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级数学上册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二级数学上册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级数学上册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 .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五单元厘 M 和 M教案内容熟悉线段(教科书第5960 页例 1 和“想想做做”第15 题)课时第一课时教案目标1. 使同学经受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熟悉线段的特点,明白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的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2. 使同学通过观看、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培育比较、抽象简洁几何图形的初步才能,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 使同学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看、沟通等活动。教案重点线段的特点。教案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教案预备同学每人预备一根毛线、直尺和正方形纸。教案过程一、观看情境,比较曲直出示
2、运动场上的直线跑道、曲线跑道,跳绳、拔河的图片。提问: 请小伴侣认真观看图里的跑道和绳子,比一比两幅跑道线的外形和两根绳子的外形,你发觉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曲的)指出:对,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像这样的线,它们的外形有些事直的,有些事弯曲的。二、观看操作,熟悉线段1. 操作、观看( 1)让同学把一根毛线随便放在课桌上,观看是什么外形。提问:假如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拉紧,这条线的外形会发生什么变化?那你能把这条线拉紧看一看,原先弯曲的线变得怎样了吗?(同学拉紧毛线)( 2)提问:现在小伴侣手里的线是什么外形的?(出示固定在小黑板上的一根线:拉直、两端用图钉固定)说明:现在两手拉紧的
3、这条线是直的,(板书:直的)这两端的点(指图钉)叫作端点。(板书:端点)提问:这条拉直的线有几个端点?(补充板书成:两个端点)请小伴侣相互指一指,你手里拉直的线两个端点在哪里,指着说一说端点。大家看这条拉紧的线,能说出它有什么特点吗?(回答后齐说:直的、两个端点)( 3)指出:把线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追问: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回答后齐读两遍:线段)( 4)变式。老师两手把线拉紧,连续变换方向、 长短,每次要求同学摸索:现在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直的、两个端点)指出: 我们把线拉紧, 不管它的方向、 位
4、置、 长短怎样变化, 只要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 就可以看成是线段。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 熟悉线段。说明: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它是直的(老师画直的线),有两个端点(老师在两端点上点) 。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追问:你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吗?端点应当怎样表示?(强调两端要点上点表示端点)引导: 你熟悉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睛,在头脑里画一条线段, 记住它是什么样的吗? 试试看。(老师描述,让同学想象:我们在脑子里想,一条直的线,有两个端点,这就是线段)3. 做“想想做做”第1 题。出示第 1 题图形(可以补充增加直线、射线的图形)。同学判定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5、说说理由。4. 举例反馈。引导:现在小伴侣明白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里,像直尺的边、课本的边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用实物指边和端点)所以都可以看成线段。你仍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小伴侣找一找,找到后我们沟通一下。同学沟通,并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以看成线段。三、比长短,画线段1. 熟悉线段长短。( 1)师生都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见教材),找出折痕。提问:对折时的折痕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2)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了?(同学折纸,沟通折法) 引导:折出的线段哪条长一些,哪条短一些?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
6、段。通过比较,我们发觉,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线段短一些,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线段有长有短)2. 画线段。我们已经熟悉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同学自己画线段) 沟通: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评判同学画法, 并示范画线段: 我们可以用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两端要画点表示端点。请小伴侣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些或者短一些的线段,再和同桌说说你画的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3. 学习反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熟悉了线段的哪些特点?怎样画线段? 四、巩固练习,深化熟悉1. 做“想想做做”第2 题。让同学填写(),再沟通。引导:我们来看这里的图形,多边形的每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三角
7、形由 3 条线段围成,四边形由(4 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5 条线段)围成。从这里你发觉了什么?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3. 做“想想做做”第4 题。同学连点画出三条线段。提问: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说明:三角形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4. 做“想想做做”第5 题。读题,明白题意,并提问: “每两点之间”是什么意思?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要求同学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就画成几条。沟通:你画了几条?条数最多的小伴侣画了几条?引导:(出示同学画 4 条线段的图形)大部分小伴侣画了4 条线段。请小伴侣观看,仍有哪两点间没有连接成线段吗?可
8、以看图先争论争论,再说说你的想法。说明: 要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凡是两点间就要连接成线段。那怎样可以不遗漏了?可以按次序,每次从一点开头连接其他三点,这样可以画成6 条线段。五、全课总结提问:今日我们熟悉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你能说说自己熟悉线段的过程吗?(把线拉紧知道看成线段熟悉表示线段的图形比较长短知道线段有长有短学习画线段) 你仍有什么收成或者体会?第五单元厘 M 和 M教案内容熟悉厘 M (教科书第 6163 页例 2、例 3、例 4 和“想想做做”第17 题)课时其次课时教案目标1. 使同学经受测量、观看、比划等活动,熟悉长度单位“厘 M ”,知道 1 厘 M 的实际长度,能表示
9、出 1 厘 M 的大致长度。学会用厘 M 为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厘 M 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能以厘 M 为单位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2. 使同学在操作、比较、观看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 厘 M 的长度观念, 明白物体、 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存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 的体会。3. 使同学积极参与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明白长度单位厘M,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教案重点熟悉长度单位“厘M ” 教案难点建立 1 厘 M 的长度观念。教案预备师生每人预备一把尺和1 厘 M 的小棒,同学预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小刀、铅笔等。教案过程一、实践感
10、悟、引入课题谈话: 小伴侣, 我们已经熟悉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有短。你们想知道自己课桌面的长边有多长吗?那请大家挑选自己喜爱的工具,比如, 用文具盒、 书、铅笔、 手的一拃等等, 去量一量。先想好预备用什么工具来量课桌面的长,再测量出有几个那么长, 然后按黑板上的说法相互说一说。让同学动手量一量,老师巡察指导方法。同学汇报测量结果,老师挑选板书在小黑板()里。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引导: 我们课桌面是一样长的。 现在看看你用什么量的, 量得的数量 (几) 和哪个一样, 和哪个一样,和哪些不一样,想想这是为什么,相互说说看。提问: 为什么你量的结果和有的数量一样,和有的
11、数量不一样吗?那怎样才能让大家量的数量一样了?引入: 看来啊, 全部的人量同样长的物体,结果要得到同样的数,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工具,用统一的长度作单位。那么这样的单位有哪些了,每个单位是多长了,从今日起我们开头逐步学习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学习长度单位厘M 。(板书课题:熟悉厘M )二、观看比划,熟悉厘M1. 引导:在生活里,你发觉人们一般是用什么来量物体长度的?说明: 量长度的统一工具是尺。 要知道有多长,可以用尺来量一量。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M 作单位。2. 熟悉刻度尺。谈话:熟悉厘M,我们先要学会看尺,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尺,和老师这把放大的尺比一比,找找有哪些的方是相同的。组织沟通:
12、尺子上有数,让同学集体从左往右按次序读一读。尺子上都有一条条的线,让同学观看这些线有长有短,说明叫“刻度线” ,让同学看较长的刻度线表示的数, 说明这些按次序排列的数正好在这些较长的刻度线下面, 数几就表示刻度几。像 0 就表示这条刻度线是 0 刻度线或者刻度 0,是我们尺子上的七点。 3 就是 3 刻度线或刻度 3 等等。提问:你观看一下,刻度 0 到刻度 1 是几大格?到刻度 3 了,数数刻度 0 到刻度 10 是几大格?结合尺子上有厘 M 或 cm,说明 cm 就表示厘 M,厘 M 就是常用的一种长度单位。 让同学摸索尺子上哪里到哪里是 1 厘 M 。3. 熟悉厘 M( 1)指一指请小伴
13、侣看自己的尺,你知道从刻度0 开头,到哪里是 1 厘 M 吗?说明:小伴侣的尺上从刻度0 到刻度 1 这样的一大格的长就是1 厘 M,请小伴侣在自己尺上看一看1 厘 M 有多长,记在脑子里,再同桌相互指一指这1 厘 M 。提问:你能说说从刻度几道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 厘 M 吗?小结:在这样的尺上,相邻的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 厘 M,厘 M 可以用字母 cm 表示, 1 厘 M 可以写成 1cm。( 2)比一比引导:请大家拿出这根很短的小棒,在尺上比一比有多长。下面请小伴侣跟着老师一起做: 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两端,现在手指不动, 再用左手渐渐抽出小棒,这拇指和食指之间的
14、长大约就是1 厘 M 。看看两指之间的举例,把它记在脑子里,想一想1 厘 M 是多长。现在不用小棒,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 厘 M 大约有多长。同桌相互检查。谁来比划给大家看一看?( 3)找一找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 M 。同学沟通自己想到的哪些物体长1 厘 M ,老师比划出大约长度给同学看。大家刚才找到的物体的长大约1 厘 M, 1 厘 M 大约就是这么长。厘M 是一个比较短的长度单位,所以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M 作单位。( 4)数一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让同学们数一数,从刻度0 到刻度 2 之间有几个 1 厘 M,表示长几厘 M?引导:现在请你在尺上
15、找一找3 厘 M 有多长,告知你的同桌,从刻度0 到刻度几的长是 4 厘 M,它有几个 1 厘 M?提问:仍有刻度几道刻度几也是4 厘 M ?为什么也是4 厘 M?说明:不管从刻度几开头,只要有几个1 厘 M,长度就是几厘 M 。你能在尺上找出 5 厘 M, 10 厘 M 的长度吗?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沟通:长度 5 厘 M, 10 厘 M 在尺上怎样找的?仍可以怎样找?三、量物体长度,画定长线段( 1)教案例 3引导:熟悉了厘M,就可以用厘 M 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请大家看课本上例3, 能看出蜡笔、线段各有多长吗?填写在括号里,并且想一想,怎样用尺量出长是几厘M?同学观看、填写,摸索
16、测量方法,然后沟通各有多少厘M 。提问:依据例3 的学习,你知道用厘M 作单位,怎样量出物体或线段的长吗?指出:用厘M 作单位量长度,一般把尺上的刻度0 对准左端,看右端对着刻度几,长度就是几厘 M 。实际上,就是把左端对准尺上的一个刻度线,看从左端到右端长一共几个1厘 M ,长就是几厘M 。( 2)做“想想做做”第1 、2 题。四、总结收成,应用提升。1. 总结收成。提问:这节课你熟悉了哪些知道,学会了哪些本事?在学习中仍有哪些体会?2. 应用提升。做“想想做做”第3、4、 6 题。3. 布置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5 题和第 7 题。第五单元厘 M 和 M教案内容熟悉 M(教科书第 646
17、5 页例 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 题)课时第三课时教案目标1. 使同学通过观看、比划等学习活动,熟悉长度单位“M ”,知道 1M 的实际长度,能比划、说明 1M 的大致长度。知道1M=100 厘 M。能用 M 作单位估量一些简洁物体的长度, 学会用 M 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M 尺测量物体长度。2. 使同学经受观看、摸索、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熟悉“M”的必要性,形成 1M 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M 的长度观念。在估量长度的活动中,进展初步的估量意识。3. 使同学积极参与观看、测量等活动,主动熟悉长度单位M,增强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愿。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增强学习数学的爱
18、好。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 活里的应用价值。教案重点熟悉长度单位“ M ”及 1M=100 厘 M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教案难点建立 1M 的实际长度表象。教案预备老师预备 M 尺、彩纸同学尺,同学预备M 尺、直尺、彩带、标签等。教案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需求1. 复习长度单位“厘M”谈话: 同学们, 再我们的身上藏着好多奇妙的身体“尺” 了! 瞧,这是小明的身体 “尺”(出示图片) 。他食指的宽大约是多少?他手掌的宽、一拃的长大约又是多少了?小结:从图上看,用厘M 作单位测量长度时,把物体一端对准0 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 M 。2. 激发需求,引入长度单位
19、“M”引导:现在我们找到了1 厘 M 、7 厘 M 和 12 厘 M 的身体“尺” 。像量这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M 作单位。那老师想知道黑板的长是多少,你会用这把同学尺来量一量吗?现在请你拿同学尺,老师拿另一把尺,比一比,看谁量得又快又准。谁情愿和我比?启示: 我让你们先量了, 你们怎么仍没量完, 比我慢啊?大家留意老师刚才用了个什么长度单位吗?引入:是啊,同学尺太短了,厘M 这个单位太小,用它老量黑板的长度很慢,要数出多少厘 M 挺不便利的。看来,量像黑板这样比较长的物体,我们就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 M ”。今日我们来熟悉“ M ”。二、多种活动熟悉“ M ”1. 激发动机提问
20、:关于“ M”你们想知道什么?激发:小伴侣想明白的真多。那么1M 有多长了?它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厘M 有什么关系了?期望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先来熟悉1M 。2. 熟悉“ 1M ”。( 1)观看 M 尺。引导:在同学们桌上有一把尺, 叫作 M 尺,请大家自己观看, 你在 M 尺上看到了什么?提问: M 尺上这些数是从几到几了?说明:再 M 尺上,有刻度线和对应的0 到 100 这些数。通常,我们把0 刻度线作为起点,从 0 刻度线到 100 刻度线之间的长就是1M 。引导: 在你的 M 尺上指一指, 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是1M,同桌小伴侣相互说一说。沟通:谁来指一指,说
21、一说。说明:从刚才观看中看到,这跟M 尺的长就是 1M 。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通常用M作单位。请同学们看一看M 尺,详细看看 1M 有多长,闭上眼想出1M 的长度,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2)感知、熟悉1M 长度。剪出 1M 彩带。操作:刚才我们借助M 尺,知道了 1M 有多长。下面我们仍是利用M 尺,来剪出 1 条1M 长的彩带。 请同桌小伴侣一个将彩带的一端对准M 尺 0 刻度线按住, 另一个同学拉直彩带对准 M 尺另一端 100 刻度线,然后剪断。现在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捏住彩带两端,把彩带拉直举起,看看1M 的彩带有多长。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说明:这是同学们剪的1
22、M 长的彩带, 1M 有这么长。用同学尺拼、连。引导:同学们,老师仍给你们预备了一些彩纸做的同学尺,估量一下,1M 有几把这样的同学尺长?小伴侣估量得对不对了?我们一起用预备好的同学尺来拼一拼、连一连,验证一下好吗?同桌对着 M 尺拼、连同学尺。提问: 1M 有几把这样的同学尺长?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看M 尺 1M 长度、剪彩带和拼、连同学尺,感受到了1M 实际有多长。下面我们连续来体验1M 大约有多长。用身体比较。引导:其实在我们身上不仅有1 厘 M、7 厘 M 和 12 厘 M 这样的身体“尺” ,仍有 1M的身体“尺”了!想不想来找一找啊?老师的身高是1M65 厘 M,你知道指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二级数学上册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 苏教版 二级 数学 上册 单元 厘米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