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案 .pdf
《2022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案 .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 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教学重点1.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 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 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师: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了物体的一些运动规律,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一个物体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同的运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2、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一、据生活现象思考探究师: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分组探讨一下运动和力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并试着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是不是有力物体就能运动,没力物体就静止。给物体一初速度,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滑动,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物体的运动方向跟力的方向一样吗?以抛粉笔为例3、物体的运动仅由力决定吗?抛粉笔为例4、物体什么情况下做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以抛粉笔为例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什么情况下加速?什么情况下减速?以抛粉笔为例。【牢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没有时物体也能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力的方向无必然联系;当速度与力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与力不在同一直线时,曲线运动;同一直线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力与速度同向,加速;力与速度反向,减速。要让学生明白:物体此刻的速度是由上一刻的速度和上一刻的受力决定的,此刻的速度及此刻的受力决定下一刻的速度。 (比方:今天的结果是前面的表现决定的,要想今后的结果能改变,必须从现在开始。)二、历史上人类对运动与力的关系的认识师: 爱因斯坦曾把一代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比做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警员
4、破案的过程。在侦探故事中,有时候明显可见的线索却把人们引到错误的判断上去,也就是说光凭经验来做判断是靠不住的。师:长期以来, 在研究物体运动原因的过程中,人们的经验是: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必须推它或拉它。因此,人们直觉地认为,物体的运动是与推拉等行为相联系的,当不再推、拉的时候,原来的运动便停止下来。根据这类经验,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便要停止在某个地方。我想不仅是亚里士多德这样想,就是在现在,很多人还是这样想的,因为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经验相一致。但这却是个错误的结论。是由明显可见的线索引出的错误判断,而且这个错误结论竟维持了近两千年。直到三百
5、多年前,伽俐略创造了有效的“侦察”方法,发现了正确的线索,揭示现象的本质,成为物理学中的福尔摩斯。师: 伽俐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越来越大;向上滚动时,速度越来越小。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速度应该不增不减。实际上他发现,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伽俐略认为, 这是由于摩擦阻力的原因,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越光滑, 球便会滚动得越远。于是他推断: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师: 伽俐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伽俐略斜面实验) :让一个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升到原来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
6、个斜面上仍然达到同样高度,但这一次为了达到同样高度,比第一次滚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将会滚得更远。于是他问道:若将后一个斜面放平,球会滚动多远?结论显然是,球将永远滚动下去。这就是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物体也可以运动(比如在光滑水平上,只要给物体个初速度,物体将以这个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而力恰好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运动速度)的原因,比如物体加速和减速时都需要受到力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消除一切阻力,也不能把水平木板做得无限长,所以这个实验是“理想实验”带领学生观察动画及视频文件,先看理论动画,再看演示实验。注意: 理想实验不是空想实验,它是可靠实验事实加
7、上理论推导。师:与伽俐略 同 时代 的 法甲乙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他还认为,这应该作为一个原理加以确立,并且是人类整个自然的基础。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伽俐略和笛卡尔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注意: 学
8、习物理的过程中大家已经对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很熟悉了,并且每次提到的都是他的错误观点,好像成了反面教材,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一下:亚里士多德是个非常伟大的人。恩格斯称亚里士多德是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涉及生物、天文、气象、数学和物理等,成果十分丰富,是西方文化的奠基人。他追求以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比如说:他认为天上的运动应该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地上的物体都应该是静止的。他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是与大量的“事实”相一致的。他一直追求真理,只不过因为当时研究物理总是靠直觉和思维来进行。因此,他的这一错误观点影响了人们两千多年。伽利略实在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第一个意识到了
9、摩擦力一个本质至今还没有被认识清楚的问题。有了这一点,加上他又具有丰富、发散而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设计出其理想实验就显得比较自然了。我们认为理想实验首要的意义在于它摒弃了那种单纯依靠思辩来研究物理的行为方式,而确立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基本地位。从物理史实上可以发现,这时伽利略认为的地面上的物体除静止外的另一本来面目是匀速圆周运动(而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因为他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研究物理不再是单纯地靠直觉和思维。是笛卡尔第一个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确实是人类思想认识
10、上的一次飞跃。因此,笛卡尔认为上述论断应该作为一个原理加以确立,且是人类整个自然观的基础是十分合理的。笛卡尔当时还指出:在太空环境中可以实现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这时物体的运动就满足理想实验的条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拓宽了看问题的视野)。牛顿所做的工作不仅是进行了总结,更是从物理上赋予了明确的内涵,这其中包括惯性和力作为科学概念地提出,以及惯性参考系等,同时明确了力和物体运动及其变化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牢记】:1、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因而力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才需要力,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11、,不能用实验来验证。3、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称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性定律。师: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例如冰壶。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直到它再一次受到杆的打击或碰到障碍物,才改变这种状态。观看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实验四、惯性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文件。生活中的例子:将斧头和木把往下敲。木把受到敲击突然停止了。斧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使斧头和木把
12、套紧。1、问: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惯性?物体什么时候具有惯性?答:一切物体均具有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是一种固有性质。2、惯性可以被克服吗?答: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不能避免或克服。3、速度可以突变吗?答:当有外力作用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变化,惯性的大小就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正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一点点变化的,所以速度是不能突变的。4、物体的惯性大小由什么决定呢?与速度有关吗?答: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这里有一个易错点:很多同学认为
13、速度大,惯性大;速度小,惯性小。原因是他们把“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理”理解为“物体从运动到静止的难易程度”。分析:正是因为有外力的作用才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所以要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最起码要给它们相同的外力作用,才好进行比较。(不恰当的比方:想看两个人一天谁挣的钱多,最起码要给他们相同的本钱)要比较速度变化的难易程度其实就是比较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反映了相同时间内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关系,而在相同的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仅仅是由质量决定的。所以惯性仅仅由质量决定。(a 大,速度变化容易;a 小,速度变化难)惯性 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但由于惯性是属性不是物理
14、量,所以不能具体讲1 千克的物体有多少惯性。例:如手挡相同速度的篮球和汽车。如果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车在相同的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并不相同,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很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歼击机的质量比运输机、轰炸机的质量要小得多,在战斗前还要抛掉副油箱,以进一步减小质量,就是为了要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应该尽量增大物体的质精选学习
15、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量,抽水站的电动抽水机和水泵都固定在很重的机座上,就是要增大它们的质量,以尽量减小它们振动或避免意外的碰撞而移动。牛顿第一定律扩展: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物体不受力与受力平衡是等效的(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受力平衡时加速为0,物体静止或匀速)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这样理解: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力平衡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反过来亦成立,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必定不受力或受力平衡。有下图: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要求
16、学生认真看书,明确用“比较”的方法测量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作出a-F 、a-1 m图象。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aF、a1m的探究难点: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实验探究”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新课导入: 1复习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何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 ?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加速度来描述,与物体质量及物体受力有关。 (学生更详细的回答可能为:物体受力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小) 2教师引导提问进入新课: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比
17、例关系?如果存在,其关系是什么?请同学猜一猜。( 学生会提出很多种猜想,对每一种猜想,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用实验来检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一、实验介绍投影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讲解: 我们用小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以改变小车质量; 在小车上挂一根细线,细线通过定滑轮拴一个小桶,小桶内可以放重物,这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大致是小桶及重物的重力,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桶内的重物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我们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 与拉力 F及小车质量物体不受力物体受力
18、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受力平衡受力不平衡物体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改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6 页的关系时,可先保持m一定,研究以与F 的关系;再保持F 一定,研究d 与 m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 此控制变量法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教师引导提问:如何根据现有器材测出小车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用打点计时器) 教师可再追问: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的方法和公式是什么?(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展示如下版图) 板图: 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测量物体加速度最直接的
19、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测量时间,然后由a=2x/t2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由于 a=2x/t2,如果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x1、x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即a1 a2= x1/ x2。提出问题:在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也会影响到小车的加速度,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呢? 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把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二、实验过程 1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a 与 F 的关系。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
20、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教师引导提问:怎样才能直观地反映出口与F 是否成正比呢?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借助图象,用横轴表示拉力,用纵轴表示加速度,通过采集数据作a一 F 图象。如加速度随拉力的变化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说明n 与 F 成正比。实验数据的分析:设计一个表格,把同一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在表中。为了更直观地判断加速度a 与力 F的数量关系,我们以以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 与 F 成正比,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进一步分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报出实验数据并输人计算机。
21、( 用 Excel 表格处理数据) 教师引导各组代表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得出结论。板书: aF 2保持拉力不变,研究a 与 m的关系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的分析:设计第二个表格,把不同物体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在表中。根据我们的经验,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优越大,加速度a 越小。这可能是“a 与 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以与m2成反比”,甚至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人手,检验是否“a 与 m成反比”。在数据处理上要用到下面的技巧。板图: “ a 与 m成反比”实际上就是“a 与 1m成正比”,如
22、果以 a 为纵坐标、 1m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1 m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以是不是与质量m成反比。 (实验前教师指导)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数据输人计算机。( 用 Excel 表格处理数据) 各实验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情况得出结果。板书: a1m 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到的事实,首先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及它的质量有最简单的关系,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aF、al m 。如果这个猜想是正确的,那么, 根据实验数据以a 为纵坐标、 F 为横坐标和以a 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作出的图象,都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但是实际情
23、况往往不是这样,描出的点有些离散,并不是严格地位于某条直线上,用来拟合这些点的直线也并非准确地通变原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6 页这时我们会想,自然规律真的是aF、al m吗?如果经过多次实验,图象中的点都十分靠近某条直线,而这些直线又都十分接近原点,那么,实际的规律很可能就是这样的。可见,到这时为止,我们的结论仍然带有猜想和推断的性质。只有根据这些结论推导出的很多新结果都与事实一致时,它才能成为“定律”。本节实验只是让我们对于自然规律的够究有所体验,实际上一个规律的发现不可能是几次简单的测量就能得出的。4
24、.3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4.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重点1. 牛顿第二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引入师: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同时又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上一节课的探究实验我们已经看到,小车的加速度可能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大量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由此可以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
25、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一、 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比例式:mFa或maF。等式:kmaF其中 k 是比例系数。(公式中的F 是合外力,而ma是作用效果,不要看成力,它们只是大小相等)力的单位K是比例常数,那k 应该是多少呢?这里要指出的是,在17 世纪,人类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物理量的计量标准,但还没有规定多大的力为一个单位力,当然也没有力的单位牛顿。科学家们在做与力有关的实验时并没有准确计算力的大小,利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教案 2022 年人教版高一 物理 必修 第四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