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第一章計算機系統基礎知識1.1 基本要求1.學習目的和要求本章的學習目的和要求是:通過對本章的學習 ,掌握計算機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的組成,基本工作原理 ,體系結構 ,存儲系統 ,計算機安全 ,可靠性與系統性能測評等基礎知識. 2.本章重點(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計算機的發展以及硬件,軟件組成 . (2)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數制 ,漢字編碼和CPU的結構工作流程 . (3)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基礎知識:體系結構的發展和分類,存儲系統 ,指令系統,輸入輸出技術 ,流水線 ,總線 ,並行處理 . (4)計算機安全 :安全概述 ,加密和認證技術 ,計算機病毒
2、 . (5)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性能評估 . 1.2 基本內容1.2.1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1.計算機發展概述(1)大型機階段 :1946 年美國賓州大學研製的第一台計算機ENIAC,被認為是大型機的鼻祖 . 第一代 :採用電子管製作的計算機. 第二代 :採用晶體管製作的計算機. 第三代 :採用中 ,小規模集成電路製作的計算機. 第四代 :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作的計算機. (2)小型機階段 :如 VAX系列(3)微型機階段 :又稱個人計算機 (PC) Personal Computer 如 Apple ,IBM-PC系列(4)客戶機 / 服務器階段 :早期的服務器主要是提供資源共享(磁盤服務
3、,文件服務 ),現在的服務器主要是數據服務和應用服務. (5)互聯網階段 :1969 年美國國防部的ARPNET開始 . 計算機硬件 :是計算機系統中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裝置,是計算機系統的物質基礎 . 計算機軟件 :是程序 ,數據和相關文檔的集合.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結構計算機硬件系統的5 大組成部件 :運算器 ,控制器 ,存儲器 ,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其中 ,運算器和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核心,合稱中央處理器 (Centr
4、al Processing Unit,CPU)CPU 內部的高速存儲單元,稱為寄存器 .其中運算器執行左右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控制器負責把指令逐條從存儲器中取出,經譯碼器譯碼后向計算機發出各種控制命令,而寄存器為處理單元提供操作所需要的數據 . 存儲器是計算機的記憶部份,用來存放程序以及程序中涉及的數據,分為內存和外存 .內存用於存儲正在執行的程序和以用的數據,其成本高 ,容量小,速度快 .外存可以用於長期保存大量程序和數據,其成本低 ,容量大 ,速度比較慢 . 輸入輸出設備統稱外設(I/O 設備 )用來實現人機交互和機器間通信,通常PC中常用的 I/O 設備有 ,鼠標鍵盤顯示器打印機. 計
5、算機硬件系統的典型結構:單總線 ,雙總線和通道 . (1)單總線結構(2)雙總線結構以 CPU為中心的雙總線結構運算器控制器CPU內存(主存)主機外部設備輸入輸出外存(輔存)硬件系統軟件系統應用軟件系統軟件計算機系統CPU主存I/O 接口I/O 設備I/O 接口I/O 設備I/O 接口I/O 設備CPU主存I/O接口I/O設備I/O接口I/O設備I/O接口I/O設備存儲總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以存儲器為中心的雙總線結構(3)通道在這種結構中 ,一台主機可以連接多個
6、通道,一個通道可以連接一台或多台 I/O 設備 ,并有通道來管理和控制設備. 3.計算機軟件軟件是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份,可以是計算機更好地發揮作用. 系統軟件是指為了方便使用,維護和管理計算機系統而編制的軟件及文檔. 應用軟件是解決某一問題的程序及文檔. 1.2.2 計算機的基本工作原理1.數制如果數字系統中只使用R個基本符號的數值 ,則成為 R 進制,R 成為該數制的基 .不同數制採用位置法表示.一個 N 位的 R 進制數 N 可以表示為 : (1010)2=1*23+0*22+1*21+0*20=10 (B5)16=B*161+5*160=181 (75)8=7*81+5*80=61
7、不同數制之間的轉換CPU主存I/O接口I/O設備I/O接口I/O設備I/O接口I/O設備存儲總線主機通道1通道2通道3I/O設備1I/O設備2I/O設備3I/O設備5I/O設備4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任何數制通過維權法可轉換為十進制,十進制可通過除基取余,乘基取整法轉換為非任何十進制,三個二進制等於一個八進制,四個二進制等於一個十六進制 . (123)10=(7B)16=(0111,1011)2=(173)8 2.算術邏輯運算(1)二進制加法 :逢二進一0+0=0
8、0+1=1 1+1=0(進位) (2)二進制減法 :借一當二0-0=0 1-0=1 0-1=1( 借位) (3)二進制乘法 :0*0=0 0*1=0 1*1=1 (4)二進制除法 :1/1=1 0/1=0 (5)二進制與運算又稱邏輯乘:00=0 0 1=0 1 0=0 1 1=1 (6)二進制或運算又稱邏輯加:00=0 0 1=1 1 0=1 1 1=1 (7)二進制異或運算 :00=0 1 0=1 1 0=1 1 1=0 3.機器數和碼制在計算機中 ,各種字符只能以二進制編碼方式表示.最常用的一種編碼是 ASCII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
9、n Interchange)用 7 個二進制編碼 ,故有 128 個字符 .二進制編碼的十進制數BCD 碼(Binary Code Decimal) 這種編碼中 1 位十進制用四位二進制編碼表示.最常用的是8421BCD 編碼.如 BCD 碼: 0100 1001 0111 1000.0001 0100 1001=4978.149 數值在計算機中表示的二進制編碼通常成為機器數,它對應的實際數值稱為機器數的真值 .機器數分為無符號數和有符號數.有符號數最高位0 表示正數 ,1 表示負數 .有符號數的表示分為原碼,反碼 ,補碼和移碼等 . (1)原碼最高有效位表示符號,(正數 0,負數 1),其他
10、位表示數值大小X=106=01101010B X=-106=11101010B (2)反碼正數的反碼與原碼相同,負數的反碼符號位為1,其它位按位取反X=106=01101010B X=-106=10010101B 1 1111111 反=-0,1 0000000反=-127 0 1111111反=127 0 0000000 反=+0 (3)補碼正數的補碼與原碼相同,負數的補碼為它的反碼加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X=106=01101010B X=-106=1001
11、0110B 1 0000000 補=128 1 1111111=-1 0 0000000補=0 0 1111111 補=127 補碼的一個好處 ,不同符號的數相加可以通過二進制加法實現37+(-69)=0 0100101+1 0111011=1 1100000=-32 同號的補碼加法可能產生溢出89+67=0 1011001+0 1000011=1 0011100=-100(溢出 ) (4)移碼又叫增碼 ,是符號位取反的補碼,一般用作浮點數的階碼.符號位 1 表示正,0 表示負 .移碼和補碼僅符號位不同4.漢字編碼漢字的處理主要包括編碼輸入,存儲和輸出 3 部份,分別對應著漢字的入碼(區位碼
12、,微軟拼音 ,五筆字型 ),內碼(國標碼 ),形碼 (點陣 ,矢量函數 ). 輸入碼 :解決如何利用西文標準鍵盤將漢字輸入到計算機,主要有數字編碼,拼音編碼 ,字形編碼 . 數字編碼 :國際區位碼 ,將 6763 個漢字分為 94 個區 ,每區 94 個位.優點是編碼無重複 ,缺點是難記憶拼音編碼 :以漢字的拼音為基礎,如微軟拼音 ,智能 ABC等優點是便於記憶,缺點是重碼高 . 字形編碼 :以漢字形狀為基礎 ,將漢字拆分為偏旁部首和筆劃,對這些部件用字母或數字編碼,通過鍵入這些組合,完成輸入 .如五筆字形輸入法 .重碼小,記憶有規律 ,輸入熟讀快 . 內部碼 :漢字在計算機或其他信息處理設備
13、中存儲,傳輸和處理的形式 . 區位碼 +2020H= 國標碼 +8080H= 內部碼輸出字型碼 : 5.中央處理器 CPU 運算器 :對數據進行加工和處理的部件,它主要完成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完成對數據的加工處理.運算器基本有算術 / 邏輯運算單元Arithmetic Logical Unit (ALU) 累加器 Accumulator (ACC) 寄存器組 ,多路轉換器和數據總線等邏輯部件組成. 控制器 :主要功能是從內存中取出指令,并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將取出的指令經過寄存器送往指令譯碼器,經過對指令的分析發出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14、- - - - - -第 5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應的控制和定時信息.控制和協調計算機各種部件的工作.以完成指令所規定的操作 .控制器主要由 :程序計數器 Program Counter (PC) 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 (IR) 狀態條件寄存器Program Status Word (PSW) 時序產生器 ,微操作信號發生器 . 程序計數器 (PC):當程序順序執行時 ,每取出一條指令 ,PC的內容自動加一個值 ,指向下一條要取的指令.當程序轉移時 ,則將轉移地址送入PC,然後由 PC指向新的程序地址 . 指令寄存器 (IR):用
15、於存放當前執行的指令. 指令譯碼器 Instruction Decoder (ID): 對現行指令進行分析,確定指令類型,指令完成的操作及尋址方式. 狀態 / 條件寄存器 (PSW):用於指令執行產生的條件,如是否溢出 ,是否進位等. 微操作信號發生器:把指令提供的操作信息,時序產生器提供的時序信號綜合成特定的操作序列.完成指令的執行控制. 執行指令一般分為取指令,指令譯碼 ,執行指令 ,形成下一條指令地址4個步驟CPU的基本功能 :程序控制 ,操作控制 ,時間控制 ,數據處理 . 1.2.3 計算機體系結構1.計算機體系結構概述計算機體系結構Computer Architecture是程序員
16、看到的計算機屬性. 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屬性包括:機內數據的表示 ,尋址方式 ,寄存器組織 ,指令系統 ,存儲系統 ,中斷機構 ,輸入輸出結構 ,信息保護 . 計算機組成 Computer Organization 指的是計算機體系結構的邏輯實現,其目標是合理地把各種部件,設備組成計算機 ,實現特定的系統結構,同時滿足所希望的性價比 . 計算機實現 Computer Implementation是指計算機的物理實現. 一種體系結構可有多種組成,一種組成可有多種實現. 2.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分類(1)Flynn 分類法1966 年,Michael.J.Flynn 提出根據指令流 ,數據流的多倍性Mul
17、tiplicity特徵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分類. 單指令流但數據流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 Stream(SISD),傳統的順序執行的單處理機,其指令部件每次只對一條指令進行譯碼 ,并只對一個操作部件分配數據.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單指令流多數據流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Multiple Data Stream(MISD), 以並行機為代表 ,多個重複處理單元,由單一指令控制 ,按照指令的要
18、求分別分配所需的數據多指令流單數據流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 Stream(MISD),N 個處理單元 ,按 N 個指令對同一數據進行處理. 多指令流多數據流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Multiple Data Stream(MIMD), 以多機系統為代表 ,能實現作業 ,任務,指令等各級全面並行的多系統 . CUPUMMCSDSISCUPUMMCSDSPUMMPUMMDSDSISCUPUMMCSPUMMPUMMDSDSCUCUCSCSISISISCUPUMMCSPUMMPUMMCUCUCSCSISISISDS
19、DSDS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馮氏分類法1972 年,美籍華人馮澤雲教授提出的最大並行度Pm 來對計算機體系結構進行分類 .最大並行度 Pm 的定義為計算機系統在單位時間內所能處理的最大二進制位數. 平均並行度Pa=(Pi)T 其中 i 为 1, 2,T) 系統利用率=Pa/Pm=( Pi)/(T*Pm)3.系統結構中並行性的發展並行性是指在同一時刻或同一時間間隔內完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相同或不同的工作 .只要時間上相互重疊就存在並行.並行性分為同時性和幷發性
20、. 幷發性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 提高計算機系統並行性可以提高計算機系統性能,一般有 3 種途徑 ,時間重疊,資源複用和資源共享. 從計算機信息處理的步驟和階段的角度看,並行處理可分為 : 存儲器並行 ,處理器操作步驟並行(流水線 ),處理器操作並行 (陣列機 ),指令,作業,任務並行 (多處理機 ,分佈式處理系統 ,計算機網路 ). 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 ,在計算機系統結構上有了很大發展,相繼出現精簡指令集計算機 (RISC),指令級上並行的超標量處理機,超流水處理機 ,超長指令計算機 ,多微處理機系統 ,數據量計算機等 .90 年代最主要的發展是大規模並行處理 (
21、MPP),以多處理機多機計算機系統為研究熱點. 1.2.4 存儲系統存儲系統主要用來保存數據和程序.存儲系統的要求 :告訴存取 ,大容量和低成本 .解決存儲系統的難點方法就是採用多級存儲體系結構Memory Hierarchy 1.存儲系統的特徵(1)位置 ,位於 CPU內部的存儲器叫寄存器,可以直接被 CPU存取的存儲器叫內存 ,通過 I/O 設備與處理器交換數據的叫外存.為了提高性能 ,彌補 CPU處理速度和內存存取速度之間的差異,其設置告訴緩存Cache,其容量小 ,速度快,位於 CPU和主存之間 .用於存放 CPU正在執行的程序段和所需數據.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22、-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2)存儲單元字(Word),字是存儲器的基本單位. 可尋址單元 (Address Unit),如果某存儲器的地址總線寬度為A 位,則該系統的可尋址單元N=2N. 傳輸單元 (Unit Of Transfer),對主存而言 ,就是一次寫入存儲器或讀出的位數. (3)存取方式順序存取 (Sequential Access), 存儲器的數據以記錄的形式組織.對數據訪問必須按特定的順序進行,如磁帶 . 直接存取 (Direct Access), 數據以記錄或數據塊組織,但每個數據塊都有一個唯
23、一的標識 ,讀寫裝置可以直接移動到目的數據所在的位置,進行讀寫 .如磁盤 . 隨機讀取 (Random Access), 存儲器的每一個可尋址單元都有自己唯一的地址和讀寫裝置 ,系統可以在相同時間內對任意一個存儲單元的數據進行讀取 .與先前的訪問序列無關,如主存 . 相聯存取 (Associative Access), 這也是一個隨機存取,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讀寫裝置 ,但選擇某單元進行讀寫是取決與內容,不是地址 .如 Cache (4)性能 ,存儲系統的性能主要由存取時間,存儲器帶寬 ,存儲週期 ,和數據傳輸率來衡量存取時間 :對於隨機存取 ,存取時間就等於完成一次讀或寫所花的時間,對於非隨機
24、存取 ,存取時間等於把讀寫裝置移動到目的位置所花的時間. 存儲器帶寬 :每秒中能訪問的位數.如存儲器週期T=500ns, 一個週期能存取 4 個字節 ,則存儲器帶寬=(4Byte*8Bit/Byte)/500ns=64*106BPS=64MBPS 存儲器週期 :對於隨機存儲器而言,就等於兩次相鄰存取所需的時間. 數據傳輸率 :每秒輸入 / 輸出的位數 ,對隨機存儲器而言等於週期的倒數. (5)物理介質 ,有半導體 ,磁介質和光介質(6)物理特性2.存儲器的層次結構多層存儲器層次結構,三層 (高速緩存 ,主存和輔存 )四層 (寄存器 ,緩存 ,主存和輔存 ) 3.存儲器的分類按存儲器位置分 ,內
25、存和外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按存儲器材料分 ,磁存儲器 ,半導體存儲器和光存儲器按存儲器工作方式分,讀寫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按存儲器訪問方式分,按地址訪問存儲器和按內容訪問存儲器按存儲器尋址方式分,可分為隨機存儲器,順序存儲器 ,相聯存儲器和直接存儲器4.主存儲器 (主存 ,內存 )用來存放機器當前運行所需的程序和數據,以便向CPU提供信息 ,和外存相比 ,其特點是容量小 ,速度快 . (1)RAM(Random Access Memory) 可寫入可讀出 ,但斷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第一章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022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 基础知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