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习题 .pdf
《2022年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习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习题 .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一、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 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 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D 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2、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 分)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 分)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以其境过清( )(3)不可久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一句,通过描写潭
3、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 四面竹树环合 ” 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是从静态上描写,而 “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潭中气氛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二、(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
4、共 6 页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往来而不绝者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佛印绝类弥
5、勒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 D.射者中,弈者胜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至于负 / 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 / 在山C 游人 / 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 / 欧阳修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 分)(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 分)4、选文第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 分)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胜事空自知(空:没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6、)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 D晚家南山陲7、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8、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 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
7、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 D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有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9、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10. 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这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习题 2022 年级 语文 第六 单元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