200mm,由此绘出基础的结构草图如下(图中未绘出垫层): 6)决定基础的细部尺寸并绘制结构图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50504003002003000900400900130040013005040050504005022001610190mm1216190mm基础的结构草图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本节完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节 柱下条形、筏型、箱型基础特点(1) 承载力高(2) 沉降量小(补偿作用)(3) 刚度大、整体性好降低不均匀沉降施工造价设计计算(共同作
5、用)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1 1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共同作用的概念共同作用的概念共同作用:计 算:刚性及扩展基础的计算特点: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彼此分开计算应满足外力平衡条件和相互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受力变形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方法1:结构、基础、地基分算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条件 上部结构 基 础 地 基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方法2:结构、基础地基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条件 上部结构 基 础 地 基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方法3:结构基础地基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条件 上部结构 基 础 地
6、 基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2 2 常用地基模型常用地基模型 下面介绍下面介绍3 3类有代表性的线性模型,其中主类有代表性的线性模型,其中主要是要是WinklerWinkler地基模型。地基模型。 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的关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的关键是确定地基模型。所谓键是确定地基模型。所谓地基模型地基模型是指是指地基表面地基表面的荷载的荷载与与地基表面的沉降之间的关系地基表面的沉降之间的关系。目前使用。目前使用的地基模型主要是线性模型。的地基模型主要是线性模型。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1) Winkler地基模型 Winkler将地基离散为一系列互不
7、相干的弹簧,也就是将地基分解为一系列竖直的土柱并略去了土柱之间的剪力,由此得出了地基表面的沉降与压力成正比而且地基表面各点之间互不相干的结论。 Winkler地基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pk s特点:一点的变形只与该点的力有关。 适应范围:软弱且较薄的压缩层。 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Winkler 地基模型Winkler 地基模型与真实地基的比较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2)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该模型将地基视为均匀的弹性半无限体,当地基表面一点作用有竖向集中荷载F时,地基表面任意点的竖向位移为:ErFs )(21 当地基表面作用有矩形分布荷载时,如下图,以荷载的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
8、标系,则任意微元面积上的荷载在地基表面任意点引起的沉降可根据上式改写为: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rxyzFsxybcijooddyx弹性半无限空间地基模型图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2221)()()( yxEddpds 利用上述公式对整个荷载区域积分,可以求得地基表面任意点i(x,y)的竖向位移为:22222221/)()()(ccbbiyxdpdEs 当p为常数时,地基表面任意点i(x,y)的竖向位移为: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求解时应注意公式的奇异点。通常可对积分进行离散化求解。2/2/2/2/222)()()1 (ccbbiyxddEps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假定地基是
9、各向均匀同性体,这是其不足之处,但该模型克服了Winkler地基模型的主要缺点,比Winkler地基模型更为合理。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3) 分层地基模型 天然地基不但在水平方向不均匀,在竖直方向还是成层分布的。分层地基模型能考虑土的上述特点。 考虑地基表面作用有分布荷载,如图所示,将荷载作用区域分为若干个小块,每一小块的荷载可以合并起来形成一个小的集中荷载,而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应力已有弹性解答。由此可以得到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于是可以用分层总和法求出地基表面任意点的沉降。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pbcjjikhkcjjbxy0ixyiizj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n
10、jjijiFfs1 以此为基础利用叠加法可以求得所有荷载同时作用时地基表面各点的沉降。这就是分层地基模型的基本思想。 考虑地基表面作用有分布荷载,荷载分块,第j 块荷载的强度为pj,所形成的合力为Fj,则在地基表面i(x,y)点产生的沉降可以表示为:这就是分层地基模型的数学表达式。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分层地基模型的假设更加接近实际,因而其计算结果更加可靠。但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模型的计算工作量很大,而且真实地基中的应力状态与分层总和法的假设有一定差距。 mkskikikijijEHf1 式中: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本节完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3 3 弹性地基上梁的
11、分析弹性地基上梁的分析1) 弹性地基上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通解 设弹性地基上的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图示的变形,采用Winkler地基模型,按变形协调和静力平衡条件可以列出梁的基本微分方程。对简单条件下可进行解析解答。 对图中的梁建立坐标系。对任意微段进行力学分析,由静力平衡关系,可以写出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qbpxVdd 由材料力学,有: xwMxEIVxMdddddd,由此可得:qbpxwEI44dd对上式引入Winkler地基模型,得到:qbkwxwEI44dd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改写为标准形式: qwxw4444dd 当q=0时,上式成为4
12、阶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式中的为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的参数,它综合表达了梁土体系抵抗变形的能力, 的表达式为:44EIbk 的单位为m-1,其倒数1/称为梁的特征长度,而l称为梁的柔度指数。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弹性地基梁法弹性地基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解答wkpqbpxVdd22ddxwEIMqbkwxwEI44dd04dd444wxwddMVx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微分方程的通解为: )sincos()sincos(xCxCexCxCewxx 4321式中的C1C4为待定常数,决定于梁的边界条件。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梁的类型划分标准 根据分析的结果,实用中可按下述
13、标准划分梁的类型: 1)无限长梁荷载作用点距梁两端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的梁; 2)半无限长梁荷载作用于梁的一端,长度大于或等于/的梁; 3)有限长梁长度大于或等于/(4),但小于/的梁; 4)短梁长度小于/(4)的梁。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44EIbk弹性地基梁的弹性特征值(弹性地基梁的柔度特征值)1特征长度4/l l4/l短梁(刚性梁)有限长梁(中长梁)无限长梁(柔性梁)1l柔度指标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4 4 几种典型情况下梁的计算几种典型情况下梁的计算1)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无限长梁边界条件:0 xw00 xdxdw2/00FVxxAKFw20KF220 xCFM40 xD
14、FV20 xAbFp20)sincos()sincos(4321xCxCexCxCewxx注意:0 x 通解: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无限长梁承受集中荷载F0作用时,可将坐标系的原点设于F0处,从而可以利用对称性。于是边界条件可以写为:)sincos(43xCxCewx1)x时,w=0;2)由对称性,当x=0时,=dw/dx=0;3)由对称性和平衡条件, 在x=0处的左右截面上 的剪力的量值相等,均为F0 /2。由1),得到C1=C2=0,于是:微分后引入边界条件2),有: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所以有: CCC430dd340433400)(sin
15、)(cos)(CCxCCxCCexwxxxx )sin(cosxxekbFwx 20 xwMxEIVxMdddddd,再由边界条件3),有C =F0/2kb,所以这就是无限长梁承受集中荷载F0作用时的基本解答。对上式求导,利用下述微分关系第六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可以求得梁在任意截面处的位移和内力,再由Winkler地基模型可以确定地基反力p=kw,结果如下:xAKFw20KF220 xCFM40 xDFV20 xAbFp20 上述公式只适用于x0的情形,对于x250mm时,可做成坡度i1:3的变厚度翼板。当柱荷载较大时,可在柱位处加腋(图c),以提高板的抗剪切能力,翼板的具体厚度尚应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土力学 06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