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省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省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省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地 理 2 一、人口与城市1、人口增长模式(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人口增长的阶段对比阶段原始低增长阶(A) 加速增长阶段(B) 增长减缓阶段(C) 低速增长阶段(D)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过渡”模式“低低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较高开始下降,较低进一步下降,低死亡率高迅速下降,较低继续下降,低低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提高,高逐渐降低低人口增长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长开始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 20世纪 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欧洲发达国
2、家现在典型地区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2、人口迁移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人类早期的人口迁移图 2-1 人口增长模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时期迁移原因原始社会追逐生活资料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15-19 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迁移原因流向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旧大陆”和“新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新航线的开辟,
3、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洋洲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二战后的人口迁移迁移原因具体表现政治原因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分国界,人口相互迁移印巴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人口迁移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殖民者被遣返回国经济原因欧洲、北美洲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新兴工业城市转移举例: “我国 80 年代中后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20 世纪年代末以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 形成了一种特殊大人口流动“民工流”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区别环境承载
4、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是一个理想值。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研究估算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6 亿人,而人口合理容量是8-9 亿人。4、城市空间结构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图 2-2 我国 80 年代中后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5、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比较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商业区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工业区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历史原因: 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
6、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图 2-3 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读上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字母距离地租功能区对应地租线成因A 近最高商业区陡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商业影响大,地租变化大B 中等中等住宅区较平缓与市中心的距离对住宅影响较小,地租变化较小C 远较低工业区最平缓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影响最小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如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等模式。5、城市服务功能知道城市
7、服务功能的含义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城市活动一部分为城市本身服务,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市以外的地区服务,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理解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功能越弱,服务范围越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一级中心:上海,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服务范围不久覆盖整个区域,其影响还辐射到全国甚至国外。二级中心:南
8、京和杭州,服务范围主要是江苏省及周围省区的部分地区。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四级中心:扬州、镇江等城市,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是域内大多数城镇和乡村。6、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不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为例: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加速发展阶段:
9、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拓展。在这个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变化最大的地区。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不合理,出现了土地被占,耕地减少地面下沉,水质恶化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秩序混乱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要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发展历史不同导致城市景观差异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和教堂地域文化北京市
10、中心为皇宫建筑群与城市统治权力不同导致城市格局不同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地域文化与人口: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 并且愿意要男孩, 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青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1、农业区位因素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
11、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技术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举例: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类型案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作物主要特点区位条件以 种植 业为
12、主的 农业 地域 类型水 稻种 植业亚 洲 季风区(图2-2)东亚、 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稻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 适宜水田管理;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商 品谷 物农业美 国 中部 平 原(图2-3)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和新疆 的 国 营 农场。小 麦玉 米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 水源充足、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
13、 地广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农业科技先进以 畜牧 业为 主的 农业 地域 类型大 牧场 放牧业阿 根 廷潘 帕 斯草原(图2-4)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牛、羊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 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乳 畜业西欧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牛奶及其制品等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 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地形平坦,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 生活习惯影响, 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混合农业澳 大 利亚 墨 累- 达 令盆
14、地(图2-5 )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小麦羊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 牧草或休耕, 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做到忙、 闲错开, 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情况,农户及时调整种植与放牧的规模, 保证稳定的收入。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广人稀;市场广阔 (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 ;机械化水平高;交通发达;政府扶持。热带迁移农业亚 马 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和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生产原始粗放不固定;烧荒、 掘穴播种; 不翻耕
15、也不施肥就等收获气候极湿热;生产力水平极低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图2-11 中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字母限填一次) A秸杆 B牧草 C羊粪 D羊毛、羊肉E增加土壤肥力 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2、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环境减弱因素:
16、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主导因素的变化: (钢铁工业为例)原料交通市场举例:工业区位选择经济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优势发展地区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17、。图 2-2 图 2-3 图 2-5 图 2-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社会效益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 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国防的需要: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省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 2022 高中地理 必修 学业 水平 测试 内容 解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