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pdf
《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第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
2、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 ) 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
3、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
4、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
5、,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1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B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C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
6、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D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2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
7、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B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
8、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 “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
9、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10、 页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 尚食每日供御膳。 若微得减损, 太宗即喜见颜色; 如闻增剧, 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选自旧唐书 ? 房玄龄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
11、项是()(3 分) A.既任总百司 / 虔恭夙夜 / 尽心竭节 / 不欲一物失所 / 闻人有善若己 / 有之/ 明达吏事 / 饰以文/ 学审定法 / 令意在宽平 / B.既任/ 总百司虔恭 / 夙夜尽心 / 竭节不欲 / 一物失所 / 闻人有善 / 若己有之 / 明达吏事 / 饰以文/ 学审定法令 / 意在宽平 / C.既任总百司 / 虔恭夙夜 / 尽心竭节 / 不欲一物失所 / 闻人有善 / 若己有之 / 明达吏事 / 饰以文学/ 审定法令 / 意在宽平 / D.既任/ 总百司虔恭 / 夙夜尽心竭节 / 不欲一物失所 / 闻人有善 / 若己有之 / 明达吏事 / 饰以文学/ 审定法令 / 意
12、在宽平 /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门下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的三省之一。B丁忧:丁忧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C晋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D薨:古时不同朝代不同级别的人的死有不同说法,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死称“
13、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房玄龄早慧多才,很有孝心。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经史,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就连睡觉都顾不上。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如遇到谋士、将才,他就暗中结交他们,并让他们甘心为太宗出力。C房玄龄深受唐太宗信任、重用。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D房玄龄与唐太宗情深意重。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太宗为方便派人探视,凿开宫墙开门,还亲自登门,
14、握着他的手问候。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5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5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望江南【注】超然合作苏轼春未者,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眷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敌人思敌国,且将新火试新萘。诗酒趁年华。【注】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 秋载,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
15、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澈题名“超然”,老子“虽有荣处超然”之义。8词的上片写景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5 分)9如何理解”诗酒趁年华”?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荀子 劝学中, 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名句是“,”。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16、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25 分)掏狼窝李芳丁我们家祖传一套掏狼窝的手艺,父亲临去世的时候一再叮嘱我,千万不能把这门手艺丢了,要把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记得 20 世纪 60年代末,我刚高中毕业就到生产队当社员了。那时“学大寨”抓得紧,我刚下生产队又什么活计都不会干,一天累得要死,才评三等工。因此我总琢磨着掏狼窝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在生产队劳动合算,因为附近的狼窝越来越少,价钱直线攀高,掏到一窝少说也能卖个
17、千儿八百的。这个合算的买卖,说啥也得去干。那年初冬的一天,我带着掏狼窝的“四大件”手电筒、麻袋、铁锤和钢钎来到了离家三十里远的对头砬子沟里,不到中午,我就发现了一行狼的踪迹,可是找到狼的踪迹并不等于就找到了狼窝,山里的狼越来越狡猾,它们把洞口造得十分隐蔽,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找到狼窝的。但这难不倒我,没多长时间,我就在一块大石头的下面找到狼窝的洞口。狼洞一般都是一米左右大小,特别深长,有的竟长达二三百米。我把麻袋系在腰上,把铁锤掖在麻袋里,一手拿着钢钎,一手拿着手电筒,四肢趴着钻了进去。洞里黑漆漆的,手电筒的光就像萤火虫似的,爬行在狼洞里,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进地狱。半个小时后,我爬到了洞的尽
18、头,找到了狼窝。狼窝足有半间房子那么大,挺宽敞。我直起身来,一边揉着发酸的腰,一边用手电筒四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窝狼,一共四只,我想今天的运气不错。狼是最狡猾、最凶残的野兽,若是在野外,别说是一个人,就是几个人也不是群狼的对手。可是,每当有人光临它们的窝巢时,它们就变得胆小如鼠,既不攻击,也不逃跑,而是如羊群似的相互拥挤,边挤边浑身哆嗦得放响屁,用绿莹莹的眼睛看着你,乖乖地等着你的发落。我不慌不忙地拽出背后的铁锤来到狼的跟前,照着其中一只的脑门,又准又狠地砸下去,只听噗的一声,那个不可一世的东西就不声不响地趴下了。遇到这种凶狠的袭击,其他的狼可能是吓呆了,也许我的祖辈们就是抓住了狼的这个弱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2022 全国 新课 标高 语文 第三次 模拟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