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五册古代散文单元教案 .pdf
《2022年第五册古代散文单元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五册古代散文单元教案 .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人教版语文第五册(必修)教案第二单元:古代散文课文: 归去来兮辞、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归去来兮辞学习任务1、感悟作者返璞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2、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3、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学习重点难点1、背诵全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感悟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并能简要分析其思想,并能迁移到田园山水诗的鉴赏中去。学习方法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领会文义。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
2、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学习课时 2 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背诵归园田居,复习桃花源记,引入课文。二、复习文化常识,了解作者和其性情。陶潜( 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彭泽令等职,因不能
3、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有陶渊明集存世。注意几点: 1 ,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 ,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 岁开始入仕,从此 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 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 ,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
4、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写实之作。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我们的课本也以讹传讹,弄错了。二、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指出三点理由: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三、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文学常识及序言知识
5、点。二、理清层次。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
6、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其中。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接下来四句,“引壶觞”到“之易安”,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
7、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这一段由路途写到家门,由家门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远及。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的、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该段可以分三层,跟韵有关系。开头到“熹微” (押韵 i/ui)为第一层。再到“盈樽” (押韵 en/un )为第二层。再到本段结束“盘桓”(押韵an)为第三层。第三段,想象
8、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接着表示要与世想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接下来的描写是一段颇带诗意的描绘。春回大地,农人告诉他将要从事春耕了。并且在农事闲暇,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注意它的句意承接,“或命巾车”后承“亦崎岖而经丘”,“或棹孤舟”后续“既窈窕以寻壑”。前者是陆路,后者是水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暂短的感伤,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
9、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虽有点沉郁,但细品全段,基调还是静谧而愉说的。此段是转承段。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惴惴不安呢?高官厚禄不是我所求的,寻访仙境也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
10、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对这样的思想如何理解呢?我们不能笼统、简单、肤浅地把作者的这两句话打上消极二字就算。确实消极了些,我们不宜倡导这种思想。但是我们应该深入一层地理解。这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作者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一下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
11、来,在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是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所以这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并没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真抒胸臆。这种率真、愤激的抒发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矫揉造四、注意写作特点 1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遗憾,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绘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对景物的形象生动的描绘。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情画意充溢字里行间。 2 、语言朴素,音节和谐,用词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呈现出一片天然和谐纯净之美。 3 、
12、层次清晰,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思考一,找出全文含有一定喻义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喻义何在。答案:“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影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二, 如何理解结尾两句话的思想?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见“自读点拨”)三,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这里给学生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巳岁十一月。但具体的时间有争论。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潜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就如是说),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也就是说,本文是在荫生退意后但未退之前的想象之作
13、,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请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更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答案:后者更有道理。王若虚曾指摘本文在谋篇上的毛病,说既然是将归而赋,则既归之事,也当想象而言之。但从问途以下,都是直叙的话,显得自相矛盾。即所谓前“前想象,后直述,不相侔。”对此,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援引周振甫先生的见解:“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录、直述,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景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筹、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
14、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喻矣。”钱先生认为本文自“舟遥遥以轻 yang”至“亦崎岖而经丘”,“叙启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诸况,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其谋篇机杼与诗经东山写征人尚未抵家,而想象家中情状相类。我以为这样来体会归去来兮辞的谋篇特点是确当而深刻的。陶潜此文写于将归之际,人未归而心已先归,其想象归程及归后种种情状,正显得归意之坚和归心之切。如果都作为追叙和实录来看,反而失去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想象的空灵意趣,而且如周振甫先生所说,也不符合写作时间的实际。须知陶渊明是一位很富于创造性想象的诗人,他的桃花源记,就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幽美逼真的世外桃源,而成为乌托邦的始祖。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 乃
15、是陶渊明创作的重要特色, 也正是构成 归去来兮辞谋篇特点的秘密所在。三、反馈反思:滕王阁序学习任务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典故及作用。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文中典故众多,了解众多典故的内涵和作用是为难点。2、作者借滕王阁宴会,向天下表明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诸多深刻思考,多用典故,对偶铺陈,辞彩华美,描写议论,叙事抒情,水乳交融,体会全文文实兼备的写作之高妙境界,是为重点。学习课时三课时学习方法三多:多写多读 多想学习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16、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 岳阳楼记, 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滕王阁序 。二、背景介绍1、 关于作者王勃( 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 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
17、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 绝唱”2、 关于滕王阁滕王阁始建于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为洪州刺史之时。民国十五年(1926 年)终毁于兵燹。其间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 次之多。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 年。3、 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 ?卷五说: “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 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8、 ,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 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三、 熟读课文1、 听录音2、 指名朗读,正音。读音准确,断句恰当。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豫章 /故郡,洪都 /新府。星分 /翼轸,地接 /衡庐。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腾蛟起凤,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临/帝子之长洲,得 /天人之旧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 /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 /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 /黄龙/之舳。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19、-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襟三江 /而带五湖,控蛮荆 /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 /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督阎公 /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3、 齐读四、 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扣 “ 洪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第二、三段:扣 “ 秋日登阁 ”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秋景特色,流光溢彩第四、五段:扣 “ 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借古勉今,穷且益坚第六、七段:扣 “ 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五、 分析第一段1、根据课文注释,
20、翻译本段。补充注释:1.豫章故郡一作“ 南昌故郡 ” ,西汉豫章郡的治所在南昌。故:旧2.地接衡庐接:接壤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5.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6.千里逢迎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7.高朋满座高:尊贵8腾蛟起凤: 西京杂记 中说:“ 董仲舒梦蛟龙入怀, 乃作春秋繁露 词。”又说扬雄 “ 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 。2、 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由古及今,写称名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 ,由天及
21、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带” 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 控”“引” 一样,将洪州的气势写出。-具体写地理位置。“ 物华天宝 ” 和“ 人杰地灵 ” ,两个四六句相对,既扩展了叙述,又升华了情感。“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两句,又转为四字短句,节奏的变换带来了文意的转折,由赞美 “ 雄州” 到称赏 “ 俊采” ,另辟话题,渐近本事。“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两句,写州城形胜,写宾主才美,作为过渡句,承上启下。“ 都督阎公 ” 和“ 宇文新州 ” 大驾光临, 节奏舒缓,语气雍容, 给人一种和乐的感觉。“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22、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几句,又变而为四字短句,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到这样几个作用:一、在写作方法上,由平和的叙述转为抒情;二、在内容上,由详写到概写;在结构上,分离上下文,避免单调的罗列。“ 腾蛟起凤 ” 和“ 紫电清霜 ” 两句,接着写来宾。句式又变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后,节奏急促,格调高昂,造成“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 的效果,与前面的人物出场相对应,别有情味。“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这几句写自己的 “ 闯入” ,委婉含蓄。赞美而又不失身份,谦逊而
23、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3、小结:“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 (古今变迁)“ 雄州雾列 ” “星分翼轸 ” (空间地势) “ 台隍” 一句“ 俊采星弛 ” “物华天宝 ” (人物之盛) “ 宾主” 一句作业:第二课时一、 复习文学常识。二、骈体文有关知识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这时骈体文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我们要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就不能不了解这种特殊文体。(一)语句方面的骈偶与“ 四六” A.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例(依次): 雄州
24、 雾列,俊采星驰。 披 绣闼,俯 雕甍。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即上下句相对。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 “ 当句对 ” 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试从文中找出例句:例: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 四六” :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 四六” 的基本结构有五种:四四;六六;四四四四;四六四六;六四六四。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请同学们找出例句。例:四四四四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精选学习资料 -
25、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4 页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三、学习第二三段1、 口译本段内容补充注释:1.青雀黄龙之轴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2.彩彻区明彻:普照3.雁阵惊寒惊:被 惊扰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时间。属:是。5.潦水尽而寒潭清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6.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7.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2、 分析鉴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字面与音韵属对工整,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潦水尽而寒潭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第五册古代散文单元教案 2022 第五 古代 散文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