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缺氧 .pdf





《2022年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缺氧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缺氧 .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缺氧一、多选题A 型题1.缺氧的概念是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D.血液氧含量过低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E.血液氧容量降低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答案 C题解 组织得不到充足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使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产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2.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答案 E题解 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使组织供氧不足,但由于氧分压在 8kPa(60mmHg) 以上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近似水平线。在
2、8kPa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 PaO2降低至 8kPa 以下,才会使SaO2及 CaO2显著减少,引起组织缺氧。3.等张性低氧血症时A.血氧容量降低D.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E.血氧含量正常C.血氧饱和度降低答案 A题解 此类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主要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容量降低,从而导致血氧含量减少。4.低氧血症是指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D.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B.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E.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C.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答案 B题解 低氧血症系指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动脉血氧含量取决于氧分压和血氧容量。氧分压降
3、低引起低张性低氧血症,血氧容量降低导致等张性低氧血症。5.动脉血氧分压是指A.100ml 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D.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E.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答案 B题解 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A、C、D、E 分别为氧含量、氧容量、P50和氧饱和度的概念。6.血氧饱和度一般是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A.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 O2量的比值B.Hb 结合的 O2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的比值C.H
4、bO2和未结合 O2的 Hb 的比值D.HbO2和 Hb 总量的比值E.未结合 O2的 Hb 量和 Hb 总量的比值答案 B题解 血氧饱和度为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血氧容量是指100ml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最大毫升数当氧分压为20kPa(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5.3kPa(40mmHg)、温度为38。血氧含量是指 100ml 血液中实际含有氧的毫升数,包括溶解的和结合的氧量,但因正常时以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氧量仅为 0.3ml/dl ,常忽略不计, 所以血氧饱和度一般仅指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的比值。7.决定血氧饱和度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液 pH
5、值D.血液 CO2分压B.血液温度E.红细胞内 2,3-DPG 的含量C.血氧分压答案 C题解 血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此外还与血液的pH、温度、CO2分压和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有关。8.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内 2,3-DPG 浓度升高D.血液温度升高B.血液 H浓度升高E.以上都不是C.血液 CO2分压升高答案 A题解 A 、B、C、D 四项变化均可导致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减弱.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 浓度升高。机制为:2,3-DPG 和脱氧血红蛋白结合,可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型,降低与O2的亲和力
6、; 2,3-DPG 是一种不能透出红细胞的有机酸,其浓度升高使红细胞内 pH 值下降,通过Bohr 效应,而使红细胞结合氧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氧离曲线右移。9.有关血氧指标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 的?A.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 的浓度及 Hb 和 O2的结合力B.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C.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D.血氧含量是指100ml 血液中实际含有O2的毫升数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答案 C题解 上述五项均系常用表示血氧变化的指标,但C 项表示不完整,血氧分压是指溶解在血浆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取决于吸入气体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血
7、氧饱和度(血氧含量溶解氧量)/氧容量100,溶解量很小, 实质上是血氧含量与氧容量的比值,故与血红蛋白量无关,SO2主要取决于氧分压与 PO2之间呈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关系。10.P50是指A.氧含量 50时氧分压值D.溶解氧量 50时氧分压值B.氧容量 50时氧分压值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50时氧C.氧饱和度 50时氧分压值分压答案 C题解 见 11 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 11.下列关于 P50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 的?A.P50是指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B.P50是反映 Hb 与 O
8、2的亲和力的指标C.P50的正常值为3.473.60 kPa (2627mmHg)D.P50降低表明氧离曲线右移E.P50升高 0.1kPa可由红细胞内2,3-DPG 浓度增高 1mol/gHb 所致答案 D题解 P50是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正常值为3.47-3.60 kPa (2627mmHg) ,它反映 Hb和 O2的亲和力,是表示氧离曲线移位程度的指标。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P50升高;相反,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强,氧离曲线左移,P50降低。红细胞内2,3-DPG 浓度增高 1mol/gHb ,P50将升高约 0.1 kPa。12.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
9、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须低于A.12.0 kPa (90mmHg) D.8.0 kPa (60mmHg)B.10.7 kPa (80mmHg) E.6.7 kPa (50mmHg)C.9.3 kPa (70mmHg)答案 D题解 组织是否缺氧,在组织血流和利用氧均无异常的情况下,决定于动脉血的实际供氧水平,即动脉血氧含量。氧分压在8.0 kPa (60mmHg) 以上时,氧离曲线近似水平,氧分压的升降对氧饱和度的影响很小,至氧分压低于8.0 kPa (60mmHg) 时,曲线坡度才转向陡直,随着氧分压的进一步下降,氧饱和度显著降低,氧含量明显减少,而致组织缺氧。13.下列关于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叙述哪
10、一项是错误 的?A.血氧容量正常D.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B.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降低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答案 C题解 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有:吸入气体中的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氧变化特点为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低于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接近正常,当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时,动静脉氧差可减小。由于动脉血过低的氧分压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肺通气过度,排出二氧化碳过多,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14.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血氧容量20ml ,动脉血氧含量15ml,动脉血氧分压6.7 kPa (50mmH
11、g) ,动静脉氧差 4ml,其缺氧类型为A.低张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 E.混合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答案 A题解 正常成人血氧容量为20ml(血红蛋白约150g/L,每克血红蛋白结合1.341.36ml 氧),动脉血氧含约为 19ml ,血氧饱和度为9398,血氧分压为10.714.6KPa(80-110mmHg)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 5ml,故该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按血氧饱和度为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计算,为75),动静血氧含量差均下降,符合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15.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低张性缺氧时血氧改变是A.血氧容量下降D.静脉血氧含量
12、升高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E.动静脉氧差增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答案 B题解 低张性缺氧的血氧改变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含量降低,氧饱和度下降,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也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偏低或接近正常,血氧容量一般正常。16.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A.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B.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E.动脉血氧容量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答案 B题解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通常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以呼吸道阻塞和气流通过支气管时发生障
13、碍为基本特征的疾病。虽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呼吸道阻塞导致肺泡通气不足是其共同的特点。因此,缺氧的始动因素是肺泡气的氧分压过低。17.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下降D.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含量正常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加C.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答案 D题解 血液性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因血氧容量降低以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对组织供氧减少而引起。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可正常,动静脉氧含量差可减少,但此与其他类型的缺氧无鉴别意义。18.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项不适宜 ?A.CO 和 Hb 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B.CO
14、抑制 RBC 内糖酵解,使2,3-DPG 减少,氧离曲线左移C.吸入气中 CO 浓度为 0.1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D.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答案 D题解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碳氧血红蛋白(HbCO) 血症形成。血红蛋白与CO 结合后,不能再与O2结合,而失去携氧的能力。对尚未形成HbCO 的红细胞, CO 还能抑制其糖酵解,使2,3-DPG 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HbO2解离速度减慢,释氧减少,加重组织缺氧。CO 与 Hb 的亲和力比O2大 210 倍,故吸入气体中 CO 浓度为 0.1,血中 Hb-CO 已增至 50,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
15、难逆性损伤。Hb-CO 为樱桃红色,因此,病人的皮肤和粘膜也显此色泽。由于CO 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外周化学感受器对 CO 又不敏感,所以不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现象。19.一氧化碳中毒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A.O2与脱氧 (还原 )Hb 结合速率变慢D.CO 使 RBC 内 2,3-DPG 减少B.HbO2解离速度减慢E.以上都不是C.HbCO 无携 O2能力答案 C题解 一氧化碳中毒时,血中HbCO 大量形成,其不能携带O2是造成缺氧的主要原因。此外,CO 使RBC 内 2,3-DPG 减少,氧离曲线左移,HbO2解离速度减慢,亦加重组织缺氧。20.引起肠源性发绀的原因是A 一氧化碳中毒D.肠
16、系膜血管痉挛B. 亚硝酸盐中毒E.肠道淤血水肿C.氰化物中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答案 B题解 亚硝酸盐能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bFe3OH)而丧失携氧能力,导致缺氧。此常因大量食用腌菜或变质残剩菜后,肠道细菌将其中所含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故患者的皮肤、粘膜也显示类似发绀的颜色,而称为“肠源性发绀” 。21.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13.3 kPa (100mmHg),动 -静脉氧差 3
17、.5ml,患下列哪一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A.慢性支气管炎D.严重维生素 B2缺乏B.慢性贫血E.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矽肺答案 B题解 按上述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计算,其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可见该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正常,而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含量下降,动静脉氧差缩小,符合等张性低氧血症的血氧特点。 22.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特征性的变化是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B.血氧容量正常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答案 E题解 循环性缺氧是指组织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或血流速度变慢而致的缺氧。由于毛细血管血流量少或血流缓慢, 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中摄氧较多,因而
18、静脉血氧含量低下,结果使动静脉氧含量差明显增大,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各类型缺氧的血氧特征。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容量及氧饱和度均可正常。23.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A.血氧容量降低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加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答案 D题解 组织性缺氧是由于组织细胞生物氧化障碍,利用氧的能力减弱所致。因此,它的突出特点是静脉血氧含量高于正常,而动脉血氧分压、氧含量、氧饱和度及氧容量均可正常,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24.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A.与氧化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D.抑制 ATP 合成酶的活性B.与还原
19、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E.造成氧化磷酸化脱耦联C.增高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答案 A题解 氰化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体内,CN-与氧化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为还原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生物氧化过程产生障碍,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25.下列哪一种疾病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可明显下降?A.脑血栓形成D.肺栓塞B.冠状动脉痉挛E.食管静脉曲张C.肾小动脉硬化答案 D题解 脑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和肾小动脉硬化分别因脑、心、肾的血液灌注量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则因食管的血液回流受阻,都导致局部的循环性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一般是正常的。但肺栓塞
20、时,由于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7 页动脉主干或其大分支或多数分支的栓塞,及由此而引起反射性全肺小动脉痉挛,严重地阻碍了肺部血液循环,同时使肺动脉压力急剧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异常过重,可发生急性右室扩大和右心衰竭,因而肺的气体交换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含量明显下降。26.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见于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D.氰化物中毒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E.亚硝酸盐中毒C.一氧化碳中毒答案 A题解 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引起循环性缺氧,其血氧特点是动脉血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含量降低,故动静脉氧含量差大于正常,而上述
21、其余原因所致的缺氧,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均减小。27.下列哪一种物质导致的缺氧不属于 组织性缺氧?A.H2S D.As2O3B.NH4CN E.PC.NaClO4答案 C题解 硫化氢 (H2S)、氰化铵 (NH4CN)、三氧化二砷 (As2O3)和磷 (P) 均可损伤线粒体的呼吸链,使组织细胞利用氧发生障碍,引起组织性缺氧。过氯酸钠(NaClO4)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将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成 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失去结合氧的能力而缺氧,此种缺氧属于血液性缺氧。28.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静脉血氧分压与氧含量高于正常见于A.心力衰竭D.氰化钠中毒B.呼吸衰竭E.慢性贫血C.
22、失血性休克答案 D题解 从血氧检查结果来看,血氧容量正常与慢性贫血不符;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则与呼吸衰竭不符;静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高于正常,不可能发生于失血性休克和心力衰竭,而仅能发生于组织性缺氧,因此,只有氰化钠中毒才可呈现上述氧改变。29.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缺氧中下列哪一项血氧指标的变化不存在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静脉氧差正常或下降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E.静脉血氧分压降低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答案 C题解 支气管哮喘因支气管管壁痉挛、肿胀、纤维化、管腔内炎性渗出物增多,造成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加,存在阻塞性通气障碍,致肺泡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引起低张性缺氧,故动脉血氧
23、饱和度下降。30.造成组织缺氧的主要机制是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B.血氧含量降低C.血液氧饱和度降低D.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血量减少E.细胞组织与血液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答案 E题解 产生组织缺氧的机制均是由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氧分压之差亦小,即毛细血管床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氧分压梯度变小。细胞内氧分压正常为0.85.33 kPa (1kPa=7.5mmHg) ,常用静脉血氧分压 (正常 5.33 kPa),反映内呼吸情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7 页31.常用下列哪项指标反映内呼吸情况?A 动脉血
24、氧分压D.动脉血氧饱和度BP50E.动脉血氧含量C.静脉血氧分压答案 C题解 见 30 题题解。32.低张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A.静脉氧分压降低D.毛细血管血量减少B.静脉血液氧饱和度降低E.血氧容量降低C.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答案 C题解 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与组织细胞氧分压差,决定氧弥散入细胞被细胞利用的过程。低张性缺氧主要是由于氧分压降低导致氧含量和氧饱和度降低;血液性缺氧主要由于血氧容量降低导致血氧含量减少;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是由于单位时间内流过毛细血管的血量减少,使弥散到组织细胞的氧量减少,上述各类型缺氧均可使毛细血管中平均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梯度变小,造成细
25、胞缺氧。33.血液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A.动脉氧分压降低D.静脉血氧含量增高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E.细胞内呼吸障碍C.血氧容量降低答案 C题解 见 32 题题解。34.循环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A.动脉氧分压降低D.血液氧饱和度降低B.单位时间内毛细血管血量减少E.P50降低C.血氧容量降低答案 B题解 见 32 题题解。35.组织性缺氧导致细胞缺氧的机制是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毛细血管血液量减少B.血液氧饱和度降低E.血液氧容量降低C.组织利用氧障碍答案 C题解 组织性缺氧,是由于内呼吸障碍,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故静脉血氧含量和氧分压较高,使血液与组织之间氧分压梯度差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缺氧 2022 病理 生理学 第五 缺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