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6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b 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c (2)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d 3主要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c 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 c 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低纬度到高纬
2、度更替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更替 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地方性分异规律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2)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原因分析 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 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干湿度地 带分异规律 水分 在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往 往从沿海向内陆逐步降低 垂直分异规律海拔(水热) 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下 降,降水也发生变化 地方性分 异规律 地方地形、地方 气候等 不同地形、气候条件下地表 组成物质、水系、土壤、植 被、土地利用等有明显差异 (3)垂直自然带丰富度与纬度(成负相关)、山体高
3、度(成正相关)、坡度等因素相关。山麓 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 性相似。从坡度差异看,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北半球,南坡为阳坡; 南半球,北坡为阳坡)。 (4)雪线高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雪线是指高山常年积雪与季节性积雪区的分界线。在 雪线以上,全年降雪量大于消融量,常年积雪;在雪线以下,全年降雪量小于消融量,有 季节性的积雪。雪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气温与降水量)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 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 热量 (太阳辐射) 水分 (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水分热量 影
4、 响 因 素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 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 (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 (南北方向) 分 布 特 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 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 景观 变化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
5、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 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 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 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 阳在南边的时间长,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因而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 带自然带的海拔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
6、风坡 同一山体的两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 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 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 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 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3常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
7、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地方性地理景观和自 然带现象。常见的地方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影响因素分布地区地带性分布(理 想状态) 地方性分布 (现实状况) 成因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 林带 无 南半球该 纬度无陆 地 海陆分布 北极地区冰原带无 北极地区 以北冰洋 洋面为主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 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 脉阻挡西 风进入, 处于背风 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 北更替,呈带 状 南北延伸, 南北更替, 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 山系的阻 挡 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
8、带 地势高, 气温低, 对流弱, 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 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 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 水热条件 差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 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 带的分布纬度 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 高纬度, 大陆东岸 是寒流, 降温减湿; 大陆西岸 是暖流, 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 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 带的分布纬度 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 低纬度, 大陆东岸 是暖流, 大陆西岸 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 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
9、原 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降温 减湿作用 洋流 欧洲西岸 针阔叶混交林 带 温带落叶阔 叶林分布范 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 洋暖流的 影响 水分昆仑山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 冰雪融水 和地下水 丰富 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 尼罗河河 水灌溉 (2020浙江黄岩选考模拟)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景观是( ) 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 C温带草原D针叶林 2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 ) A植被高度变化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分异规律 解析:图示反映了由赤道到北极的地域分异,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代表的自然 景观是亚
10、寒带针叶林。 答案:1.D 2.C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如图是将广东省甲山(24.5N,113.1E)、乙山 (24.6N,112.9E)、丙山(24.9N,113.2E)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高 度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 3由图可以推测出( ) A甲山南坡林线高于乙山 B丙山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 C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 D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 4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与甲山和丙山相 比,乙山阳坡林线分布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风力弱、局地多雾 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D光照强
11、对植被生长不利 解析:第 3 题,甲、乙、丙三座山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都为阳坡,北坡都为阴 坡。据图可知丙山阴坡(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B 正确;甲山阳坡(南坡)林线低于 乙山阳坡(南坡)林线,A 错误;纬度最高的山是丙山,其阳坡林线较低,C 错误;经度数 值最小的是乙山,其阴坡林线较丙山低,D 错误。第 4 题,乙山纬度在甲、乙、丙三座山 中并不是最低的,气温并不比其他山地高;乙山阳坡为背风坡,风力较弱,局地多雾,蒸 发小,土壤湿度大,适宜森林生长;西北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不会带来丰富降水; 光照强对喜光植被的生长是有利的。综上,B 正确。 答案:3.B 4.B 读某大洲自然
12、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 ag 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回答 56 题。 5图中自然带 a、b、c 南北狭长,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洋流 C地形D河流 6自然带 d 是温带荒漠带,这种分布属于(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第 5 题,由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且靠近太平洋沿岸,西部沿海的气候呈南 北狭长分布,自然带也南北狭长分布。第 6 题,图中 d 处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是南半球 西风带的背风处,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稀少,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5.C 6.D 主要陆地自然带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陆地自
13、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其特征 基本类型具体类型分布特征 森林自然带 自赤道到两极划分为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亚寒 带针叶林带(泰加林) 和寒带冻原带 湿润、半湿润地区生产量最大 草原自然带 热带草原自然带、温 带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 陆地区 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 夏季;以草本植物为 主 荒漠自然带 热带荒漠自然带、温 带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降水量稀少;气温日 较差很大;动、植物 结构简单,动物种类 和数量很少;生态系 统十分脆弱 2.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 (1)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 宜地确
14、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2)在生态建设中,湿润地区一般可以推广植树造林;草原自然带地区主要是恢复草被; 不适合垦殖地区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内在联系(以北半球为例) 在认识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的对应关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 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 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020 年 1 月浙江选考)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
15、图。完成下题。 1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 1 100 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C 2在不适合垦殖的土地上开垦耕作,退耕后的土地应如何安排( ) A在森林自然带主要是退耕还湖 B在草原自然带主要是退耕还林 C在湿润地区宜退耕还湖 D发展生态农业 解析:选 C。森林自然带应退耕还林,草原自然带应退耕还草。 (2020 年 1 月浙江选考)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12 题。 1甲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6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1 浙江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教师 16 自然地理 环境 差异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