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划和建筑设计规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划和建筑设计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划和建筑设计规程.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划和建筑设计规程 1.1 一般规定4.1.1 应用光伏系统的建筑,应依据建设地点的地理、气候条件、建筑功能、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规划,并确定建筑的布局、朝向、间距、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规划应满足光伏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技术要求。【条文说明】根据安装光伏系统的区域气候特征及太阳能资源条件,合理进行建筑群体的规划和建筑朝向的选择。4.1.2 光伏一体化的建筑应结合建筑功能、建筑外观以及周围环境条件进行光伏组件类型、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色泽的选择,使之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条文说明】光伏一体化的建筑设计应与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同步进行。建筑设计需要根据选定的光伏发电系统类型,确
2、定光伏组件形式、安装面积、尺寸大小、安装位置方式,考虑连接管线走向及辅助能源及辅助设施条件,明确光伏发电系统各部分的相对关系,合理安排光伏发电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满足所在部位防水、排水等技术要求。4.1.3 安装在建筑各部位的光伏构件,包括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光伏构件,应具有带电警告标识及相应的电气安全防护措施,并应满足该部位的建筑围护、建筑节能、结构安全和电气安全要求。【条文说明】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窗面或其它部位的光伏组件,应满足该部位的承载、保 温、隔热、防水及防护要求,并应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持与建筑和谐统一的外观。4.1.4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光伏系统
3、,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的复核,并满足光伏组件所在建筑部位的防火、防雷、防静电等相关功能要求和建筑节能要求。【条文说明】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的光伏系统,其重量会增加建筑荷载。另外,安装过程也会对 建筑结构和建筑功能有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复核和检验4.1.5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的规定进行可靠性鉴定。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的建筑还应依据其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后续使用年限和结构类型,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
4、准GB50023的规定进行抗震鉴定。经抗震鉴定后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建筑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的规定设计施工。【条文说明】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当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现有建筑时,需要进行抗震鉴定。抗震鉴定指对现有建筑物是否存在不利于抗震的构造缺陷和各种损伤进行系统“诊断”,因此其基本内容、步骤、要求和鉴定结论必须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要求执行,确保鉴定结论的可靠性。1.1.6建筑设计应根据光伏组件类型、安装位置、安装方式,为光伏组件安装、使用、维护和保养等提供承载条件和空间。【条文说明】一般情况下,建
5、筑的设计寿命是光伏系统寿命的 23 倍,光伏组件及系统其他部件在构 造、型式上应利于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安装,便于维护、修理、局部更换。为此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地震、风荷载、雪荷载、冰雹等自然破坏因素,还应为光伏系统的日常维护,尤其是光伏组件的安装、维护、日常保养、更换提供必要的安全便利条件。1.1.7 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4的规定。1.2 规划设计4.2.1 安装光伏系统的建筑,主要朝向宜为南向或接近南向。【条文说明】根据我国的地理条件,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体朝南可为光伏系统接收更多的太阳能创造条件。4.2.2 安装光伏系统的建筑不应降
6、低建筑本身或相邻建筑的建筑日照标准。【条文说明】安装光伏系统的建筑,建筑间距应满足所在地区日照间距要求,且不得因布置光伏系统而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4.2.3 应合理规划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避免建筑周围的环境景观与绿化种植遮挡投射到光伏组件上的阳光。【条文说明】在进行建筑周围的景观设计和绿化种植时,要避免对投射到光伏组件上的阳光造成遮挡,从而保证光伏组件的正常工作。4.2.4 应对光伏构件可能引起的二次辐射光污染对本建筑或周围建筑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条文说明】建筑上安装的光伏组件应优先选择光反射较低的材料,避免自身引起的太阳光二次辐射对本栋建筑或周围建筑造成光污染。1.3
7、建筑设计4.3.1 应合理确定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满足其所在部位的建筑防水、排水和保温隔热等要求,同时便于系统的检修、更新和维护。【条文说明】建筑设计应与光伏系统设计同步进行。建筑设计根据选定的光伏系统类型,确定光伏组件形式、安装面积、尺寸大小、安装位置方式;了解连接管线走向;考虑辅助能源及辅助设施条件; 明确光伏系统各部分的相对关系。然后,合理安排光伏系统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满足所在部位防水、排水等技术要求。建筑设计应为光伏系统各部分的安全检修、光伏构件表面清洗等提供便利条件。4.3.2 直接以光伏组件构成建筑围护结构时,光伏组件除应与建筑整体有机结合、与建筑周围环境
8、相协调外,还应满足所在部位的结构安全和建筑围护功能的要求。4.3.3 建筑体型及空间组合应为光伏组件接收更多的太阳光创造条件,光伏组件的安装部位应避免受景观环境或建筑自身的遮挡,并宜满足光伏组件冬至日全天有3h以上建筑日照时数的要求。【条文说明】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或其他部位,不应有任何障碍物遮挡太阳光。光 伏组件总面积根据需要电量、建筑上允许的安装面积、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安装位置要满足冬至日全天有 3h 以上日照时数的要求。有时,为争取更多的采光面积,建筑平面往往凹凸不规则,容易造成建筑自身对太阳光的遮挡。除此以外,对于体形为 L 型、型的平面,也要注意避免自身的遮挡。
9、4.3.4 建筑设计应为光伏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提供条件,在安装光伏组件的部位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条文说明】一般情况下,建筑的设计寿命是光伏发电系统寿命的2倍3倍,光伏组件及系统其他部件在构造、型式上需利于在建筑围护结构上安装,便于维护、修理、局部更换。为此,建筑设计需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日常维护,尤其是光伏组件的安装、维护、日常保养、更换提供必要的安全便利条件。4.3.5 光伏组件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条文说明】建筑主体结构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变形缝两侧会发生相对位移,光伏组件跨越变形缝时容易遭到破坏,造成漏电、脱落等危险。所以光伏组件不应跨越主体结构的变形缝,或应采用与主
10、体建筑的变形缝相适应的构造措施。4.3.6 光伏组件不应影响安装部位的建筑雨水系统设计。【条文说明】光伏组件不应影响安装部位建筑雨水系统设计,不应造成局部积水、防水层破坏、渗漏等情况。4.3.7 光伏组件的构造及安装应考虑通风降温措施,保证光伏电池温度不高于85。【条文说明】安装光伏组件时,应采取必要的通风降温措施以抑制其表面温度升高。一般情况下,组件与安装面层之间设置 50mm 以上的空隙,组件之间也留有空隙,会有效控制组件背面的温度升高。4.3.8 多雪地区建筑屋面安装光伏组件时,宜设置便于人工融雪、清雪的安全通道。【条文说明】冬季光伏组件上的积雪不易清除,因此在多雪地区的建筑屋面上安装光
11、伏组件时,应采取融雪、扫雪及避免积雪滑落后遮挡光伏组件的措施。如采取扫雪措施,应设置扫雪通道及人员安全保障设施。4.3.9 平屋面上安装光伏组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光伏组件安装宜按最佳倾角进行设计;应考虑设置维修、人工清洗的设施与通道; 2 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宜采用可调节支架,包括自动跟踪型和手动调节型; 3 支架安装型光伏方阵中光伏组件的间距应满足冬至日不遮挡太阳光的要求;4 在建筑屋面上安装光伏组件,应选择不影响屋面排水功能的基座形式和安装方式;5 光伏组件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到支座和金属埋件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6 在屋面防水层上安装光伏组件时,若防水层上无保护层
12、时,其支架基座下部应增设附加防水层;7 直接构成建筑屋面面层的建材型光伏组件,除应保障屋面排水通畅外,安装基层还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在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还应设置清洗光伏组件表面的设施;8 光伏组件周围屋面、检修通道、屋面出入口和光伏方阵之间的人行通道上部应铺设屋面保护层;9 光伏组件的引线穿过屋面处应预埋防水套管,并作防水密封处理。防水套管应在屋面防水层施工前埋设完毕。【条文说明】屋面上安装光伏组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光伏方阵排列过密会造成彼此遮挡,降低运行效率。为使光伏方阵实现高效、经济的运行,应对光伏组件的相互遮挡进行日照计算和分析。 2 采用自动跟踪型和手动调节型支
13、架可提高系统的发电量。自动跟踪型支架还需配置包括太阳辐射测量设备、计算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等自动跟踪系统。手动调节型支架经济可靠,适合于以月、季度为周期的调节系统。3 屋面上设置光伏方阵时,前排光伏组件的阴影不应影响后排光伏组件正常工作。另外, 还应注意组件的日斑影响。4 在建筑屋面上安装光伏组件支架,应选择点式的基座形式,以利于屋面排水。特别要避免与屋面排水方向垂直的条形基座。5 光伏组件支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到支座和金属埋件的上部,形成较高的泛水,地脚螺栓周围缝隙容易渗水,应作密封处理。6 支架基座部位应做附加防水层。附加层宜空铺,空铺宽度不应小于 200mm。为防止卷材防水层收头翘边
14、,避免雨水从开口处渗入防水层下部,应按设计要求做好收头处理。卷材防水层应用压条钉压固定,或用密封材料封严。7 构成屋面面层的建材型光伏构件,其安装基层应为具有一定刚度的保护层,以避免光伏组件变形引起表面局部积灰现象;8 需要经常维修的光伏组件周围屋面、检修通道、屋面出入口以及人行通道上面应设置刚性保护层保护防水层,一般可铺设水泥砖。9 光伏组件的引线穿过屋面处,应预埋防水套管,并作防水密封处理。防水套管应在屋面防水层施工前埋设完毕。1.3.10 坡屋面上安装光伏组件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坡屋面坡度宜按照光伏组件全年获得电能最多的倾角设计; 2 光伏组件宜采用顺坡镶嵌或顺坡架空安装方式; 3
15、建材型光伏构件与周围屋面材料连接部位应做好建筑构造处理,并应满足屋面整体的保温、防水等围护结构功能要求;4 顺坡架空安装的光伏组件与屋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安装和通风散热间隙的要求。【条文说明】坡屋面上安装光伏组件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为了获得较多太阳光,屋面坡度宜采用光伏组件全年获得电能最多的倾角。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当地纬度10来确定屋面坡度,低纬度地区还要特别注意保证屋面的排水功能。 2 安装在坡屋面上的光伏组件宜根据建筑设计要求,选择顺坡镶嵌设置或顺坡架空设置方式; 3 建材型光伏构件安装在坡屋面上时,其与周围屋面材料连接部位应做好建筑构造处理,并应满足屋面整体的保温、防水等围护结构功能
16、要求;4 顺坡架空在坡屋面上的光伏组件与屋面间宜留有100mm 的通风间隙。控制通风间隙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加强屋面通风降低光伏组件背面温升,二是保证组件的安装维护空间。1.3.11 阳台或平台上安装光伏组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低纬度地区安装在阳台或平台栏板上的晶体硅光伏组件应有适当的倾角; 2 安装在阳台或平台栏板上的光伏组件支架应与栏板结构主体构件上的预埋件牢固连接; 3 构成阳台或平台栏板的构件型光伏构件,应满足刚度、强度、防护功能和电气安全要求; 4 应采取保护人身安全的防护措施。【条文说明】阳台或平台上安装光伏组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小,安装在阳台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太阳能 系统 应用技术 规划 建筑设计 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