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2.pdf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2.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知识点整理一、 单元数一数1、例题:内容数量人和物数量人和物1 国旗、楼房、老师6 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2 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往校园走的学生7 鸽子、 锻炼身体的学生3 石凳、踢足球的学生8 校园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4 垃圾筒、小气象站里的学生 9 所有女同学5 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 10 所有男同学2、分析:不要急于提数数要求,先让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
2、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二、 第二单元比一比1、比多少(1)例题内容:“三只小猪盖房子”以两组素材,直观感受到“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2)分析: “三只小猪盖房子”的引伸。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操作直观了解“同样多”“多” “少”的含义,学会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一对应。实际教学中,学生用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不论釆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比较出正确结果,就应给与肯定. 2、比长短、高矮(1)例题内容:左边比纸条(一端对齐) ,右边比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
3、)分析: 左边比纸条(一端对齐) ,右边比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 ,是最基本的比较方法“一端对齐”,与用尺量方法一致, 为学测量作准备。 例题介绍直接比,练习渗透间接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通过比铅笔,引出“长”“短”概念。直观感受,“长”“短”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不单独说谁长谁短。(2)例题内容:左边直接比(背靠背) ,右边间接比(在柱子上划横道) 。分析:通过直接比,引出“高”“矮”概念。直观感受“高”“矮”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三、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各数的认识(1)例题内容
4、:数数 1-5 各数分析:数数(两种以上的事物)抽象出数摆相应数量的实物,从 3开始摆几何图形,增加兴趣,为学习几何知识打基础。(2)例题内容: 计数器拨数;点子图分析:计数器:从 2开始,每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再拔一颗出示的,让学生感知相邻两个数的关系;点子图:从整体上把握 15各数的顺序。(3)例题内容: 1-5 的书写分析:写数集中编排,不一定集中教写数。因为一节课全用来写,枯燥,对身心发展不利。 教学时可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内容。 可把写数分散在认数的每节课中(数的认识会用一段时间教学),每节课利用十分钟练习写数,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2、比大小例题内容:创设小
5、猴吃水果情境统计数量 比较分析:创设小猴吃水果情境。好做法: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问题,自然比较。教师也可以制成多媒体动态呈现知识形成过程。3、第几、几和几(1)例题内容:生活情境引入:排队买票分析:将静态教材动态化:观察情境图常规提问第一位阿姨买票走了后,小朋友排第几?也可以用课件:动态呈现买票过程。好处:符合生活实际。使教材更活、更生动,利用得更充分。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顺序变化。(2)例题内容:主题图师生共同分小花(以数字4为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分析:以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助
6、学生认识以内的组成;小组合作,摆小棒探索的组成。 通过操作学习组成, 把数的各种组成摆出来, 帮助学生记忆。4、加法(1)例题内容:主题图小朋友玩纸鹤;小丑玩气球。分析:小孩玩纸鹤,小丑合气球,形象、直观,强调合并,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意思。(2)例题内容: 加法的计算方法:数的组成来计算。分析:突出算法多样化,允许喜欢的算法。呈现了三种不同水平的算法。表明解决同一问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急于评价、 暗示,保护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重自主选择。5、减法(1)例题内容: 主题图小朋友玩纸鹤、小丑图。分析:提高兴趣,在连续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减法的含义,自然而然学数学。(2)例题内容: 减
7、法的计算方法:数的组成来计算。分析:突出算法多样化,允许喜欢的算法。呈现了三种不同水平的算法。表明解决同一问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要急于评价、 暗示,保护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重自主选择。6、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1)例题内容: 小猴逐次吃桃。 0 表示起点:尺子的0 刻度, 0 的书写。分析:编故事、逐次贴卡片或课件动态展示;生动、有趣的情节,体会从有到无动态过程;更好理解0 表示没有的含义。(2)例题内容: 青蛙图分析:四、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1、认识立体图形。例题内容: 一些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学具。分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8、,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举例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 做一做, 通过大量操作活动帮助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2、认识平面图形例题内容: 学生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分析:利用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出平面图形;按形状分类分成四类给出每类的名称;通过画画、涂色、拼摆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五、第五单元分类例题内容: 主题图:超市分析:呈现文具柜台,让学生看看都有什么,是怎么摆放的,看到相同的文具都是摆放在一起的。 从日常生活中
9、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分类。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介绍分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体会含义,建立分类思想,掌握方法。六、第六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6 和 7 的认识(1)例题内容: 主题图:小朋友打扫卫生 , 计数器分析:突出两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6 添上 1 是 7,这一点从主题图抽取出的实物图也得到了体现: 6 个学生加 1 老师是 7 个人。(2) 例题内容: 直尺分析:借助直尺来教学数的顺序。(3)例题内容: 点子图分析:借助点子图,比象形统计图抽象些;将相邻邻三个数排在一起比较(原通用教材只比相邻两个数);任意两个数比较。(3)例题内容: 小朋友数鱼缸里的鱼分析:
10、把基数与序数结合起来,表明数可以表示数量也可表示顺序。(4)例题内容:6 和 7 的书写分析:书写时注意6 和 7 都时一笔完成的。 6 不要和 b 混在一起。2、6 和 7 的组成(1)例题内容: 小朋友给圆片涂颜色分析:在涂色过程中体会6 的组成;结合直观图完整填出6 的组成;涂后的图形象直观、可能有规律,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组成并更好记忆。(2)例题内容: 木块教学。分析:通过操作分木块教学;对培养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减轻记忆的负担,为加减法教学做准备。3、6 和 7 的加减法例题内容: 小朋友分小棒和分小圆片分析:操作、看直观图或想组成计算。首次通过操作教学一图两式及写算式;分三个层次
11、:操作、看直观图或看算式计算;两组算式呈现的东西相同,为一图四式做准备。4、8 和 9 的认识(1)例题内容: 师生共同浇花,整理树木,计数器分析:突出两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7 添上 1 是 8,这一点从主题图抽取出的实物图也得到了体现: 7 个学生加 1 老师是 8 个人。(2) 例题内容: 直尺分析:借助直尺来教学数的顺序。(3)例题内容: 点子图分析:借助点子图,比象形统计图抽象些;将相邻邻三个数排在一起比较(原通用教材只比相邻两个数);任意两个数比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4)例题内容: 给蝴
12、蝶涂颜色分析:把基数与序数结合起来,表明数可以表示数量也可表示顺序。(5)例题内容: 8 和 9 的数学分析:注意 8 的书写,不要写成两个0.5、8 和 9 的组成例题内容: 学具小星星和小圆片分析:提问启发学生摆出8和9的组成。 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联想推出 ( 要求比 6、7的组成略高一些 )。6、8和9的加减法例题内容: 一图四式分析:第一次出现一图四式。三个层次:小组合作引出一图四;摆学具计算相关的四个算式;脱离直观计算。7、10的认识(1)例题内容: 和平广场放和平鸽,计数器分析:突出两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9 添上 1 是 10,这一点从主题图抽取出的实物图也得到
13、了体现:9 个学生加 1 老师是 10个人。(2)例题内容: 直尺分析:借助直尺来教学数的顺序。(3)例题内容: 点子图分析:借助点子图,比象形统计图抽象些;将相邻邻三个数排在一起比较(原通用教材只比相邻两个数);任意两个数比较。(4)例题内容: 10 的书写分析:注意书写数字10 时的 0,要上下对称。8、10 的组成例题内容: 点子图分析:提问启发学生摆出10 的组成。9、10 的加减法例题内容: 点子图分析:体会一个算式可以表示很多具体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简明。10、连加例题内容: 小朋友数小鸡分析:赋予算式生动的具体含义;让学生明白数的顺序。11、连减例题内容: 小朋友数小鸡
14、分析:赋予算式生动的具体含义;让学生明白数的顺序。12、加减混合例题内容: 原来有 4只天鹅,先飞来 3只后来又飞走 2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分析:赋予算式生动的具体含义; 连续的情境图表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知道这样按照先后顺序发生的问题,可以用加减混合来解决, 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可以将整个过程分步动态的展示出来。七、第七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1、数数例题内容: 小棒数数。分析:突出以十为单位;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直观了解 1120各数,由 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
15、读、写做准备。2、读法例题内容: 小棒学读法分析: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3、顺序例题内容: 直尺分析: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4、写法例题内容: 小棒图计数器分析: 第一次介绍数位,只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强调、突出的是十几是由 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加、减法例题内容: 小棒教学分析:摆 13根小棒,能一眼看出,列出算式。找出自己小组喜欢的数卡,摆小棒,写算式(也可不摆小棒直接写) 。6、15以内的加减法例题内容: 计数器教学分析: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认一认,不要求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八、第八单元认识
16、钟表例题内容: 妈妈叫女儿起床,钟表分析: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懂得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读写整时呈现不同的时刻,都是整时。用电子表形式给出时间的一般表示法,既学会看整时,又学习如何表示时间。读写半时。与整时的编排相似。注意:半时为什么用“30”表示,不用过多解释。只要学生知道“30”表示半时并会写就行了,以后再进一步说明。九、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1)例题内容: 主题图学生运动会分析:从熟悉的运动会场景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突出算法多样化:发饮料,发了一些,问现在还有多少盒,由此引出9加几;呈精选学习资料 - - - -
17、-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现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的编写意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蕴含9加几素材。为自己发现和提出计算问题,探讨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2)例题内容: 学具小棒,小花分析: 9加几算法很多,例 1中的其他算法已学过。这里主要教学凑十法(新出现,且以后可能经常用) 。 ;先利用实物图(主题图中)显示“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还配合图在算式下面注出了凑十的过程,把操作与计算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
18、数打下基础;降低了说理要求, 不再给出“想”思考的过程。 ;例2与例1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例1提出问题,像例 2帮助学生理解例 1中的一些方法。(3)例题内容: 合唱队与乐队正在表演的场面分析:呈现合唱队与乐队正在表演的场面,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引出95;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出问题和条件。“乐队有5人”,这个条件在图中也可以数出来, 但仍用文字叙述, 使学生逐渐掌握读懂文字叙述的条件,为用文字表述做准备; 通过操作,探讨不同的方法“凑十”: “拆小数”“拆大数”。5很特殊,容易想到“拆大数与 5凑成10”;通过例 3的教学不仅让用 9加几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提醒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算法。2、
19、8、7、6加几。(1)例题内容: 购买公园门票分析:购买公园门票,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突出算法多样化:接着数(很常见)、知道两部分人数,算 85。通过摆一摆,帮助理解如何用“凑十法”计算 8加几。通过此例:学习了 8加几的方法;了解对于具体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2)例题内容: 数学算式分析:脱离直观,利用知识的迁移,想想该怎样算(3)例题内容: 学生讨论计算方法分析:8、9两个数很接近, 很容易想到下面三种方法: “拆小数”“拆大数”及“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样编排,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算法, 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 选择比较喜欢或掌握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2022 年人教版 小学 数学 一册 教材 知识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