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结业语文综合复习资料期末考试 .pdf
《2022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结业语文综合复习资料期末考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结业语文综合复习资料期末考试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八年级结业考试语文综合复习资料班级:姓名:【阅读理解梳理】课内阅读阅读为人民服务第二段,回答相关问题。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4请你从生活中举出为人民利益而献出生命的两个物来。5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固有一死本来 B精兵简政简单 C死得其所处所 D重于泰山比6从你积累的古文中写出两组表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句子:7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博览群书相题并论潜移墨化诲人不倦脍灸人口三顾茅庐赴汤蹈火川流不息8文段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 答案:一 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2先引用司
2、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的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意义,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国还要重要。3人总是要死,有的人死的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4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 5B 6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但要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7题提墨默灸炙穿川 8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阅读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的613 段,回答问题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综合测试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 _ 致知: _ (2)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袖手旁观: _ (3)但是
3、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不知所措: _ 2儒家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_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_传统教育的目的并_寻求新知识,_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5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有哪些不良的影响?(一)课内阅读6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7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8文中倒数第三段中加粗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9划分最后一段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10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11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
4、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12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_二阅读第2 5 段1 “格物致知”出自哪里?丁肇中引用它的意思是什么?2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3 “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么意思?4第 4 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5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答案:1出自大学 ;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要通过实验得知识。2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就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3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格”是探索的意思。4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与现
5、实的偏差。5有两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参考答案1 (1)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2)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3)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2四书是指论语 大学孟子中庸;五经是指诗书 礼易春秋。3但是因为不是而是 4 主要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作者的结论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5示例:中国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对我们今天的不良影
6、响”略。(一) 6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7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8不能。这几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词都表明作者所说的是一般情况,不是所有情况, 也不包括特殊情况,使语言表达严密。9第一层是第句,第二层是句,第三层是句,第四层是第句第一层承上启下,点明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第二层从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天的
7、世界环境两方面来具体论述其意义;第三层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第四层得出结论,提出希望。10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11示例: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2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们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弱点是缺乏责任心。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大多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造成意志薄弱;在学校及社会教育中对于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力度较为薄弱。读本阅读书海茫茫 6 作者在图书馆、 书店和街头报亭每
8、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 ,为什么?根据文章说明原因。答:感到“威逼”的原因是7 “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8 “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读书观点? 答:9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令人惊心动魄。 B 对“读书没有禁区”的问题作者是不赞同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 作者在阐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
9、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时,忽略了在阅读领域里尚有“感觉极好”而毒性极大,“感觉不对”却有益于身心的书刊。 D 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E 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予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珍惜愤怒【练习 1】1、文章开头写“怒”的凶恶与丑陋,这样写有无必要?为什么?2、 “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这句话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修辞手法4、对文章赏析
10、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这句话切中时弊。这是对那些面对恶势力不敢愤怒、不敢抗争的人的一种嘲讽。B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但文中有几处,语言有些拖沓、冗长。C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D本文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说理酣畅淋漓。E文章结尾处“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这句话有些过激,且与愤怒是“双刃剑”相矛盾。5、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1、有必要。这样写反衬了下文愤怒的积极意义,使中心更突出,使行文曲折生姿。2、它是下文内容的一个纲。从反面强调了愤怒对
11、于人生的积极意义。3、愤怒是人生命力的瞬间强烈释放,它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4、BE (B中“语言拖沓、冗长”不对。E中“过激”与“双刃剑”相左,不对)5、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愤怒给我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练习 2】1、林则徐主张“制怒” ,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2、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1、不矛盾。林则徐主张制怒,因为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因为愤怒能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愤怒是我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结业语文综合复习资料期末考试 2022 语文版 年级 下册 结业 语文 综合 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