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65-200X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标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GB50065-200X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065-200X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标准.doc(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uide on Grounding Design of ac Electrical Devices (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64-200X-发布-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uide on Grounding Design of ac Electrical Devices GB5064-200X主编部门:批准部门:施行日期:X X X 出 版 社2007 北 京目 次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3 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与保护接地的范围
2、- 5 -3.1 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5 -4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 7 -4.1 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一般程序- 7 -4.2 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与均压要求- 7 -4.3 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本体设计- 9 -4.4 气体绝缘变电站(GIS)的接地- 12 -4.5 发电厂和变电站雷电保护和防静电的接地- 13 -5 架空和电缆线路的接地- 15 -5.1 架空线路的接地- 15 -5.2 10220kV电缆线路的接地- 17 -6 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 19 -7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和总等电位联结- 20 -7.1 系统接地型式-
3、20 -7.2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和总等电位联结- 21 -8 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和保护线- 24 -8.1 接地极及一般要求- 24 -8.2 保护线- 26 -8.3 保护联结线(等电位联结线)- 2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均匀土壤中人工接地极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 31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经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入地短路电流及地电位升高的计算- 34 -附录C(规范性附录)表层衰减系数的确定- 38 -附录D(规范性附录)均匀土壤中接地网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计算- 40 -附录E(规范性附录)接地装置的热稳定校验- 46 -附录F(规范性附录)架空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计算- 4
4、7 -附录G(规范性附录)系数k的求取方法- 50 -附录H(资料性附录)接地配置、保护线和保护联结线的说明- 52 -附录J(资料性附录)典型双层土壤中几种接地装置的接地参数计算- 53 -附录K(资料性附录)降低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方法- 55 -附录L(资料性附录)土壤和水的电阻率参考值- 57 -本规范用词说明- 58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60 -1 总 则1.0.1 为使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在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时能保证电气装置和人身的安全,且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标称电压750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发电、变电、送
5、电和配电电气装置(含附属直流电气装置,并简称为A类电气装置)以及建筑物电气装置(简称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1.0.3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步骤。方案的确定、接地线和接地极材质的选用等,应因地制宜。对于土壤情况比较复杂地区的较重要的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宜用专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数值计算,经过方案比较加以确定。1.0.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符号。2.0.1 接地 (grounded) 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中电气装置、设施的某些导电部分,经接地线连接至接地极。2.0.2 工作接地 (work
6、ing ground)、系统接地 (System ground) 在电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如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其他装置接地等)。2.0.3 保护接地 (protective ground) 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2.0.4 雷电保护接地 (lightning protective ground) 为雷电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2.0.5 防静电接地 (static protective ground) 为防止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的危险
7、作用而设的接地。2.0.6 接地极 (grounding electrode)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极。兼作接地极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构)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极。2.0.7 接地线 (grounding conductor) 电气装置、设施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金属导电部分。2.0.8 接地装置 (grounding connection) 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总和。2.0.9 接地网 (grounding grid) 由水平接地极组成的供发电厂和变电站使用的兼有泄流和均压作用的较大型的水平网状接地装置,有时布置
8、垂直接地极与水平接地网相连。2.0.10 接地系统 (grounding system)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接地线及接地极通过连接构成的整体。2.0.11 集中接地装置 (concentrated grounding connection) 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散流作用、降低对地电位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一般敷设35根垂直接地极。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则敷设35根放射形水平接地极。2.0.12 接地电阻 (ground resistance) 接地极或自然接地极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对于大型接
9、地装置,该比值为复数,称为接地阻抗,但一般用接地电阻统称。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工频交流电流求得的电阻,称为工频接地电阻;根据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冲击电流求得的接地电阻,称为冲击接地电阻。2.0.13 接地装置对地电位 (potential of grounding connection) 电流经接地装置的接地极流入大地时,接地装置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的电位差。2.0.14 接触电位差 (touch potential difference)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大地表面形成分布电位,在地面上到设备水平距离为1.0m处与设备外壳、架构或墙壁离地面的垂直距离2.0m处两点间的电位差,
10、称为接触电位差;接地网孔中心对接地网接地极的最大电位差,称为最大接触电位差。2.0.15 跨步电位差 (step potential difference)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地面上水平距离为1.0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位差。接地网外的地面上水平距离1.0m处对接地网边缘接地极的电位差,称为最大跨步电位差。2.0.16 转移电位 (diverting potential) 接地短路(故障)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由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导体传递的接地装置对地电位。2.0.17 外露导电部分 (exposed conductive part) 平时不带电压,但故障情况下能
11、带电压的电气装置的容易触及的导电部分。2.0.18 装置外导电部分 (extraneous conductive part) 不属电气装置组成部分的导电部分。2.0.19 中性线 (neutral conductor) 与低压系统电源中性点连接用来传输电能的导线。2.0. 20 保护线 (protective conductor) 低压系统中为防触电用来与下列任一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线:1. 线路或设备金属外壳;2. 线路或设备以外的金属部件;3. 总接地线或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4. 接地极;5. 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2.0.21 保护中性线 (PEN conductor) 具有中性线和保护
12、线两种功能的接地线。2.0.22 等电位联结 (equipotential bonding) 使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的电位实质上相等的电气连接。2.0.23 等电位联结线 (equiptential bounding conductor)为确保等电位联结而使用的保护线。2.0.24 直流偏移 (dc offset)电力系统暂态情况下,实际电流与对称电流波形之间的差异。2.0.25 接地故障对称电流有效值 (effective symmetrical ground fault current ) 接地故障时交流电流有效值。2.0.26 接地故障不对称电流有效值 (effective a
13、symmetrical ground fault current)考虑直流电流分量数值及其衰减特性影响的不对称电流的等价有效值。2.0.27 衰减系数 (decrement factor)接地计算中,对接地故障电流中对称分量电流引入的校正系数,以考虑短路电流的过冲效应。2.0.28 接地网最大入地电流 (maximum grid current)接地故障电流中经接地网流入地中的电流分量最大值,供接地设计使用。2.0.29 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 (symmetrical grid current )接地网入地电流的对称分量。2.0. 30 故障电流分流系数 (fault current divis
14、ion factor)接地网入地对称电流()与接地故障电流对称分量()的比值。2.0.31 接地故障电流持续时间,s (continuous time of ground fault current ,s)接地故障出现起直至其终止的全部时间。3 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与保护接地的范围3.1 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3.1.1 电力系统中电气装置、设施的某些可导电部分应接地。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极接地,但应校验自然接地极的热稳定性。按用途接地可分为下列4种:1. 工作(系统)接地;2. 保护接地;3. 雷电保护接地;4. 防静电接地。3.1.2 发电厂和变电站内,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
15、电气装置、设施,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简称其为接地网。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注:本标准中接地电阻如无另外注明,均指工频接地电阻。3.1.3 设计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燥或降雨和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在四季中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但雷电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可只考虑在雷季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附录A提供了若干典型情祝下,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3.2 A类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范围3.2.1 电气装置和设施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1. 电机、变压器和高压电器等的底座和外壳;2. 电气设备传动装置;3.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4. 发电机中性点柜
16、外壳、发电机出线柜和封闭母线的外壳等;5.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接地端子;6. 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7. 铠装控制电缆的外皮;8.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缆沟内的电缆支架;9. 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10. 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穿线的钢管和电缆桥架等;11. 装有避雷线的架空线路杆塔;12. 除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外,其他居民区内,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无避雷线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13. 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气设备;1
17、4. 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3.2.2 电气设备和电力生产设施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1. 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标称电压380V及以下、直流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外壳,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电气设备外壳和接地物件时除外;2. 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3. 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架构上的设备(应保证电气接触良好),如套管等;4. 标称电压220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5. 由发电厂和变电站区域内引出的铁路轨道,但本规范4.3.3所列的场所除外。
18、4 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4.1 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一般程序4.1.1 了解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种类和分层状况。实测或搜集站址土壤及河水的电阻率、地质电测部门提供的地层土壤电阻率分布资料和关于土壤腐蚀性能的数据。要充分考虑站址处较大范围土壤的不均匀程度。对分层土壤宜采用数值计算确定土壤的分层结构模型。4.1.2 了解有关建筑物的布置、结构、钢筋配置情况,确定可利用作为接地网的自然接地极。4.1.3 了解当前和远景年最大运行方式下一次系统电气接线、母线连接的输电线路状况、故障时系统的电抗与电阻比值等。确定设计水平年在非对称接地故障情况下最大的不对称电流有效值。4.1.4 计算确定流
19、过设备外壳接地线的电流;计算确定流过接地网的最大入地电流(参见附录B)。4.1.5 根据站址土壤结构及其电阻率和要求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初步拟定接地网的尺寸及结构。宜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和地电位升高。将其值与要求的限值比较,并通过修正接地网设计来满足要求。4.1.6 宜通过数值计算获得地表面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分布。校验接地网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将其值与要求的限值比较。如不满足要求,则应采取降低措施或采取提高允许值的措施予以解决。4.1.7 通过热稳定校验,确定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材质和相应的截面。4.1.8 通过防腐蚀校验最终确定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材质和相应的截面,以满足
20、接地工程的寿命要求。4.1.9 绘制施工图纸。4.1.10 检查接地网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4.1.11 测量接地网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4.1.12 根据实测结果校验设计。当不满足时,应补充与完善或增加防护措施。4.2 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与均压要求4.2.1 保护接地要求的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 1 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4.2.1-1)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 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最大入地短路电流,A。公式(4.2.1-1)中计算用流经接地装
21、置的最大入地短路电流,采用在接地装置内、外短路时,经接地装置流入地中并考虑直流分量的最大短路电流。该电流应按1520年发展后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确定,并应考虑系统中各接地中性点间的短路电流分配,以及避雷线中分走的接地短路电流。公式(4.2.1-1)中电流的确定方法见附录B。 2) 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式(4.2.1-1)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适当增大接地电阻,但应符合本规范4.3.3的要求,且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地电位升高不宜超过5kV(交流有效值)。如当无厂、站用变压器向外低压供电的情况时,接地网地电位升高可提高到8kV。 2 不接地、谐振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50065 交流电 装置 接地 设计规范 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