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程.doc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程.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程1.1 一般规定1.1.1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应有专项设计或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条文说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并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以提高光伏系统的投资效益。光伏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光伏组件形式的选 择以及安装数量、安装位置的确定需要与建筑师配合进行设计,在设备承载及安装固定等方面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在电气、通风、排水等方面与设备专业配合,使光伏系统与建筑物本身和谐统一,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的良好结合。1.1.2 光伏组件或方阵的选型和设计应与建筑结合,在综合考虑发电效率、发电量、电气和结构安全、适用、美观
2、的前提下,应选用适用的光伏构件,并与建筑的模数相协调,满足安装、清洁、维护和局部更换的要求。1.1.3 太阳能光伏系统输配电和控制用缆线应与其它管线统筹安排,安全、隐蔽、集中布置,满足安装维护的要求。1.1.4 光伏组件或方阵连接电缆及其输出总电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PV)组件组件安全鉴定 第一部分:结构要求GB/T 2004 7.1的相关规定。1.1.5 在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光伏系统的位置,应设置防触电警示标识。【条文说明】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近的、高于直流 50V 或 240W 以上的系统属于应用等级 A,适用于应用等级A 的设备被认为是满足安全等级 II 要求的设备,即 II 类设备
3、。当光伏系统从交流侧断 开后,直流侧的设备仍有可能带电,因此,光伏系统直流侧应设置必要的触电警示和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1.1.6 并网光伏系统应具有相应的并网保护功能,并应安装必要的计量装置。【条文说明】对于并网光伏系统,只有具备并网保护功能,才能保障电网和光伏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上述一方如发生异常情况不至于影响另一方的正常运行。同时并网保护也是电力检修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要求。另外,安装计量装置还便于用户对光伏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统计、评估。同时也考虑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家对光伏系统用户进行补偿的可能。1.1.7 太阳能光伏系统应满足国家关于电压偏差、闪变、频率偏差、相位、谐波、三相平衡
4、度和功率因素等电能质量指标的要求。【条文说明】光伏系统所产电能应满足国家电能质量的指标要求.1.1.8 并网光伏系统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技术方案应获得当地电网管理部门的认可。1.2 系统分类1.2.1并网光伏系统按接入电网的连接方式可分为: 1、专线接入公用电网方式; 2、T接于公用电网方式; 3、用户内部电网接入方式。【条文说明】并网光伏系统主要应用于当地已存在公共电网的区域,并网光伏系统为用户提供电能,不足部分由公共电网作为补充。1.2.2太阳能光伏系统按储能装置的形式可分为两种系统: 1、带有储能装置系统; 2、不带储能装置系统。【条文说明】光伏系统所提供电能受外界环境
5、变化的影响较大,如阴雨天气或夜间都会使系统提供电能大大降低,不能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因此,为了要满足稳定的电能供应就需设置储能装置。储能装置一般用蓄电池,在阳光充足的时间产生的剩余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阴雨天或夜间由蓄电池放电提供所需电能。对于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用户的光伏系统,需设置储能装置,对于无供电连续性要求的用户可不设储能装置。并网光伏系统是否设置成蓄电型系统,可根据用电负荷性质和用户要求设置。如光伏系统负荷仅为一般负荷,且又有当地公共电网作为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可不设置储能装置;若光伏系统负荷为消防等重要设备,就应该根据重要负荷的容量设置储能装置,同时,在储能装置放电为重要设备供电时,需首
6、先切断光伏系统的非重要负荷。1.2.3太阳能光伏系统按负荷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系统: 1、直流系统; 2、交流系统; 3、交、直流混合系统。【条文说明】只有直流负荷的光伏系统为直流系统。在直流系统中,由太阳电池产生的电能直接提供给负荷或经充电控制器给蓄电池充电。交流系统是指负荷均为交流设备的光伏系统,在此系统中,由太阳电池产生的直流电需经功率调节器进行直交流转换再提供给负荷。对于并网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尚须具备并网保护功能。负荷中既有交流供电设备又有直流供电设备的光伏系统为交直流混合系统。1.2.4 并网光伏系统按允许通过上级变压器向主电网馈电的方式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 1、逆流光伏系统; 2、非
7、逆流光伏系统。【条文说明】在公共电网区域内的光伏系统往往是并网系统,原因是光伏系统输出功率受制于天气等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使用户得到可靠的电能供应,有必要把光系统与当地公共电网并网,当光伏系统输出功率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不足部分由当地共电网补充。反之,当光伏系统输出电能超出用户本身的电能需求时,超出部分电能则向公共电网逆向流入。此种并网光伏系统称为逆流系统。非逆流并网光伏系统中,用户本身电能需求远大于光伏系统本身所产生的电能,在正常情况下,光伏系统产生的电能不可能向公共电网送入。逆流或非逆流并网光伏系统均须采取并网保护措施。各种光伏系统在并网前均需与当地电力公司协商取得一致后方能并入。1.
8、3 系统设计1.1.1应根据建筑物的采光条件、使用功能、电网条件、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确定光伏系统的类型。1.1.2光伏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伏系统设计应根据用电要求按表1.1.2进行选择;2、并网光伏系统应由光伏方阵、光伏接线箱、并网逆变器、蓄电池及其充电控制装置(限于带有储能装置系统)、电能表和显示、监控电能相关参数的仪表组成。 光伏系统设计选用表1.1.2系统类型电流类型是否逆流有无储能装置适用范围并网光伏系统交流系统是有发电量大于用电量,且当地电力供应不稳定无发电量大于用电量,且当地电力供应较为稳定否有发电量小于用电量,且当地电力供应不稳定无发电量小于用电量,且当地
9、电力供应较为稳定1.1.3光伏系统的设备性能及正常使用寿命应符合下列规定:1、系统中设备及其部件的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并获得相关认证;2、系统中设备及其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要求。【条文说明】民用建筑光伏系统各部件的技术性能包括:电气性能、耐久性能、安全性能、可靠性能等几个方面。1) 电气性能强调了光伏系统各部件产品应满足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电性能要求。如太阳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工作电压、最大输出工作电流等, 另外,系统中各电气部件的电压等级、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绝缘水平、外壳防护类别等。2) 耐久性能规定了系统中主要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
10、。如光伏组件寿命不少于 20 年,并网逆变器正常使用寿命不少于 8 年。在正常使用寿命期间,允许有主要部件的局部更换以及易损件的更换。3) 安全性能是光伏系统各项技术性能中最重要的一项,其中特别强调了并网光伏系统需带有保证光伏系统本身及所并电力电网的安全。 4) 可靠性能强调了光伏系统要具有防御各种自然条件异常的能力,其中包括应有可靠的防结露、防过热、防雷、抗雹、抗风、抗震、除雪、除沙尘等技术措施。 5) 在建筑设计中,可采用各种防护措施以保证光伏系统的性能。如采用电热技术除结露、除雪, 预留给水、排水条件除沙尘,在太阳电池下面预留通风道防电池板过热,选用抗雹电池板,光伏系统防雷与建筑物防雷统
11、一设计施工,在结构设计上选择合适的加固措施防风、防震等。1.1.4 光伏方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伏组件的类型、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可安装场地面积应根据建筑设计和电力负荷确定;2、应根据光伏组件规格、可安装面积和用户的需求确定光伏系统的最大装机容量;3、与建筑结合光伏系统应根据并网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范围、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及其温度系数,确定光伏组件的串联数(简称光伏组串);4、应根据总装机容量及光伏組串容量确定光伏组串的并联数。1.1.5光伏方阵中,同一光伏组件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宜保持一致,光伏组件穿的串联数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1.1.5-1)式中: KV 光
12、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N 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t 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t 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Vmpptmax 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Vmpptmin 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V);Vpm 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V);【条文说明】同一光伏组件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流若不保持一致,则电流偏小的组件将影响其他组件,进而使整个光伏组件串电流偏小,影响发电效率。 为了达到技术经济最优化,地面光伏发电站一般采用最大组件串数设计,此时只需用1.1.5-1公式计算即可。组件工作电压温度系数Kv很难测量,如果组件厂商无法给出,可采用组件开压温度系数Kv值替代。1.
13、1.6汇流箱应依据型式、绝缘水平、电压、温升、防护等级、输入输出回路数、输入输出额定电流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1.1.7光伏汇流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伏汇流箱内应设置汇流铜母排;2、每一个光伏组串应分别由线缆引至汇流母排,在母排前应分别设置直流分开关,并宜设置直流主开关;3、汇流箱的输入回路宜具有防逆流及过流保护;4、汇流箱的输出回路应具有隔离保护措施;5、光伏汇流箱内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及监控装置;6、光伏汇流箱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操作和检修,并宜选择室内干燥的场所。设置在室外的光伏汇流箱应采取防水、防腐措施,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条文说明】设置在室外的光伏汇流箱要具有可靠防止雨水向内
14、渗漏的结构设计。 1.1.8并网光伏系统逆变器的总额定容量应根据光伏系统装机容量确定。并网逆变器的数量应根据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及单台并网逆变器额定容量确定。并网逆变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并网逆变器应具备自动运行和停止功能、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功能和防止孤岛效应功能;2、逆流型并网逆变器应具备自动电压调整功能;3、不带工频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应具备直流检测功能;4、无隔离变压器的并网逆变器应具备直流接地检测功能;5、并网逆变器应具有并网保护装置,并应与电力系统具备相同的电压、相数、相位、频率及接线方式;6、并网逆变器应满足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条文说明】并网逆变器还应满足电能转换效率高、待
15、机电能损失小、噪声小、谐波少、寿命长、可靠性高及起、停平稳等功能要求。1.1.9直流线路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耐压等级应高于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压的1.25倍;2、额定载流量应高于短路保护电器整定值,短路保护电器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应高于光伏方阵的标称短路电流的1.25倍,3、线路损耗应控制在2%以内。1.1.10光伏系统防雷和接地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光伏系统的建筑应采取防雷措施,其防雷等级分类及防雷措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规定执行;2、光伏系统的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规定执行。【条文说明】
16、光伏系统应符合以下防雷和接地保护的要求。 1 支架、紧固件等正常时不带电金属材料应采取等电位联结措施和防雷措施。安装在建筑屋面的光伏组件,采用金属固定构件时,每排(列)金属构件均应可靠联结,且与建筑物屋顶防雷装置有不少于两点可靠联结;采用非金属固定构件时,不在屋顶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之内的光伏组件,需单独加装防雷装置。 2 光伏组件需采取严格措施防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止建筑光伏系统和电气系统遭到破坏。1.1.11光伏系统发电量预测应根据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并考虑光伏系统设计、光伏方阵布置和环境条件等各种因数后确定。1.1.12光伏系统上网电量可按下公式计算:EP=HAPAZKEs式中:H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阳能 系统 设计 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