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安交大《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pdf
《2022年西安交大《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西安交大《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008 年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I科学家行为规范及其意义什么是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科学工作者按同一范式组成的集体。按照库恩 的观点, “范式” 指对人们的科学认识活动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理论框架或模式。科学工作者由于拥有共同的范式,才可能形成一个科学共同体。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各成员按照同一研究目标,使用基本相同的科学方法,通过分工协作和广泛的交流,推动着科学知识的发展。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1)普遍主义 。这个原则要求在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评价之中不应考虑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等或诸如此类的特征。科学的普遍主义的直接表达就是科学理论的客观基础性,即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假说
2、不管其来源如何,都服从于先定的、非人为的标准,该标准是与观察和原先已经证实的知识一致的。(2)公有主义。 科学界承认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并被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是全社会的共同财产。科学发现者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他无权独占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家的发现必须公之于众,否则,即使他并非别有用心,也要因其行为阻碍了科学发展而受到谴责。科学家对其发现拥有的唯一权利,就是获得科学共同体内部对其发现的承认和尊重。(3)利他主义(无私利性)。 科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即使在科学劳动已职业化的时代,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首要目标还是对真理的求索,仅仅在次要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科学家们不应把从事科学研究
3、视为带来荣誉、地位、声望或金钱的敲门砖,科学家应具有求知热情、广泛的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利他主义。(4)理性主义或有条例的怀疑原则。科学共同体是具有创造性功能的研究群体,科学家不应盲目接受任何东西,科学向包括潜在性在内的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的每一方面的事实提出疑问。当然,这种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是借助经验的和逻辑的标准所进行的理性主义的分析。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5)创新精神。意义(1)解释了从“个人性的知识生产活动”如何形成了“社会性的知识生产制度”,回答了这个过程应该有什么机制和条件; ( 2)揭示了科学知识生产制度中的一种质量控制的机制。II
4、优势积累,科学奖励制度,马太效应1. 科学中的优势积累过程:凡在事业的早期就表现出有发展前途的科学家在从事研究的训练和设备上都被给予较好的机会。只要他们的能力等于或超过其他科学家,他们便会在个人成就和获得奖励上遥遥领先,而奖励反过来又能化为用以从事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有利条件。因此,从一开始就占优势的科学家就得到更多的机会去获得进一步的成绩和奖励2. 获奖者心理上产生自我加强的优势积累效应科学奖励对科学工作者具有直接的激励作用,使获奖者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得到心理优势承认 动力更多时间用于研究工作 更大成就3. 资源分配上产生优势积累效应荣誉性认可:提高获奖者地位、声望,才能得到广泛承认,更易获得便
5、利的研究条件,如资金、自由时间、实验设备、有才能的学生、有激励性的同事等职业岗位的承认:被委以重任或担任重要的工作,得到直接的便利条件,如影响关于资源分配的决定、获得把关的职位等4. 荣誉分配上产生优势积累效应荣誉背景的放大作用使获奖者在奖励的分配上占优势马太效应5. 科学中的“马太效应” 存在于科学奖励制度中的一种优势累积效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那些已经有相当声望的科学家得到了与他们的科学贡献不成比例的更大的荣誉和报偿。那些不出名的科学家则得到了与他们的科学贡献相比也是不适当的较少
6、的荣誉和报偿。实质:荣誉背景的增强和放大作用。评价:累计过去的成绩,形成优势,并影响以后的评价。引证: 引证有影响的工作,及常见的科学家的工作容易引证的被更多地引证,不容易引证的更不容易被引证。追溯:一个人的杰出成绩得到承认后,追溯并重新评价其早期工作。机构:承认和奖励的分配有利于名牌机构的科学家,而在声望较低、处于边缘地区的机构的科学家则很难得到适当的承认。分层:科学界分层结构中流动是单向的,科学家只有升迁不可降格。6. 马太效应的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信息交流防止社会过早承认还不成熟的成果可能给年轻人提供一种压力和动力(“荣誉终身制”)促进科学的进步消极影响:出名科学家与其角色背离具有才华的科
7、学家被压制、埋没退却、越轨“社会赞许动机”越轨不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III 人们对机械论、自然观的正确认识(观点,历史贡献,局限性) 首先我们要回答什么是机械自然观,有哪些内容和观点:(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自然的不变性、原子的基本性、机械的直观性、世界的既成性。它是建立在与近代自然科学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是近几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但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
8、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由于牛顿力学的成功典范,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力学终极解释体系,而早期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经典力学一统天下,分析还原方法盛行于世,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意研究个别,不注意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地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地界限和鸿沟,把活物归结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复杂归结为简单,把高级运动归结为低级运动,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成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2)形而上学自然观: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导致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其基本观点是:整个自然界是
9、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于是,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种不是能动的实在,而是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人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简言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及其种类和形态都彼此孤立、互不联系,永不变化,有变化,也只是机械运河动量的交换,而这种变化的原因只是事物的外在因素(外力)所推动。(3)与神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这一自然观没能从根本上截断与神学的联系。
10、哥白尼与神学绝交,牛顿、林耐又与神学妥协,把神学引入科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神学自然观。但由于它建立在比较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也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后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愈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也相继在五个方面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口,从而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思想理论发展阶段。正确看待机械论自然观及其影响: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并不否认它的巨大历史功绩,我们只是辩证的指出它的局限性。(1)作为人类认识和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机械论思维方式的作用应当予以正视。(2)机械观在原则和渊源方面,特别是它的还原
11、论的方法论基本原则,有着非常深刻和丰富的内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3)只要我们抛弃那种绝对化的态度(绝对界限、绝对终极、绝对实体、绝对单一因果、绝对必然性自然的不变性、原子的基本性、机械的直观性、世界的既成性) ,进行还原尝试的方法就是极富成果的。(4)物质世界的构成性并没有被完全推翻,它只是为生成性所补充。IV 对辨证自然观的正确认识辨证自然观的内容特点是什么辩证自然观的 基本内涵 :(1)辩证的自然观从生成、变化和相互关联的角度把握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全部自然,从最小的到最大的,从
12、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类,都处于永远的生存和消亡之中,存在于不停歇的流转;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3)自然界具有层次性。(4)自然是由从单纯到复杂的东西互相作用组成的。(5)自然不是原来就以这个样子存在,而是物质进化的结果。辨证自然观的 主要内容 是: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和运动不仅有量的差别和变化,还有机械论者不愿意承认的质的差别和变化,是多样性的统一。高级运动形式由低级运动形式转化而来,它包含低级运动形式,但不能完全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物质是发展演化和永恒循环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
13、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是永恒循环的。联系自己的专业学科来说明:自然的简单性与复杂性;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自然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复杂科学” :打破了机械自然观“简单的因果决定论”,自然具有一些不同于简单性特征的复杂性,如不可分离性、不可还原性、不可完全祛魅等。复杂性具有“十大”特征: 非线性和非平衡;多样性;多层性或多重性;多变性;整体性;统计性;自相似性;非对称性对称性破缺;不可逆性;自组织与临界性。“关于时空” :机械自然观是绝对的时空观,辨证自然观是相对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为
14、人们打破这种绝对的时空观创造了条件,它指出:同时性的相对性;时间与空间不可分离;时间、空间与物质不可分离。“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原来不正确的观点:世界基本构成单位是静止的、分列的、只具有外在关系的实体。新的先进的观点:世界是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事件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这就将实体、内在关系、属性、过程等包含于世界的基本构成之中。“自然的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机械决定论观点概括起来就是:知道系统目前状态,就可以推知它过去的状态以及未来的状态。混沌学有力地说明必然性中潜藏着偶然性,使得预测变得不可能。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机械决定论的理论基础。V 科学活动与技术研究活动
15、的异同,基本目标,原则,矛盾,含义等。科学活动(1) 含义:是一种生产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活动。(2) 基本目标 解释存在 ( 科学解释 / 非科学解释 ) :对对象和过程做出合乎规律的说明。 预言未来 ( 科学预言 / 经验预测 ) :提出将会出现的可观察到的某种事件的必然性或概率。(3) 基本原则:无论解释存在还是预言未来,都要求其前提和结论为“真”,由此决定了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求真原则。科学活动本身就是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活动。求真原则表明了一种总的取向:科学活动成果的“真”, 科学活动过程的“真”求真:追求认识结果与客观对象相符合在科学活动中理论(包括概念、定律)与经验(包括现实、实
16、验结果)相一致。(4) 基本矛盾:理论与实验的矛盾。 实验与理论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科学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实验与理论的矛盾是实践和理论的矛盾在科学中的表现形式。 基本矛盾的产生:基本矛盾的运动:实验与理论的矛盾,导致科学问题的产生,从而推动着理论的发展;理论的发展又能促进实验的水平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实验是检验理论成立与否的标准,理论又能够指导实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技术研究活动(1) 含义:创造人工物的活动。(2) 基本目标:创造人工物既是人为之物,又是为人之物。 创造人工物的必要
17、性和可能性 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的区别:科学把存在着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力图对它们做出解释,进行预测;而技术则把存在着的需求作为目的,寻找不存在的东西来满足这种需求。 实现技术研究目标的三个阶段:制定计划,酝酿“蓝图”;使用工具运作阶段;在生产或生活中消费这些人工物,即物的使用。(3) 基本原则:以求用为原则,达到对于“善”的追求。技术活动以求用为原则追求“善”是由其两重性决定的。技术活动的两重性是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可用优、劣、精、粗等技术指标衡量;社会属性可用善恶标准来衡量。技术活动在求用的同时,必然涉及功利性、科学性、经济性、伦理性等与善有关的因素,因此,技术活动在实现其求用的宗
18、旨时,必须以求善为目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求用于求善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古代,“善”只与功利性有关。在近代,“善”与科学性、经济性有关。本世纪以来,“善”与功利、科学、经济、伦理是全方位相关的。(4) 基本矛盾: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技术目的: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需要而对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技术系统的功能所作的设定。 技术手段:一定时期为实现技术目的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条件的总和。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总要设定更高更新的技术目的,而任何已有的技术手段都有其经济性、可靠性、适用性以及效率效用等方面的极限,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对付不断翻新的人类社会需要,这样,在
19、新的技术目的和原有的技术手段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矛盾的解决: 通过发明创造新技术、新设备、 新工艺、 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或对原有技术的重组和改造来解决。在现代,新技术的发明更主要地通过科学原理的引入,触发技术原理的新构想来大幅度、大跨度地实现。VI 实证科学知识与非实证科学知识的比较,各自的特点等1:实证知识一般不包含价值判断,只研究对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对象的行为,预测对象的趋势。2:非实证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如规范性知识,是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分析什么样的对象符合这些标准,以及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3:实证性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4:非实证性知识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辩证法 2022年西安交大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2022 西安 交大 自然 辩证法 重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