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复合材料的性能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复合材料的性能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复合材料的性能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复合材料的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6-2 复合材料的性能复合材料的性能(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6-2-1 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复合效应(principle of combined action ) 1. 复合材料各组元(相)相互作用各组元(相)相互作用 基体:基体: 将增强材料粘合粘合成整体并使增强材料的位置固定。 增强材料间传递载荷传递载荷,并使载荷均匀,自身承受一定载荷。 保护增强体保护增强体免受各种损伤。 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型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选择。 决定部分性能。 增强体:增强体:主要承受绝大部分载荷、增强、增韧增强、增韧 功能体:功能体:赋予一定功能 界
2、面相层界面相层:复合材料产生组合力学及其它性能,复合效应复合效应产生的 根源不同材料的不同材料的 lc纳米量子尺寸效应纳米量子尺寸效应:固体物理研究表明,固体颗粒尺寸减少到某一临界值时(一般为0.1m或100nm),颗粒的某些性质(如光、电、磁、热、化学特性等)会发生某些性质(如光、电、磁、热、化学特性等)会发生质的变化质的变化,呈现与物体宏观状态下差异很大的特性。具有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2nm量量级的复合材料级的复合材料。由于其纳米量子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大的比表面积及强的界面相互作用积及强的界面相互作用,
3、使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远优于相同组份常规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纳米复合材料是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 3) 界面效应界面效应(interface effect) 复合材料的绝大部分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界面层的状态和性质,材料的破坏与失效机制往往是从界面破坏与失效开始的。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界面层的状态和性质,界面缺陷都十分敏感,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界面层的状态和性质。 几乎所有协同效应(复合效应的本质特征)都是由界面层的存在带来的,这就是所谓界面效应的内涵。而界面效应的表现方式却多种多样。 从数学上可以由混合律和二次混合律混合律和二次混合律加以简述(见图4-108,4-109)
4、 1). 界面上力的传递与残余应力界面上力的传递与残余应力 有一定结合强度 的 界 面(层),可在基体与增强体之间进行a. 力的转递力的转递b. 力的分配力的分配c. 基体或增强基体或增强体破坏过程中的体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再分配应力再分配组合力学性能 在复合材料未受外力时,界面上仍存在应力或应力分布,这就是“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来源残余应力来源: 增强相与基体相CTE不匹配不匹配 相与相之间的弹性系数不匹配弹性系数不匹配,相内的应力分布不均 成型过程中成型过程中,由高温-室温由化学和物理变化引起的各组元体积 收缩的不同收缩的不同,如:基体固化、聚集态转变、晶相转变等 层合板中,铺层方向不同带来
5、的层间残余应力铺层方向不同带来的层间残余应力(层合板的翘曲) 流变过程中,组元间的塑性变形差异流变残余应力流变残余应力 2). 复合材料界面破坏机制复合材料界面破坏机制 破坏的来源破坏的来源 基体内、增强体内和层面层上均存在微裂纹、微裂纹、气孔、内应气孔、内应力力在力场或外界环境(如介质、水)微裂纹和缺陷按本身的规律发展,并消散能量 破坏形式破坏形式 5种基本破坏形式i) 基体断裂基体断裂ii) 纤维断裂纤维断裂iii) 纤维脱粘纤维脱粘iv)纤维拔出纤维拔出(摩摩擦功擦功)v) 裂纹扩展与偏裂纹扩展与偏转转5种形式综合体现复合材料的破坏与失效 复合材料的破坏机制则是上述5种基本破坏形式的组合
6、与综合体现的结果。 4)乘积效应乘积效应 (X/Y)()(Y/Z)= X/Z(见表4-42) 主要表现在功能复合材料中,详见P421 5)其它复合效应其它复合效应“界面诱导效应、混杂效应、共振效应,一般了解见P4226-2-2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1.单向板的强度与模量单向板的强度与模量(strength and modulus of an aligned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Section 15.5(1)纵向载荷弹性行为纵向载荷弹性行为(Elastic Behavi
7、or longitudinal loading)条件;FC=Fm + Ff c= m= f Vm +Vf =1推导结果:模量模量 Ecl=Em(1-Vf)+EfVf Ff/Fm=(EfVf)/(EmVm) 强度强度 *cl= (1-Vf) + *fVfEf、Em是纤维和基体的模量,Vf、Vm是纤维和基体的体积分数(2)横向载荷弹性行为横向载荷弹性行为(Elastic Behavior-transverse loading)条件: c= m= f = c= m Vm +Vf f Vm +Vf =1推导结果:模量模量 Ect=(EmEf)/(1-Vf)Ef+VfEm 或 1/Ect=Vm/Em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复合材料 性能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