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全解 .pdf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全解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全解 .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 中, 武陵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hu )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 y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 n)陌( m )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 o) ,并 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来此 绝境 ,不复出焉,遂(su)
2、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 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 (y )云: “ 不足为( w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 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如此。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刘子骥 (j )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 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
3、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
4、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
5、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2 页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 乃大惊 :竟然(2)乃不知有汉 :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 1)欲穷其林 :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
6、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4)得其船 :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3.多词一义(1) 缘 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 要 还家、延至其家:要,通“ 邀” , 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 叹惋:都(4)此中人 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乃大惊、遂 与外人间隔:于是,就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7、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 这样)仿佛(古义: 隐隐约约, 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 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咸(古义:
8、全,都;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 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异(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复前行) :方位 名词作状语,向前。穷(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 :兼词 ,“ 于之 ” ,即“ 从这里 ” 。志(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6.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 寻病终(副词“ 不久 ” )舍:便舍船
9、(舍( sh ) ,动词,舍弃。 )屋舍俨然舍( sh ) ,名词, “ 房屋 ” )中:中无杂树(“ 中间 ” )晋太元中(“ 年间 ” )其中往来种作(“ 里面 ” )志:处处志之(动词,“ 做记号 ” )寻向所志(志 ,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 ,译为 所做的标记 ) 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 “ 的”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 这件事 ” )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 i,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读 w i,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2
10、 页介词,对,向)遂:遂迷,不复得路(“ 最终 ”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 )向:寻向所志(原来) 眈眈相向 (对着)得:便得一山 (看见)得其船 (找到)闻:鸡犬相闻(听见)闻有此人(听说)穷欲穷 其林(尽,穷尽)穷 冬烈风(深)所识 穷 乏者得我与(贫穷)7.同义词都 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5) 具:具答之沿着-1 )缘 :缘溪行2)扶 :便扶向路邀请 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8.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 也” 表判断。 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11、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 “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 摆了酒, 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是 “小口仿佛若有光” 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 “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的省略。句意: 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
12、, (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村中人)皆叹惋。” 翻译时一并补出。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 问之所从来 ” 的省略。 “ 之 ” 代“ 渔人 ” 。句意:问渔人 从哪里来。)省介词 : 例二 :林尽水源 (是林尽于水源 的省略 .)9.四个 “ 然” 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屋舍俨然(俨然):平坦的样子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9.原文默写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
13、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教学素材关于本文的对联1.子骥难寻避世地,渔人偶入桃花源。2.窃怪当日仙人,独思渔父。寻遍此中村落,不见桃花。3.水流花放峰回路转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14、夹岸数百步 ” 都是桃树,没有一棵杂树,很是奇特。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2 页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 (或:明显精神面貌) 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
15、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9. “村人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0. “村人 ” 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也表明村人对与人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安定平和的环境。)11.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 叹惋 ” 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
16、离开?桃花源中人厌恶源外战争,追求宁静、 和平、幸福的生活;桃花源中景色很美。12.最后写想重入桃花源“ 不复得路 ” , 刘子骥 “ 规往 ” 而“ 未果 ” 的意图是什么?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并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内容评析1.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第二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第三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第四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第五段:写桃花源无法找到2.作者的愿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
17、业,彼此和睦相处3.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4.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内容评析发现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练习说明一、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当堂成诵,要求背得顺畅,并能大体上叙述作者原意;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根据上下文意补充若干细节,作创造性的复述。答题方式要灵活,可以先熟读成诵再作复述,也可以经过熟读粗知课文大意后,先复述故事,最
18、后练习背诵。为了激活学生的想像,在熟读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故事情节提出某些问题,或要求简答,或引而不发,让学生放开去想,也可以加几句点评。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提示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一点社会发展史常识。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有关社会发展知识,正确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培养辩证思维。此题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或全班集中讨论,或分组讨论。前面“ 问题研究 ” 已对此题所涉及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19、页,共 22 页内容作了初步说明,但仅供教师参考。此题是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能自圆其说即可,不要搞统一答案。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 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3“ 诣太守,说如此” 这句话中的 “ 如此 ” 包括哪些内容?陶渊明的语言明净如一泓清泉,没有一点杂质,真正做到了将可有可无的字句一概删去,这种语言风格很值得探究。三个小题要学生注意的是作者行文时的省略笔法各不同,只让学生
20、作答是不够的,还要作一点分析,使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分别进行说明:1这是省略句子成分。在不妨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掉具体的指称,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种省略不仅文言文中常见,在现代书面语和口语中也常见,只是在文言文中出现得更为频繁罢了。在分析过程中,最好不使用“ 主语 ”“宾语 ” 或“ 施事者 ”“受事者 ” 之类的概念。答案依次是:村人、渔人(可用“ 他” 替代) 、渔人、村人、渔人(可用“ 他” 替代) 。2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 今是何世 ” ,渔人当答以“ 今是晋 ” ;村人会接着问“ 秦之后即晋乎” ,渔人再答曰:“ 否,秦之后尚有汉魏
21、,魏之后方为晋。” 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方式把它浓缩在“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 这句话里。 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 如此 ” ,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 绝境 ” ,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不足为外人道也设题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读文言文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细
22、究词义,切勿望文生义。答案如下:1交通,这里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现代汉语中,“ 交通 ” 是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2妻子,这里指妻子及儿女。在现代汉语中,“ 子” 是词尾,无义。3无论,不要说, (更)不必说。在现代汉语中,“ 无论 ” 是表示条件的连词。4不足, 不值得。 这个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如“ 不足挂齿 ” (不值得一提) 、“ 不足为奇 ”(不值得奇怪)等。短文两篇原文 断句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 /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23、- - - - -第 5 页,共 22 页谈笑 /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可以 /调素琴,阅 /金经。无 /丝竹 /之乱耳,无 /案牍 /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 /甚蕃。晋 /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 /众矣。译文1 陋室铭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
24、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 爱莲说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 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
25、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练习说明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能牢牢地记住这两篇名文。这道题要在课上完成,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熟读成诵约需 35分钟,默写约需10分钟。要让学生养成当堂记诵的习惯。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1 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 何陋之有 ” ,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2 爱莲说中称莲是“ 花之君子 ” ,试根据课文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文言文全解 2022 年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文言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