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界首市界首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诗歌鉴赏学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界首市界首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诗歌鉴赏学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界首市界首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诗歌鉴赏学案 .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三:诗歌鉴赏考纲阐释一、 内容呈现鉴赏评价 D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考点解读1.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2.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3.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4.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学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
2、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一、人物形象【真题导航】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林正大仕宦至卿相, 富贵好归乡。 高车驷马, 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 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注】 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请说
3、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解析 】作者笔下的 “大丈夫” 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 视寻常” ) , 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 ,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 ,志存高远 ( “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 的贤臣形象。【学法点拨】1. 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2
4、)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 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如赏析最爱东山晴后雪,抓住“逐胜” “忘寒”“最爱”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
5、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2. 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 意象 ) 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1) 答题步骤步骤一:点特点:说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步骤二:析诗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描写句结合生平遭遇及时代背景分析意象、关键语句、典故步骤三:明作用:指出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2) 答题模板这首诗
6、塑造了一个( ) 的形象, 这可以从 ( ) 句中看出, 这句通过 ( ) 的描写展示出来; ( 这个形象 ) 是 ( ) 的代表, 在( 他) 身上集中体现了( )的社会现实, 传达出诗人( ) 的情感。3.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
7、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
8、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精选精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双调 水仙子无名氏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5 分)答:二、景物形象【真题导航】(2015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夜纪怀 宋 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
9、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 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 分)【答案解析】(1)( 3 分)【要点】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学法点拨】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1. 解题思路(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
10、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品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 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 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凉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2. 答题步骤分析景物形象类题目,其答题步骤归纳如下:步骤一: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11、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境)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答案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情)3. 答题模板这首诗描绘了()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精选精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
12、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 年 )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三、事物形象【真题导航】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 分)【答案解析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
13、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学法点拨】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 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 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 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 对于诗中出现
14、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1) 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 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邃的意境。如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 一诗中的“天寒” “雁声”就
15、是深秋时节的意象,它给人的就是凄清、 肃杀和悲凉的感觉。但也要注意时令色彩传统上的情感意义与诗人当下情感不一致的情况,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中,秋天的景物便是生机盎然的景色。(2) 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的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16、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 ,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刘羽的白鹭图 :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 内心世界、 品
17、质、 感情等。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1)抓副词、动词(2)抓抒情、议论句(3)抓注释5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6答题模板描写了一个 ( ) 的形象,这个形象具有 ( ) 特点, 在全诗中具有一种( ) 的作用,表达了诗人 ( ) 的情感。【精选精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雨叹三首 ( 其一 ) 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
18、,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附:形象鉴赏口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细读全诗莫慌张,审题揣摩绘形象。冷暖色调须区分,知人论世看简况。深层含意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要忘。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学案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真题导航】(2015 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 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
19、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 分【答案解析 】(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学法点拨】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 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艺术手法。它的外延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
20、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1表达技巧的种类(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渲染、烘托、白描、虚实、动静、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感官)等。抒情方式: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用典、抑扬、赋比兴、虚实、动静、景情理合一等。(3)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双关、反复、排比、互文等。(4)行文结构:卒章显志、承
21、上启下、起承转合、伏笔、衔接、铺垫、照应等。2解题思路(1) 要了解主要表达技巧的概念及表达效果。(2) 贴近诗句分析表达技巧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3) 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达技巧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4) 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3答题步骤(1) 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诗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托物言志要阐明 “物志” 所指的内容, 象征要指明象征意
22、义 ) (3) 阐明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精选精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一)清历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注释】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学案三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真题导航】1 ( 2015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6 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
23、,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 韩偓 ( 约 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解析 】9.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 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 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 ,诗未成。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 。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
24、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1) 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25、 - -第 7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 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解析 】(1) 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这些数量词体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 国家的艰难遭遇, 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 尾联回应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2) 同意。“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简朴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界首市界首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诗歌鉴赏学案 2022 界首市 界首 中学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诗歌 鉴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