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pdf
《2022年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 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二、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 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 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觉悟目标: 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
2、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2、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 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因此, 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新课标的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
3、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具体为:法律权利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人 格 尊 严 权名誉权侮辱、诽谤等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轻者承担道德责任)肖像权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隐私权(第五课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4、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
4、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5、教学具体活动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2)课前准备:发放表格评选最满意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计。(3)教学过程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1、 (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如:我心飞翔:
5、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目的在于: 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 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 条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
6、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 )品行表现评价所用的词名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优良(诚实、善良、正直等)(好的名誉)不良(奸诈、邪恶、卑鄙等)(坏的名誉)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
7、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从理论上讲: 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民法通则第101 条:通过熟悉法律条文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权利的?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
8、手也违法吗?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 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 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 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讨论: 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1侮辱谩骂他人2 3 通过案例分
9、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复习巩固小结: 布置作业 : 课后反思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3、课前准备:搜集学生在艺术周美术长廊中的人物画作品。4、教学过程第一环节:(1) 、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
10、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2) 、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3) 、案例分析:见书本:15 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连连看: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
11、照片肖像使用权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获酬权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肖像制作权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 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4)、小品:朱月坡的烦恼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 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 一看吓一跳: 我长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思考: 朱月坡遇
12、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即:未经本人同意, 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 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二环节:(1) 、由此及彼话人物鲁迅刘翔比尔 .盖茨霍金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
13、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2) 、案例分析一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思考: 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 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 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 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3) 、案例分析二如此玩笑能开吗?案情: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年9 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容为:“
14、家有急事,速归。 ”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思考: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明为寻开心,假冒江玉姓名虚构事实愚弄他人,其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宋明向申洋夫妇赔礼道歉,并赔偿二人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5100 元。通过法院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关链接我国民法通则第99 条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
15、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所谓干涉,是指采取某种积极行为干涉他人使用或变更其行为(如无合法根据强迫他人更改姓名)。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盗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活动)。假冒他人姓名与盗用他人姓名一样,都是指非法利用他人姓名并侵害了权利人的姓名权,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盗用的结果常常直接损害了被盗用者的利益,而假冒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某种民事、 经济及其他活动, 假冒者的目的常常并不是为了直接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而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非法所得。当然,假冒的结果也可能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根据民法通则第99 条的规定,凡
16、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均构成他人姓名权的侵害。复习巩固小结: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板书设计如下: 布置作业 : 课后反思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一、单元地位本单元是全书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权利与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
17、本义务。初二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时期,这一课内容与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接近,与学生的活动最密切。经济权利也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总之,这一单元是增强学生在受教育方面和经济权利方面的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的思想教育的落脚点。二、主要内容本单元由“终身受益的权利”、 “拥有财产的权利”和“消费者的权益”三课组成。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包括两框:“知识助我成长”和“珍惜学习机会”。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 ,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到教育及义务教育的含义、地位和特征,让学生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接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第
18、二框 “珍惜学习机会” ,是在学生理解了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己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时候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让学生明确应该珍惜受教育机会,更好地履行受教育义务。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包括三框。第一框“财产属于谁”,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 ,主要让学生知道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基本知识,未成年人享有财产继承权, 继承人继承遗产除依据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三框“无形的财产” ,主要让学生懂得智力成果在
19、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发明创造,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由两框构成。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角色,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主要帮助学生提高鉴别水平,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这三课主要是从观念和行为方面入手,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内化学生维权意识和履行义务的意识。三、对应的课标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课标要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
20、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
21、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侵害学生的文化、经济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目前是比较突出的,但却并未引起一部分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视,正因为如此,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辨是非。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反结合: 选取案例要注意正反面协调, 以防给学生错觉, 如西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问题,要正确认识。 注重体验。大量事实表明, 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与人的道德素质直接相关,所以教学中安排典型案例使学生从道德与法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体验和感悟。突出实践: 目前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等法律概念已经为大众知晓,欠缺的是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所以课堂要
22、注意突出实践性,从而加强行为实践训练,这样的行为活动也有利于强化维权意识。课时安排 :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1 课时知识助我成长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1 课时珍惜学习机会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第一框财产属于谁课时第 1 课时合法的财产及其所有权第 2 课时怎样保护财产所有权第二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财产留给谁课时第 1 课时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第 2 课时怎样维护继承权第三框无形的财产1 课时无形的财产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课时第 1 课时我
23、们都是消费者第 2 课时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1 课时维护消费者权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2 页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教育的含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 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法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
24、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二、学生分析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终身受教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式下,一个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 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如有的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有的校舍危险不能上课,有的教育场地被非法占有,有的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妨碍学生学
25、习,等等,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家庭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学生则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但在中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如迟到早退, 逃避作业甚至逃学, 因此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 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初中生来说, 要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一、知识助我成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从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知道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即国家、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2022 第四 维护 我们 人格尊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