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课时 新授课 东方国际学校 使用日期:2019年9月5、6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
2、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活动导入【活动设置】用眼睛观察课本P10上面两幅插图及后黑板图形,在课本图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中心的两个
3、圆面积一样大吗?在后黑板图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课本上插图 黑板上插图【提出问题】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指出】为了准确判断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等,需要用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学生目测后回答问题1,答案预设:在课本图中,感觉帽子高CD比帽檐直径AB长;感觉上面中心圆面积大;在后黑板图中,感觉上面那根线段比下面的那根长。拿出刻度尺,动手测量。并且说出对比结果。(设计意图: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
4、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自学课本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了解“国际单位制”。带着问题阅读,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1m=10-6m 1nm=10-9m(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估测(2)长度
5、的测量工具【反馈练习一】阅读课文P13 “小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人头发直径约710-5m= m2.地球半径6.4106m= km3.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易错点剖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易犯类似下列的错误:710-5m= 710-5 m106m=70m710-5m= 710-5106 =70m第一个式中用“106m”代换了前面的“m”,所以中间的“m”就不应该写了;第二个式中中间没写单位。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710-5m= 710-5106m=70m。思考回答:1.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 m2.地
6、球半径6.4106m= 6.4103 km3.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km =884443cm(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并能正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问题情境设置】1.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2. 除了“一步”以外,人体的哪些部位还可以做为“尺”?3. 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总结并过渡】生活中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提出问题】你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展示实物】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思考并小组内交流归纳:1.“一搾”:伸开手掌,从大
7、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2.“一庹”: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量程01m,分度值1cm)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接近测量值。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3)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金属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
8、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甲 乙 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各组按要求测量,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
9、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4)测量长度时正确读取估计值。(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丙 丁 【以例代讲 突破难点】如图甲、乙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为 、 。【难点剖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2.50 cm,不能读作2.5cm,若长度在两刻线之间,我们读数时的估计值就不为零,记录时要把估读值记上,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42 cm读估计值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再向下读了,因为估读值本身已经不准确了,因此再向下读是没有意义
10、的,不应读取【知识拓展】 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 cm。(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思考回答听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2.50 cm;2.42 cm。思考交流: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分度值是1mm;纽扣的准确值是1.1cm;估计值是0.00cm
11、;纽扣的直径是:1.1cm+0.00cm=1.10cm。答案: 1;1.103. 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计时工具2. 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反馈练习二】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讨论交流: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等量替代法、化曲为直法。)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
12、度尺B分度值是0.2mm,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答案:A; B; 2.20cm(或22.0mm)【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归纳强调】1.时间的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换算关系是: 1 h60 min 1min60 s 2.计时工具:运动场和实验室用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第一章 第一节 长度 时间 测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