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A 艾滋病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 淋巴细胞 (CD4+T 淋巴细胞),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感染和肿瘤。B 败血症 : 是病原菌侵入血流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引起严重毒血症的严重全身性感染综合征。B 病原携带状态( carrier state) 特征为:不显出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如伤寒、菌痢、霍乱、流脑、乙肝等都可能成为重要传染源。B 波状热(回归热) : 热度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低热或无热,反复出现,见于回归热、布氏
2、杆菌病。C 超级传播者:个别 SARS 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这些患者称为C 弛张热: 高热, b)24h 温差超过1,最低温度不到正常。如伤寒缓解期。C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s) :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其中具有传染性,并可导致不同程度流行者称为传染病。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 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Dane 颗粒: HBV 完整的病毒体,直径42nm。包括:包膜:乙肝表面抗原
3、(HBsAg ) ,厚7nm;核心:直径 28nm, 含不完整环状双股DNA 、 HBcAg 、 HBeAg 、 HBV DNA和 HBV DNAP. D 胆酶分离: 肝细胞大量坏死,ALT 生成耗竭时,重肝黄疸迅速加深而ALT 反而下降。D 毒血症 :无菌,有毒素存在,引起毒血症状。D 多器官功能衰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衰竭。F 肥达实验 (肥达反映) :又称伤寒反映,是通过凝集反映检测病人血清中的抗体,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0”抗体效价1:80 以上, “H”抗体效价1:160 以上, “Vi”抗体效价1:40以上有诊断意义。F 复发: 大约 10%-20%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在退热后
4、1-3 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F 复数败血症 : 在同一血液培养或3 日内从同一个病人不同血培养标本检出两种或以上的致病菌。G 肝肾综合症 :肝癌晚期常因严重的肝功能衰竭而并发特发性、进行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其肾脏组织学可无明显或仅有轻度非特异性改变,称为肝肾综合症。该病常继发于应用利尿、止血药物、感染、大量腹水、手术等之后,以慢性失代偿性肝硬化及功能性肾衰为特点。G 肝性脑病: 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症,是肝癌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和代谢紊乱为特点,以智力减退、 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体征及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是肝癌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G 肝掌 :当患了慢性肝炎特别是肝
5、硬变厚,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 或是红色斑点、 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G 感染性休克 :败血症发展至休克,BP90mmHg 或较正常时血压低40mmHg 。H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J 稽留热: 高热, b)24h 温差不超过1。如乙脑。J 间歇热(败血症型热) : 24h 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J 菌血症 :细菌在血液中短暂出现,无明显中毒性症状。K 卡波济肉瘤 (Kaposi s sarcoma KS),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可融合成大片状,表面出现溃疡并向四周扩散。
6、是一种恶性组织细胞病,可转移到淋巴结及内脏。K 口腔毛状白斑(oral hairy leucoplakia) 舌的两侧边缘粗厚的白色突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L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发热、 出血和肾损害为特征病毒性疾病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L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 透过
7、血脑屏障, 局限于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瘀点和颈项强直等;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多见于冬春季,以儿童发病率为高。M 慢性 HBsAg 携带者: 血浆 HBsAg 持续阳性 6 个月以上,无明显症状,肝功能正常,是乙肝的主要传染源M 玫瑰疹 :部分伤寒病人可于病程7-14 天在胸、 腹、背部分批出现淡红色丘疹,压之褪色,多在 10 个以下,约2-4 天消失,此为伤寒极期的典型临床表现。N 脓毒血症 :败血症伴全身多处脓肿形成。(细菌栓子随血流可出现迁徙性病灶)PCP: 肺孢子菌肺炎,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表现为,慢性咳嗽,发热发绀学氧分压降低,
8、很少有肺部罗音,胸部X 线显示间质性肺炎。Q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化,又不能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才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疟疾、 结核等。Q 禽流感病: 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病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Q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是指人体对各种损害因素所引起的全身性的反应。是以强烈的失控的炎症为主的临床综合征。R 人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猪链球菌病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SIRS 病因
9、:包括感染性因素:败血症非感染性因素:急性胰腺炎、烧伤、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出血性休克、严重创伤、免疫调节性器官损伤、心肌梗死等。T 同时感染: 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一个机体X 显性感染 (apparen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 (clinical infection )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引起组织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和产生免疫应答。X 相对缓脉 :为伤寒极期,循环系统常出现的症状,即体温增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15-20 次,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X 血清转换: HBeAg 消失而康HBe 产生称为e 系统血清转换。HBsAg 消失而抗HBs 产生称为 s 系统血
10、清换转Y 严重败血症 :出现一个脏器功能衰竭的败血症。Y 隐性感染 ( inapparen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 体征及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Z 再燃: 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7d 后退热Z 蜘蛛痣: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 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皮肤黏膜上的,显露在皮肤上酷似蜘蛛。Z 重叠感染:两种病原体的感染相继发生Z 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又称为肝坏死,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后发生的
11、肝功能衰竭。名词解释: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1.传染源: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 (2)接触传播( 3)实验室传播(4)其它 3.易感性和免疫力人群普通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多 4.流行特征:该次流行发生于冬末春初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表现潜伏期 116d,常见为35d。典型病例起病
12、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94%100%的患者有发热。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为12 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常无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起病37d 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痛,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音。病情于1014d 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此时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病程进入23 周后,发热渐退,其它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的呼吸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 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病程初期到中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
13、,淋巴细胞常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T 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 、 CD4 +及 CD8 + T 淋巴细胞均显著减少。疾病后期多能恢复正常。2. 血液生化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乳酸脱氢酶(LDH )及其同功酶等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气分析可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3. 血清学检查IgM型抗体发病1 周后出现,在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达高峰,3 个月后消失。 4. 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液、 呼吸道分泌物、 大便等标本中SARS 病毒的 RNA 。 5.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将患者标本接种到细胞中进行培养,分离病毒。6. 影像学检查特征为:疾病早期即有胸部 X 线检查异常,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
14、变。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 常累及多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双肺周边地域累及较为常见。肺部阴影吸收、消散较慢;阴影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有时可不一致。胸部CT检查以玻璃样改变为最多见。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1)与 SARS 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2)发病前两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SARS 病人的地区。 (二)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 38,伴有头痛, 关节酸痛, 肌肉酸痛, 乏力, 腹泻; 常无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 多为干咳,痰少, 偶有血丝, 可有胸闷, 气促或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 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三)实验
15、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减少。(四)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或斑片状浸润阴影或呈网状改变。(五)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SARS 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重症 SARS 的诊断标准以下条即可诊断重症SARS:1。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 次分 2。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70mmHg 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50%休克 4.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5. 有严重基础疾病,合并其他感染,或年龄50 岁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利巴韦林。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用法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持续 3d 不退; 48h 内肺部阴影面积扩
16、大超过50%;有急性肺损伤 (ALI )或出现 ARDS 。三、抗生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可选用氟喹诺酮、大环内酯类或-内酰胺类抗生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四、早期氧疗。五、增强免疫力重症患者可试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六、重症病例的处理七、血清疗法2 禽流感病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主要为鸡、鸭等家禽,特别是鸡。(二)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禽流感病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在7 天以内,通常为2-4 天,急性起病1,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2,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 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3 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
17、热程 1-7 天,一般 2-3 天。4 半数患者胸部X 线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5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好,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出现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雷耶)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禽流感病诊断:1.流行病学:曾到过疫区,或与家禽及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 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应警惕禽流感的可能。2.临床表现3.实验室确诊和辅助诊断4.鉴别诊断:
18、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SARS,传单,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支原体肺炎禽流感病治疗:1.对疑似和确诊病例隔离2.对症治疗:与普通流感相同,应尽早休息和住院治疗,多饮水,高热时给与解热镇痛药物,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防止Reye 综合症,密切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并发症3 抗病毒治疗: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伟(达菲)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株的复制。但应注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前者包括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嗜睡等,重者可出现谵妄、抽搐、运动失调;后者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有癫痫病史者忌用。3 人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19、:1.传染源:主要是猪,尤其是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未发现人作为传染源引起人发病。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开放性伤口传播,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人群以有猪密切接触史者为多人猪链球菌病临床分型:潜伏期为4 小时 7 天。1.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无休克、昏迷和脑膜炎等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2. 休克型: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少尿等休克表现,病情进展快,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心力衰竭、DIC 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本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3. 脑膜炎型或脑膜脑炎型:起病急,发热、畏寒、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皮肤没有出血点、瘀点、瘀斑,无休克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4. 混合型:患者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5.其他少见的感染类型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关节炎、肺炎或支气管肺炎。人猪链球菌病实验室检查:1.血象 2.病原学检查3.血清学检查4.分子生物学检查5.脑脊液检查人猪链球菌病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病前7 天内有猪(羊)接触史。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
21、查: 白细胞数升高,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原体监测阳性。4.鉴别诊断: 主要与败血症,脑膜炎,脑炎等鉴别人猪链球菌病治疗: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用短程糖皮质激素,成人可用地塞米松1020mg/d,或氯化可的松200300mg/d,可减轻毒血症状,抗休克和提高重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程度。休克型者应抗休克治疗2.病原治疗: 猪链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均敏感,目前效果较好的药物有青霉素G、第三、四代头孢菌素。青霉素1200 万 u/d 或头孢噻肟 46g/d。4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表现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等为特性。病毒形态和结构:为
22、负性单链RNA 病毒,圆形或卵圆形,直径80 120nm,双层包膜,外膜上有纤突。鼠类是 主要传染源,亚洲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林区)。欧洲为棕背鼠平。发病机制: 病毒进入体后有一短时(约1 周)的病毒血症,出现发热及毒血症症状,病毒及其引起的免疫损伤,造成全身小血管及多数脏器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皮肤充血及血浆外渗,引起水肿、低血容量血症,甚至低血容量休克。肾血流量不足及免疫损伤等因素,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小血管损伤及释放的凝血
23、因子激活内、外凝血系统,发生DIC及继发性纤溶,进一步加重休克、出血、肾损害。临床表现: 三大主征:发热、出血、肾损害(一)发热期(1) 发热及中毒症状:起病急剧,体温多在39 40,为稽留热或驰张热,热程 3 7天,伴有全身酸痛。 (2)毛细血管损害:表现充血、出血及渗出性水肿。特别是球结膜水肿。表现为:面红、眼红、颈胸红三红,呈“ 酒醉貌 ” 尤其是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消化道症状及腹痛,可因剧烈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而误诊为急腹症。(3)出血:背、胸、腋下是抓痕样,线状样出血征。少数患者有鼻衄、咯血、血尿或黑便。(4)肾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有尿量减少倾向。(二)低血压休克期:病程第
24、46 天出现,热退后病情加重, 血压下降, 轻者仅表现为一过性晕劂,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脉搏细弱, 尿量减少。可因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烦躁、神志不清。 此期持续 13 天。 (三)少尿期:出现在病程的58天,出血 24 小时尿量 500ml 为少尿, 50ml 为无尿。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及其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失调。三中毒(尿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水中毒)一紊乱(电解质紊乱)。 一加重(加重)(四)多尿期:出现在病程的9 14 天。根据尿量及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为三期即:1、移行期:每日尿量为500 2000ml,但尿素氮、肌酐反而上升,症状加重。 2、多尿早期:第日尿量2000ml 氮质血
25、症未见改善(尿素氮、肌酐仍高),症状仍重。 3、多尿后期:每日尿量2000ml。尿素氮、肌酐逐渐下降,症状逐渐缓解。每日尿量一般为4000 8000ml,少数可达 15000ml。 表现为:失水、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继发感染、出血(五)恢复期每日尿量不断增加至3000ml 以上,肾功能逐渐恢复,症状逐渐缓解。但亦存在因多尿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如脱水、低钾、低钠等。亦可发生继发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早期出现变异淋巴细胞,具有早期诊断意义。血小板总数下降,血红蛋白增高。(2)尿常规:早期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期这些改变达高峰。尿膜状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传染病学复习资料 2022 传染病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