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设计 .pdf





《2022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设计 .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6 泛舟能源海洋第一部分课标对专题 6的学习要求单元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单元 1 化学变化与能量1.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与电能。2. 分组实验( 2个):镁与稀盐酸反应、 碳酸氢铵与醋酸反应,引出吸、放热反应的概念。演示实验( 1个):蓄电池实验,说明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2. 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3. 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单元 2 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三个条件;完全与不完全燃烧;爆炸(空间有限、大面积
2、燃烧所致);灭火原理。一氧化碳是分散讲,至下册金属冶炼才完,那时要归纳。2. 组实验( 1个):木块与煤块的燃烧, 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演示实验( 1个):氢气爆炸实验。1.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 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 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4. 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5. 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单元 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 化石燃料及综合
3、利用;新能源 氢气(实验室制法及验纯,用水制氢气的难题)、太阳能。2. 分组实验( 1个):实验室制取氢气;通过讨论用电解水制氢气的不经济性,进一步讨论用水制氢气的合理方案,培养学生的能力。1. 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3. 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4.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5.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等基本的
4、实验操作。6. 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并能安全操作。7.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5 页第二部分各单元案例设计单元1 化学变化与能量【学习目标 】1.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2. 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 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4. 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5.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教学重点 】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5、时伴随着能量变化。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3. 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教学难点 】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并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教学手段 】实验、讨论、多媒体【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玻璃棒、镁条、碳酸氢铵、醋酸、碳棒等【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讲解联系实际尝试练习拓宽视野A、 B达成教学目标1、5,C 达成教学目标2,D 达成教学目标3和4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 创 设 情境 探 究实 验 讨论、观察、记录引入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吸热和放热现象。请大家举出几个
6、例子?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 实验 1教材 P120 实验 2教材 P120-P121 巡回指导思考、举例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现象实验1,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壁发热;实验2,由于结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填写教材 P121表格。知道 化 学反 应 有吸 热和放热之分,存在能量的变化。通过 亲 身探 究 实验 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5 页B. 教 师 提示 自 学课 本 学生 讨 论 教师讲解设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7、? 评价回答得很准确。大家阅读教材P121找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它们伴随着怎样的能量变化?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碳酸氢铵晶体和醋酸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板书单元 1化学变化与能量吸热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热量。阅读教材 P121 讨论回答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吸热反应将能转化为化学能理解记
8、忆,整理笔记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手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C. 教 师 引导 自 学课 本 联系实际, 学生 讨 论 教师讲解引导放热反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哪些重要意义?板书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P121 评价、小结思考、阅读 P121 讨论、交流、得出1. 维持生物体温和就提供肌体活动所需的能量。2. 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取暖、煮食物、发电、冶炼金属、 烧制陶瓷、 发射火箭等。通过自学、交流、联系实际了解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D.教师引导自学课本联系实际,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引导物理
9、中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请举出一些实例。演示实验 P122图6-3 讲评补充能量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如:干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燃气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如:电解水;归纳分析学生的答案自学教材 P121、 讨论交流并回答。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磁灶、电饭煲、电热毯等;光能转化为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等;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观察实验得出: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讨论 P123第2题学生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联系实际、灵活应用E. 尝 试 练习,理解知识出示尝试题见附题巡回指导思考、做练习让学生学会知识、当堂掌握,
10、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5 页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F. 小结通过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 课 主要 学 习了 化学变化与热量的转化,了解 了 吸热 和 放热 反应,知道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通 过化 学 变化 获得热量的重要性。知道了一 些 能量 之 间转 化的实例培养 学 生归 纳 总结 能力作业按照 P123做一个水果电池、课后习题4、 5 完成课外作业巩固知识教学后记【板书设计 】单元1 化学变化与能量吸热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
11、、生产的意义。P121 3. 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饭煲、电热毯、电热水器等光能转化为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等光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摩擦生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干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燃气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水【尝试练习题】1. 化学上把有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将转变为;把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将转化为。2. 说出下面的反应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1)镁和稀盐酸反应;(2)碳和二氧化碳反应;(3)生石灰和水反应;(4)酒精燃烧。3. 依照示例完成练习示例: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饭煲电能转化为光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单元2 燃烧与灭
12、火【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5 页(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 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爆炸等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 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 情感态度与科学观(1) 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 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3)培养内因是变化的动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13、,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科学辩证观点。【教学重点 】1. 认识燃烧的条件。2. 认识灭火的原理。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用具 】烧杯、蜡烛、火柴等【教学流程 】出示尝试题,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第二次尝试练习小结【第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准备导入,激发兴趣引入 从人类发现了火、使用火以来, 火为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提问 同学们用过火吗?参加过野炊吗?大家思考几个问题:1. 枯柴为什么
14、会燃烧,而下面的泥土为什么不会燃烧?2. 为什么直接用火柴不容易点燃枯柴?3. 你 是 怎 么 使 火 堆 燃 烧 的 更旺?回答: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照明等回忆、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1. 因为枯柴可以燃烧,泥土不能燃烧。2. 火柴放出的热量太小不容易点燃枯柴。3. 把木柴架空、 将木柴变成小块等。开门见山, 利用准备提问直接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的是什么。用学生的常识引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5 页复习碳、硫、磷、铁、蜡烛等在
15、氧气中燃烧有些什么共同点?板书单元2燃烧与灭火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思考回答: 物质能燃烧、 很剧烈、 发光、 放热、 需要氧气等整理笔记, 理解燃烧的概念利用基础知识以旧引新,有利于燃烧定义的得出对燃烧建立一个初步认识二、自主学习、探究试验指导阅读提纲:1.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 可以用什么试验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分组探究两人一组作实验探究 1: 用镊子夹取分别蘸有酒精、水的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片刻,观察现象。探究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块形状、大小相近的木块和煤球,将他们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块和煤球燃烧的先后。探究 3:分别点燃两
16、支蜡烛,其中一只用烧杯罩住,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1. 条件 (2)氧气 ( 或空气 ) (3) 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讨论课本125页交流讨论部分自学课本 124-125 页,带着问题边思考边看书。操作探究实验1、2、3,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 得出结论:探究 1: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不能燃烧。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探究 2:木块先燃烧,煤球后燃烧。结论是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燃烧的最低温度)。探究 3: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烧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 结论是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整理笔记、理解记忆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学课本,使学
17、生初步了解燃烧的条件,从自学中掌握探究燃烧的条件的一些方法, 使80% 的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板书形式归纳重点知识巩固知识点,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三、教师讲解实际问题引入 “ 欧罗马 ” 事件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 “ 欧罗巴 ” 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 欧罗巴 ” 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 “ 纵火犯 ” 呢?讲解
18、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由于“ 欧巴罗 ” 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而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 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 叫自燃 ),成了 “ 欧巴罗 ” 号的 “ 纵火犯 ” 。学生疑问: 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 ? 思考、回答由于 “ 欧罗巴 ” 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
19、料, 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 草料太多太实, 空气不能流通, 使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知道缓慢氧化时产生的热量如得不到及时散发就会引起某些物质的自发燃烧。联想到平时生活中的一些H自燃的现象。 如:火葬场周围的 “ 鬼火 ” 、 田里堆放的草垛中会发热,甚至失火。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5 页讲解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但氧气不足时会如何燃烧?演示实验
20、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块白瓷板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白瓷板上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板书 2. 燃烧的方式点燃(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如:C+O2 CO2(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点燃如: 2C+O2 2CO 问冬天用煤炉烤火时要开窗通风,为什么?总结 含碳元素的可燃物在发生不完全燃烧时除生成二氧化碳,还会有一氧化碳和炭黑生成。讨论一氧化碳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课本中找到并回答: 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 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观察并回答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产生,因为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整理笔记、形成知识点思考回答防止煤不完全燃烧, 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通过阅读课本125页,分组讨论回答加 深 对 燃 烧 的
21、理解根 据 学 生 的 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不仅学还要学会、学懂结合实际, 让燃烧和生活联系,利 用 燃 烧 的 知识 解 决 生 活 实际通过讨论, 拓宽学生的视野四、第二次尝试、巩固知识。检测评价课堂教学的完成情况1.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2. 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3. 木棍用火柴难以点燃,而小木片很容易点燃,其原因是A.因小木片比木棍与氧气接触面积大 B.
22、因小木片比木棍的着火点低C.因小木片的温度比较高 D.因小木片的密度比较小4. 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5. 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讲解。小结做题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作业:预习灭火的方法及易燃、易爆物知识。【板书设计 】单元2 燃烧与灭火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1. 条件
23、 (2) 氧气 (或空气 ) (3) 达到着火点2. 燃烧的方式点燃(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如:C+O2 CO2点燃(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如:2C+O2 2CO 注: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第2课时 】【教学流程】出示尝试实验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小结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5 页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 出示尝试实验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燃烧的条件 ” ,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 烧不坏的手帕趣味实验一块棉手帕( 不要用合
24、成纤维的) ,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听讲,引起兴趣。观察实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现象:手帕完好无缺以 “ 趣味 实 验 ” 的形式作为尝试题,通 过 新旧 知 识 间的 联 系, 创 设 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解释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 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 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25、,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由 师 生的 问 答 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给 出 尝 试题、自学课本请同学们思考: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自学课本 P128-P129,找出灭火的原理学 生 通过 获 取 课本 知 识初 次 认 识灭火原理B. 操 作 实验、尝试练习每组学生提供: 1只烧杯、 2只蜡烛、碳酸钠固体、稀盐酸、火柴等器材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讨一下“ 灭火的原理 ” 。教师巡视分组讨论试验方案各组进行实验操作通 过 实验 来 理 解灭火的原理, 使知识 的 学习 比 较 生动、直观培 养 学生 积 极 思考、互相合作的精神学生讨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设计 2022 仁爱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教学 案例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