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3).doc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3).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杠杆的科学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是六上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本课主要有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以设计亲子跷跷板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杠杆的特点,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让学生经历杠杆尺的调试活动,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发现杠杆工作的原理。第二个活动是进一步强化对杠杆的认识。包括对一些工具作出是否杠杆的判断。通过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学情分析:通过课前对学生前概念的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课前对杠杆的认知是接近于正确的科学理论。大部分学生是从课外资料中得知
2、的杠杆的结构。虽然六年级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方法。但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于杠杆省力和费力的规律并不理解,也没有经过实验探究发现规律,对课外知识资料中的并不是十分的肯定。学生的前概念只是来自于生活经验,凭借感官感性认知,不完全正确。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阻力点与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2、过程与方法:(1)能设计完成利用控制变量
3、法进行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杠杆省力的规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2)发展学生的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3)认识杠杆的作用及它是如何产生作用的。(4)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表、电子图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聚集探究问题。谈话:同学们,你玩过跷跷板吗?跟谁玩跷跷板更好玩?和爸爸妈妈玩好不好玩?
4、为什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玩跷跷板也好玩呢?我们能否设计一个亲子跷跷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二、深化探究,建立模型。1、谈话: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观察跷跷板。跷跷板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中间有个支点,大多情况下两边长度相等。那么跷跷板能上能下是什么原因?两边用力,哪一边重就会往下沉。2、师:像跷跷板这样的工具叫杠杆。生活中有很多与跷跷板相似的杠杆类工具,你知道有哪些吗?3、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有三个关键的作用点。分别是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出示课件:具三个重要位置的例子)以跷跷板为例,对于爸爸来说,爸爸所坐位置是用力点,而小孩的那边是阻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3 六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1.2 杠杆 科学 教科版
限制150内