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 .pdf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 .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知识点管理第一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测量测量工具 :刻度尺(最常用)、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单位 :基本单位:米( m );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 (dm)、厘米 (cm) 、毫米 (mm)、微米 (um)、纳米 (nm)。进率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00um; 1um=1000nm; 注意: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会遇到关于面积及体积单位的换算,而不少的学生都不容易记住。实际上同学们只需要记住长度单位的进率就行啦,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只需要把相应的长度单位的进率平方一次就行,而体积单位
2、则只需要把相应的长度单位的进率立方一次就行。2. 时间测量测量工具 :停表(秒表)、手表等单位 :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 min)、毫秒( ms)。进率 :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um 3. 测量误差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比较 :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区别测量误差测量错误产生原因跟测量人读取估计值不同有关;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有关。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免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减小方法: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
3、避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注意:关于初中阶段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有着以下的共同点:使用前都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单位、量程及分度值。使用时都要做到“五会”: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在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时都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章 二、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定义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特点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我们所在的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发生位置的变化。2. 参照物定义 :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说明 :参照物是可
4、以任意选取的,但实际中应根据需要来进行选择。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选择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运动的情况也不同。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易错点 :参照物选取时,要能够使被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简单、清楚、容易描述。不能选取研究对象作为参照物。研对象为多个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特点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相对静止 :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顾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作参照顾物的物体也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应用 :飞机空中加油、接力赛跑的交接棒、空间站的对接等。精
5、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第一章 三、运动的快慢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方法: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2. 速度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 v:速度 s: 路程 t:时间单位 :基本单位:米每秒(m/s) ;基他单位:千米每时(km/h) ;1m/s=3.6km/h 。说明 :将求速度的公式变形后,可用于求路程s=vt ,也可用于求时间t=s/v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特点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求速
6、度用 v=s/t 求速度用 v=s/t 求出路程 s内的平均速度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注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速度v 保持不变,所以 v 与 s 和 t 无关;变速运动中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第一章 四、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2. 实验原理公式: v=s/t3. 实验器材工具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各一个说明 :斜面的作用是让小车作变速运动(使小车获得速度或平衡摩擦力均可),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或让小车停止运动均可)。4. 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
7、路程填入表中。将金属片分别放在斜面的中间、末端,让小车分别从较小的坡度斜面顶端运动下来,用停表分别测出小车运动时间,填入表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3 页计算小车在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注意:小车的坡度要较小, 这样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5. 表格设计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 S1= t11= t12= t13= v1= S2= t21= t22= t23= v2= S= t= v3= 第二章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原因
8、: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源 :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说明 :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发声体肯定在振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声。2. 声音的传播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运处传播,称为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3. 声速规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声速 :声音在空气( 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V固V液V气(一般情况)。回声 :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
9、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 秒。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说明 :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可以以不同的速度独立向前传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3 页第二章 二、声音的特性1. 频率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 赫兹( Hz)影响因素: 发声体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等。2. 音调定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实验 :如钢尺的振动,钢尺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听起来越清脆。影响因素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
10、体振动的步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易错点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3. 响度和振幅定义 :振幅是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做响度。实验 :用一细线悬挂一小球,并让小球靠近音叉,然后用不同的力去敲击这个音叉,观察小球被弹开的距离。转换法:把振幅的大小转化为小球被弹开的距离。影响因素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区别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程度,由发声体振动的
11、幅度决定;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不一定音调高。4. 音色定义 :音色就是声音的品质。说明 :音色也叫音品或音质。影响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品质不同,即音色不相同。注意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尽管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但音色却不同。5. 超声波与次声波定义 :频率高于2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注意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在20Hz2000Hz 之间。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例如: 大象交流时的语言是次声波,人耳就听不见。应用 :利用超声波可探测海里鱼群的位置;超声诊断仪、超声探测仪;利用次声波可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第二章
12、三、声的利用1. 声与信息关系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3 页应用 :超声波扫描图-B 超。例如: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可以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2. 声呐原理 :声呐是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应用 :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轮船上的发射击器发射超声脉冲,声呐仪检测到反射回来的回音,从而可算出水深。3. 声与能量关系 :声波与水波类似,水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也可以传递能量。应用 :工业上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利用超声波除尘器降低污染,美化环境; 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
13、人体内的结石。第二章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 噪声及其来源定义: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来源 :家庭生活、商店娱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施工工地等。2.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分贝 :听觉下限0dB。实际保护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 控制噪声减弱途径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第三章 一、温
14、度计1. 温度概念: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 :也叫温标,是摄氏度,符号为:。摄氏温度 :1 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摄氏度,在 0 到 100 摄氏度之间划分为100 等份,其中每一等份就是1 摄氏度。2. 温度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3 页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 :常用的温度计是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管、刻度值及温标符号共同组成。量程 :是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即测量的温度不超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 :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小
15、温度值,即温度计刻度中第一小格所代表的值。测温原因 :温度计示数能变成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注意 :温度计内液住长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均匀变化。3. 温度计的使用选择 :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放置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应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液面相平。记录 :记录数值和单位。注意 :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4. 体温计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较细的细管,且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大得多。分度值为: 0.1。测量范围 :35 -42。注意 :体温计能够离开人
16、体读数;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使玻璃管中的液体回到玻璃泡内。第三章 二、熔化与凝固1. 熔化与凝固物态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注意 :熔化不能写成“溶化”和“融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3 页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 晶体和非晶体概念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晶体;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非晶体。举例 :常见物质中像“海波、冰、各种金属”等是晶体,像“松香、沥表、玻璃、蜡”等是非晶体。区
17、别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3. 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规律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在熔华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条件 :晶体熔化必须具备两个打件:一是要能够继续吸收热量;二是温度要达到熔点。非晶体只需要吸收热量。注意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先是固态,后是固液共存态,最后是液态。晶体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有一段是水平线。说明 :凝固过程与熔化过程是相反
18、的过程,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第三章 三、汽化和液化1. 汽化和液化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发生条件 :汽化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注意 :生活中看得见的“白气”是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3 页2. 沸腾概念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条件 :液体决心很大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时沸点;继续吸热注意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的种类、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3. 蒸发概念 :发生
19、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作用 :蒸发吸热,具有致辞冷作用。影响因素 :液体的种类;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4. 气体液化的方法降温液化 :将气体的温度降至足够低,所有的气体均可液化。压缩液化 :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使气体液化。注意 :上述两种措施同时使用,可以提高气体的液化温度。第三章 四、升华和凝华1. 升华概念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特点 :物质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中间不经过液态变化过程。条件 :升华需要吸热。事例 :萘升华;灯泡内的钨丝升华变细;干冰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2. 凝华概念 :物质
20、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特点 :物质的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不经过液态变华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3 页条件 :凝华对外放热。事例 :霜的形成;冰花的形成;碘蒸气的凝华;雾凇的形成。3. 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云: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浮在高空,形成了云。雨:云中小水珠和小冰晶相互凝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熔化成小珠,这就是雨。雾: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露: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
21、,便宜是露。雪: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就是雪。霜: 气温低于 0时,地表附近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宜是霜。冰雹 :如果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水珠很快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的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成了冰雹。第四章 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定义 :自身能免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开亮的电灯、闪电、萤火虫等。分类 :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光源还可分为有生命光源、无生命光源;冷光源、热光源。2.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事例 :影子的形、日食、月食、
22、小孔成像。应用 :站队看齐;射击瞄准;木工判断木板是否刨平;激光准直;针孔照相。3. 光的传播速度规律 :光在不同透明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3 页光速 :真空中光速约为300000km/s,相当于每秒绕地球赤道转七圈半。光在其他种透明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小,空气中近似为300000k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真空中的 2/3 。说明 :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不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却不能。第四章 二、光的反射1.
23、 光的反射现象定义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应用 :光的反射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的表面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 :光在反射击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击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 :每一条入射光线只对应一条反射光线;注意因果关第,先有入射光线 (入射角) ,后有反射光线 (反射角) ;当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等于0,反射也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180。易错点 :“两角”是两条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管理 2022 年级 物理 上册 知识点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