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2 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3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
2、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 1-1-1 解析 197273 年美国 “ 先驱者 ”1
3、0 号、11 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地球相对于14 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氢分子结构图讨论 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 外星人 ” 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 美国 “ 旅行者 ”1 号、2 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 地球之声 ” ,长 120 分钟 115 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 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
4、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1 页2 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二新知学习1、宇宙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阅读P4“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探索无止境” ,我们来看看目前最简洁最经典的结论: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知识点说明:这句话表明:宇宙是时空的总和。宇宙有三大特点:物质性、运动性、发展性。第二课时教法说明:在物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知识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有
5、关内容然后相互交流,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静态、动态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行体、卫星、星际物质,认识物质性特点,还可以通过理论、学说介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说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在运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系统知识学习中,可以引入物理学知识,从万有引力引入到天体系统概念。而天体系统层次性学习则一定要读图1-1-6“天体系统示意图” ,并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将天体系统示意图转换、设计成框图。然后进行成果交流。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标准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者制作一段计算
6、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体会。活动建议课标要求“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时空的总和物质性知识窗 “认识多种多样的天体”运动性认识天体系统及其层次发展性认识“宇宙大爆炸学说”三大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1 页3 媒体展示:(两幅)第三课时探讨转折:恒星有 2000 多亿颗, 为什么介绍太阳,而不是牛郎星、 织女星、 比邻星、 北斗星, 呢?(学生讨论交流,会说出很多太阳对于地球的特殊、重要之处,教师加以梳理)二、太阳(可
7、见宇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统地球月球半径约为1.4 1010光年,约有1.25 1011个星系。半 径 直 径 约 为8 104光年,约有2 1011颗恒星。太阳与冥王星平均距离约为6 109千米,目前已发现有9 大行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 105千米, 一颗卫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1 页4 媒体展示: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对太阳有一个基本认识。你想了解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你编书的话,你首先会介绍太阳的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梳理。媒体
8、展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醒学生了解现象,不必深究其物理机制) 。以太阳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为例来说明:指导学生读图1-1-15得出结论: 1、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存在相关性; 2 、两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 年。 3、不同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第四课时第一幅图上二者为正相关,第二幅图上二者为负相关;第三幅图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若干时段内是负相关。小结:转折:太阳活动类型概念意义周期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11 年1 引起电离层扰动2 产生磁暴现象3 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大气状况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太
9、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地球位于太阳系,而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光、热)。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太阳密切相关。(大气运动、海水大规模运动、万物生长)地位特殊作用巨大太阳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巨大的能量哪儿来中心高温、高压条件下核聚变反应太阳的结构怎样?太阳活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1 页5 虽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但我们了解它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地球,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如果没有生命,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三、地球仔细读图 1-1-11“太阳系模式
10、图”设计教学活动:将“太阳系模式图”转换成简单的示意图,交流学生设计成果。媒体展示:仔细读表1-1-1“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转折:这一个假设 “如果地球上没有生命”显示了地球的普通性,去掉假设, 就显示了地球的特殊性。那么,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而地球上有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梳理,媒体展示:第五课时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创设情景,导入课题你知道吗?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 到明天“日当午” 要多长时间?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质量、体积适中有大气层(且适合生命呼吸)地球普通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特殊有生命外因内因安全行
11、星际空间 (九大行星饶日公转特性决定)稳定恒星际空间(太阳特点决定)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其他有液态水、温差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1 页6 为什么 2004 年暑假雅典奥运会期间我们得知刘翔等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在深夜或是凌晨?几年前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巴塞罗那举行,我们要看比赛为什么都在下半夜?为什么途经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通过本节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自评:用实际问题和自然现象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求知的兴趣)一、地球的自转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
12、若干小组,每组4 人,每组两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以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自评: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地球围绕着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注意观察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旋转的方向。这里有一个大地球仪,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正确地演示地球的自转。(自评: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能力)(自转轴称为地轴,过地心,是人们假想的轴;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自西向东,且地轴北端指向始终不变) 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转动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是太阳在绕着地球转吗?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地球的自转;自
13、转方向是自西向东)阅读教材,回答自转一周的时间和角速度及线速度的意义、大小及分布规律。(地球自转角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除极点外均为15小时,而线速度为单位时间里转过的弧长,它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的转动?(自转速度均匀,地球大,地心强大的吸引力及无明显对比的参照物等)(自评: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第六课时 展示课件 :小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 做反馈练习1-5 题, 8(1) 二、产生昼夜交替 继续活动 在小组内用地球仪演示,集体讨论学习,
14、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自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的机会)假如地球不自转, 有没有昼夜现象?有没有昼夜的更替?假如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有没有昼夜的更替?如果有,昼夜更替的周期又如何?(昼夜现象是不透明的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靠反射太阳光线而发亮产生的,地球的半个球面向着太阳,是白天,另半个球面背向太阳,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无昼夜交替现象;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仍有昼夜的更替,但一年只更替一次)用手电筒照地球仪,手电筒光线表示太阳光线来的方向,用地球仪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精选
15、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1 页7 球,在地球仪上找出正午、子夜、由黑夜转为白天和由白天转为黑夜的地方。(太阳直射的经线为正午12 点,子夜的经线与之正相对,相差1800)什么是晨昏线?晨线和昏线是一根线吗?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看晨昏线位置的变化和移动方向。(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晨昏线平面过地心并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0。晨昏线应当是静止的,根据物理学的相对运动原理,晨昏线的移动方向应逆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即不断地向西移动)
16、 做反馈练习9( 1)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小时?它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吗?(地球表面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 小时,叫做1 个太阳日,它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三、产生时差自主感悟,讨论探究 学生分组活动,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以下问题自主感悟后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述和总结(1)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玩具厂的工作人员下午2 点上班后要给美国纽约的客商打电话,以落实玩具出口合同,这个时间与客商联系合适吗?你认为什么时候与客商通电话比较合理?(2)什么叫地方时?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可能不一样?(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
17、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o,地方时相差1 小时;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东早西晚,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3)时区和区时有何不同?不同时区间的区时如何换算?(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 从西经 7. 5o到东经 7 .5 o , 经度间隔为15o为零时区 ,由零时区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o 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 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 个时区;区时是特殊的地方时,是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标准时,中央经线的经度是“时区号150” ,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任意两时区间时区相差几
18、个,区时即相差几小时;计算时要东“+”西“”:计算东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 ,计算西面时区的时刻要用“已知时区的时刻两时区间的区时差”)(4)为什么要规定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是如何规定的?它和1800线为何不重合?(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将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西侧的东12 区总比日界线东侧的西12 区早 24 小时(1天) , 即东西 12 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图,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偏离1800经线,主要是为了照顾180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而尽量避免通过陆地)(5) “北京时间就
19、是北京的地方时”对吗?为什么?(北京的地方时是116oE 经线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首都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120oE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1 页8 线的地方时, 也是我国实际统一使用的记时方法。所以各国不一定用区时记时,而是根据具体情况人为规定以便利生活)(6)当我国最东端(约135o E)早晨 6 点时,最西端(约73o E)的地方时是多少?做完除 7 题以外的反馈练习 (自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直观演示问题和知识,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思考和集体讨论之中,探究性的教学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
20、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联系实际,思维拓展阅读教材自学,回答什么是地转偏向力?说出偏转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试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并解释以下地理现象。(由于地球的自转, 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发生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 主要是牛顿惯性定律和地球自转共同作用形成,地转偏向力深刻地影响地球上水流和气流的运动。以上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前提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进行),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口的河道向南偏移?长江大堤加固时,你认为应重点加固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为什么?(长江三角洲河道右偏,北岸淤塞说明了
21、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攻打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时,舰上的炮手都打不中目标, 恰巧舰长的朋友某位地理学家路过该地,给他们做了几分钟的讲话。此后他们的炮弹几乎百发百中。请你简略地说出地理学家对他们讲话的大致内容。(地理学家主要告知沿水平方向运行的物体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所以炮手瞄准时注意向目标右侧留一个矫正角度)有人说在我国新疆有条河流,它上游两岸的土质相同,但左岸比右岸陡,下游右侧沙滩中有丰富的沙金。你认为他的说法可信吗?单向行驶的火车铁轨右侧和小汽车右边的轮胎容易被磨损。(自评: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里的设计即遵
22、循研究性学习的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2、黄赤交角的形成。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1、 黄赤交角的形成。2、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23、-第 8 页,共 41 页9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 讲授新课 :一 、地球的公转【提问】 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演示】 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
24、转中地轴的姿态吗?【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讲述】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演示】 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
25、议论上述问题。【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 。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总结】 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 2022 年人教版高一 地理 必修 全套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