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计划规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地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计划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地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计划规划.doc(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2016年12月目 录前 言3一、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4二、四川省水利发展形势9三、四川省“十三五”水利发展总体要求11四、区域水利发展布局14五、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17六、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20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24八、进一步夯实农村水利基础27九、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9十、强力推进水利扶贫攻坚33十一、全面强化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34十二、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37十三、环境影响评价37十四、保障措施42前 言“十二五”时期,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水利贯彻落实“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总体部署,大力推
2、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水利投资实现历史性增长,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进一步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要求,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川委发201510号)、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川委发201620号)、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推进水利支持
3、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618号)和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四川省“十二五”水利发展成就“十二五”是我省水利建设和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历次五年规划完成最好的时期,水利投资实现历史性增长,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水利防灾减灾取得重大胜利,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水利投资实现历史性增长。20112015年水利投入1276亿元(中央468亿元,省级164亿元,地方自筹及其他644亿元),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536亿元、农村水利工程投资394亿元、防洪减灾工程投资180亿元、水生态保
4、护及其他工程投资166亿元,是“十二五”规划投资1177亿元的108%,是“十一五”水利常规项目总投资326亿元的3.9倍,是“十一五”水利总投资536亿元(含灾后重建项目投资210亿元)的2.4倍。(二)大中型工程实现历史性突破。建成(基本建成)武都水库、亭子口水利枢纽、黑龙凼水库等20处,加快建设二郎庙、白岩滩水库等10处,新开工武引二期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升钟水库灌区二期、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开茂水库等58处。以上大中型水利工程88处,相当于2010年以前已成大中型水库总数(116处)的76%。全省有16处工程纳入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名录,其中6处工程加快建设,10处工程在“十
5、三五”开工建设。纳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32017年)的66处中型水库,20112015年开工46处,其余20处工程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三)民生水利成效显著。解决农村2150万居民和261万学校师生及藏区规划外新增87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都江堰、玉溪河等6处大型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启动41个已成中型灌区渠系配套改造省级试点项目和40个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渠系配套改造项目,完成石盘滩、佛爷岩2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开展了132个县(市、区)(203县次)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了一大批“五小水利”项目。大力推进纳入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的28座小
6、型水库、235处引提水工程、1076口抗旱应急备用井建设,编制完成165个抗旱预案。完成了15个县(市、区)的牧区水利示范项目,实施了眉山市东坡区李善桥、彭山区红光渠等8处水利血防项目。“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从2009年开始,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73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5。继续实施农村水电工程,新增装机容量336万千瓦。(四)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成功应对2012年、2015年大旱和2013年、2014年、2015年特大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5年来解决716万人次因旱饮水困难、抗旱浇地1017万亩,汛期安全转移受洪灾群众337万人次,年均因洪灾死亡人数比过去20年平均数降
7、低约60%,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旱灾害损失。完成“420”芦山强烈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加快推进“1122”康定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六江一干”(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雅砻江、长江上游干流)堤防工程,完成56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含20092010年109个试点项目),建设堤防长度2000公里,提高了防洪能力,改善了100座县城和448个乡镇的人居环境;加快实施纳入国家规划的5座中型病险水库及2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整治,完成1887座小型病险水库整治;完成175个县(市、区)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实施23条重点山洪沟治理。(五)水生态文明加快建设。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生
8、态屏障建设,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成都市、泸州市、遂宁市、乐山市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2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59个。大力实施“清水工程”,通过取缔肥水养鱼和网箱养鱼等措施,2600余座水库实现“还一库清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启动全省首批3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不断完善水利规划体系,省政府或国家部委批复(印发)了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渠江流域防洪规划等37项规划。加快实施水文基础设施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
9、设533处水文(位)站、2586处雨量站、4个巡测基地、9处水文信息分中心、 1支省级水文应急机动测验队和1处“三个分中心”综合业务用房,编制325条河流预警预报方案。开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和成都市、宜宾市及12条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初步建成了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平台。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继续完善省级水利政务信息化等系统。实施省部级水利科技项目14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0余项。(七)依法治水能力进一步加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431号),省政府从2014年开始对各市(州)“三条红线”
10、指标进行考核;健全水法规体系,出台了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四川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四川省实施办法四川省实施办法四川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启动了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立法修订工作。强化水行政执法,开展常规执法巡查6.5万次,查处水事案件700多起。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面落实水利建设“三项制度”,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处于可控状态,没发生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按时办结率和窗口现场办结率均为100%。不断完善水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建立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按规定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八)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继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
11、制,深化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努力建立健全现代水务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新定和调整了都江堰、通济堰、武引、长葫等大型灌区非农业供水价格,在14个县(市、区)开展了12个全国和7个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出台了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具体事项的通知(川财综201144号)、关于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川办函2012176号)、四川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川财综201436号);李家岩水库、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作为国家层面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项目,向家坝灌区一期、大英祥凤寨水库等作为省级PPP试点
12、项目,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1015个国管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任务。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水发20126号),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2378个,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4623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行“民办公助”机制、“民议民决”决策机制和“自主管理”建设机制,坚持“群众自愿、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三项原则,实行“七步工作法”。出台四川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颁证指导意见(川水发20155号),启动所有权、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指标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备注1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亿
13、立方米)7076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24112498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650673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50.45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12088 6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1.1)(1.07)7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18000180008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150336注:指标带()为5年平均值,带为“十二五”末达到数,其余为五年总数。二、四川省水利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的重要时期,也是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1.发展现状。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水利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水利工程125万处,形成蓄引提水能力333亿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103万亩,累计解决68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万平方公里,建成堤防7208公里,农村水电装机容量1118万千瓦,年发电量401亿千瓦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2.有利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研究制定了国家水安全战略,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提出了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
15、、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水生态保护等任务要求,为“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坚持“治水兴蜀”战略,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水利工作;我省有16处工程纳入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名录,将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除68处在建大中型工程外,还储备有90多处大中型项目,为进一步加快水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社会对水利高度关注,大兴水利的热情高涨,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二)面临问题。1.旱洪灾害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年70左右的降水集中在510月(大多以洪水形式流失),人口耕地集中、生产总值占全省约80%
16、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2%。十年九旱、洪水频发、旱洪交错是我省的基本水情。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旱洪灾害日趋严重。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水库蓄水能力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6.1%,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已成大中型水库只有130座(大型9座,中型121座),其蓄水能力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为4.5%,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6;已成水源工程渠系配套建设滞后,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3.保障能力急需加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1%,大部分耕地“靠天吃饭”;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0.45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工程性、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严重,抗旱能
17、力亟待加强;随着“四化同步发展”,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渠江、沱江缺乏防洪控制性水库,“六江一干”等主要江河、中小河流和山洪沟仍然存在防洪薄弱环节,大多数沿江河城市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部分城市内涝问题突出。病害水利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制约工程效益发挥。4.水利扶贫任务重。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布范围广,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多,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骨干工程不足,保障能力弱,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5.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水土流失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25%。一些河段生态基流不足,局部河段水污染严重。6.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水利投融资机
18、制有待进一步创新,水价形成机制有待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尚需探索。三、四川省“十三五”水利发展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根据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两个跨越”和“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要求,全面完成“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努力打造智慧水利,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以推动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法治水,加强科技兴水;以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
19、“五横六纵”调水补水网络,增强供水保障和防洪排涝能力;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等民生水利为基础,强力推进水利扶贫攻坚,促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等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绿水兴川,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节约用水、高效利用。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加强用水需求
20、侧管理,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人水和谐、绿色发展。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开发水资源,努力维护河湖健康,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统筹兼顾、综合施治。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筹考虑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发展,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着力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进一步推动治水思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践创新,构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水
21、利发展体制机制。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加强水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强化规划对涉水活动的引领约束作用,有效协调涉水利益,提升水利信息化和开放化水平,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三)主要目标。防洪抗旱减灾。健全防汛抗旱指挥决策体系;城镇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主要江河和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重点区域和城乡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全省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控制在1.1%以内。节约用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2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降低2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城乡供水。全省新
22、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50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城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存在的饮水问题。农村水利。基本完成已成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水生态环境保护。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3以上;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5万平方公里,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利改革和管理。水
23、价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依法治水全面加强,水利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专栏2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序号指标“十三五”规划目标备注1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1.1)预期性2用水总量控制(亿立方米)322约束性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3约束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68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约束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32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8约束性6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亿立方米)50预期性7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地区 10 三五 水利 发展计划 规划 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