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九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pdf





《2022年第九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九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 9 课诗歌与小说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节是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第9 课的内容。本节主要学习中国的诗歌在各个不同时代存在的不同形式,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把本节知识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中国的诗歌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从春秋时期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 ,到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散曲,各有特点,具有渊源的历史。2 、学好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诗歌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题材中看到历史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
2、目标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特色。知识与能力:熟记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歌,了解它们各自的文学特点。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知识赏析诗歌,并从诗歌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诗歌是时代的窗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初步感受这一文学形式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以及它所展现的特有的东方文化魅力,建立对中国诗歌反映的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既体现的文化功能的认同感。(三)重点难点疑点教学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教学难点:诗歌的史料价值教学疑点 : 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二、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较少受到
3、思维教条的束缚,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2、但高二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三、教材的解读总论:诗歌的起源。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体裁。它的起源与人类生活有关。古人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时候,为了减轻疲劳或为协调彼此的动作,便依照劳动动作作出一种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因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诗歌韵律的起源。另外诗歌的产生也与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在没有产生文字的时候,原始歌谣只能口头创作和口耳相传,只在先秦
4、典籍中记载了几首,现存数量较少。原始歌谣节奏简单明快,在语言上是二言体或四言体的作品,体裁上的最在特点是乐舞诗三者紧密结合,在内容上多反映原始难的劳动生活和思想感情,已初现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萌芽。四、教学手段本节采用探究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引导为主线。通过设置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点拨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应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手段,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精选学习资料 -
5、-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史人类心灵的窗口,今天让我们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多姿多彩的风情。(二)讲授新课:1、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诗经的相关内容。或以教材中诗经书影插图切入,使学生对诗经形成感性认识。一、 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歌的产生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6、2 诗经 (1)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 创作时代: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 篇。(3)内容:风、雅、颂(4)代表:“风”: 硕鼠、 关雎情景导入:通过大屏幕打出硕鼠和关雎的经典诗句供学生们欣赏提问:这两首诗歌分别表现了什么?并结合这两首诗歌归纳诗经的特点?(5)特点: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现实主义倾向;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思考:语文中是如何解释赋比兴的?大屏幕打出赋比兴的具体含义 3楚辞 (1)含义: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2) 创作时代:战国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出国方言,
7、创作的新题诗歌。(3)代表作:屈原的离骚幻灯片打出屈原的简介: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 ”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提问:由屈原的离骚归纳楚辞的特点?(4)特点:手法多采用象征和比喻;融传说,历史人物,自然为一体;表达诗人遭遇不平的哀愁和对楚国与人民的挚爱以及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 4汉赋 (1)产生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
8、风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3) 特点:开头为散文体;中间为韵文体,语句四六为主,杂以三五言(4)代表: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细枝末节说明 1楚辞又称“楚词” ,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 今两湖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带) 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
9、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2屈原屈原 ( 约前 340 一约前278 年) ,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公元前278 年,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传说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唏,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一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请回答: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第九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2022 第九 诗歌 小说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