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pdf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单元梳理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本单元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几朵,却也能感受到唐诗那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微的过程。李白才思敏捷, 诗风豪迈飘逸; 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 “杜甫诗三首”所选
2、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朝濒于土崩瓦解的末世。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 所以他的诗歌较早地放弃了济世情怀,多抒发个人情感。千百年以来,也许没有人能破解锦瑟一诗,但人们却乐于与这首诗“共舞”,百读不厌,足见其强大的艺术魅力。而马嵬一诗,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缠绵哀婉的诗人: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一个爱情悲剧。学习
3、这个单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诗与小说不同,它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诗与散文也不同,它没有散文那种记叙的从容,表达的自由。诗歌的最大特点在于抒情。读诗,要认同它的形式,接受它的表达方式(比如想象、夸张等虚拟成分),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这样才能激发起读诗的热情。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是心声的外化,而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古代的社会生活已离我们远去,古人的情感世界也不同于现今。所以读古代诗歌,尤其要有“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必要的背景提示,就像卫星定位系统一样,有助于我们锁定目标。3、体悟诗歌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
4、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的语言的韵味。”4、要注意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 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 巩固理解成果。 如读蜀道难 要读得高亢激昂,读琵琶行 要读得雅正悲慨,等等。二、复习蜀道难(一)复习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二)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
5、云: “ 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的手法, 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2.明了背景唐朝, 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
6、指此而言。 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3.梳理结构开篇:主旨句一见一 叹高蜀道来历难行蜀道高峻二 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三 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结尾:主旨句三见4.感悟主旨: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三)重点句子赏析1、 “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 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
7、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 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 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2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极度夸张地概括了蜀道之难:蜀道险峻难行,环境恐怖险恶,社会危机潜伏。 诗人采用反复的形式,让这一句随感情的起伏和自然景物的变化凡三见。第一次在诗篇的开头破空而来
8、,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并从内容上统摄全篇。 中间则出现在描写蜀道险峻难行和旅途恐怖凄清的感受之后,是此时诗人魄动心悸、 不能自已的感情的体现。最后出现在诗尾,是对蜀中山川险恶和社会阽危的深沉浩叹。总之,主旨句每次都出现于它不得不出现之处,贯串始终,推动内容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畅快淋漓之感。(四)重点难点探究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
9、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2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
10、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 /之难,难于 /上/青天!上有/六龙 /回日 /之/高标,下有 /冲波 /逆折 /之/回川。其险也/如此,嗟尔 /远道 /之人 /胡为乎 /来哉!剑阁/峥嵘 /而/崔嵬,一夫 /当关,万夫 /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山蜀水蜀道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不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3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不过,猱猿愁
11、攀援夸张描写蜀道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山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 “去天不盈尺” “扪参历井”夸张山峰的高峻。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道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蜀道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斗争,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天辟地的伟大力量。第三, 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 想象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第四, 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不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4、 “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
12、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 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 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
13、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 极尽变化之能事。 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5、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风云变幻, 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 30 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
14、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五)基础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 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
15、 年) ,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 寄情山水, 诗酒逍遥, 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2、字音字形噫吁嚱( yix xi )鱼凫( f)秦塞( s i)萦绕( y ng)石栈( zh n)猿猱( n o)扪参( sh n) 抚膺 (y ng) 巉岩( ch n)峥嵘( zh ngr ng)飞湍 (tu
16、n) 咨嗟( z ji )喧豗( hu)砯崖( p ng)崔嵬( w i)吮血(sh n)3、词类活用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 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 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5.通假字所守或匪亲(匪:同“非”)6 文言句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7.重要实词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8.
17、重要虚词难于上青天 (介词, 译为“比”)开国何茫然 (多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但见悲鸟号古木(只)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9.一词多义10、默写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 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三、复习杜甫诗三首(
18、一)复习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二)课文整体感知1解说文题、背景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 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 一脉相通,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
19、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本课选读的是第一首, 从命意上看, 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 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 功业无成的感慨。本课选读的是第三首,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登高也是杜甫在夔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
20、,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2、理清结构诗歌诗人心境情感基调秋兴八首(其一)情系故乡孤独悲凉咏怀古迹(其三)怀才不遇怨恨悲愤登高穷困潦倒哀愁悲怆(三)重点语句赏析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两句互相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
21、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2、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原文是:“盖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
22、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 ,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可参考上面古人的意见评判。(四)重点难点探究1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怎样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怀呢?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宋玉的九辨云: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丕的燕歌行 云: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
23、雁南翔。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 给人以苦寒之感, 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 杜甫的悲秋, 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 身世的感慨, 显得更加沉郁厚重。2杜甫晚年的律诗有什么特点?本课所选三首诗都作于夔州,都是律诗。 这些诗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品,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诗人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即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这样联章的七律,犹如咏发情感的“捆绑火箭”,皆为精
24、心制作而成,为前此创作所无。唯其早年有太多作品关注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赫赫在前,故晚年不再重复,独存精神,厚积所发,铸成更为深沉的诗情。3怎样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对这句话的理解素有争议。一是“丛菊两开”的“两开”具体所指是什么?一种说法为杜甫在夔州两见菊开。 考察杜甫的行踪, 他出川的当年曾在云安(今重庆云阳) 度过了一个秋天,写秋兴八首时已到夔州,再历秋景。“两开”还应该从出川算起较确,故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到夔州的当年。二是“他日”作何解?不同于课本注释的另一种解释为:“他日”即“来日”也。诗意为: “丛菊两开”,徒作来日回忆之泪耳,即“而今乐事他年泪”之意,清人钱谦益就是持这种观点,他
25、在钱注杜诗中评道:“丛菊两开,储别泪于他日;孤舟一系,僦归心于故园。 ”解“他日”为“向日” (从前)或“来日”在训诂上都有根据,于诗意也各有所长,很难分出高下来。4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王昭君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她自恃美貌,高标自持,不肯贿赂画工,最后远嫁匈奴,身葬绝域,令人悲慨。对王昭君,历代不乏歌咏,就连北宋王安石这样的“硬汉”也写了明妃曲 ,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因为女人貌美入宫被冷落,和男人怀才入朝不得志一样,都是让人感叹悲哀的事。杜甫咏王昭君, 也不过是借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5怎样理解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怀?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2022 年人教版 语文 必修 第二 单元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